最近在看《x86_x64体系探索及编程》,在制作可供bochs使用的硬盘镜像时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步骤
如书中所说,做了:
- [x] 使用bximage生成了硬盘镜像
- [x] 对bochs的配置文件进行了配置
- [x] 利用dd工具将uboot, setup, lib16二进制文件导入到hello.img中,使用的命令为:
dd if=uboot of=hello.img seek=63 count=1 conv=notrunc
dd if=setup of=hello.img seek=1 count=1 conv=notrunc
dd if=lib16 of=hello.img seek=20 count=1 conv=notrunc
这里需要说明, dd的if选项为输入, of选项为输出,seek跳过输出的几个单元开始写,一个单元512个字节,count是写的单元数,尤其要注意的是conv选项,邓志的书中并未加conv选项,这导致输出文件被截断,不能保持原本的大小,notrunc的意思就是不要截断。
- [x] 使用以下语句启动bochs
bochs -f bxrc
# 执行上面的语句后需要在terminal中输入c,意为continue,bochs才会继续执行
现象
Boot failed: not a bootable disk.
分析
- 能够进入最后一个界面,说明bochs的配置文件没有问题,那么问题一定出在镜像hello.img上,hello.img和随书提供的源码中的c.img有何不同呢?我用hex软件看了一下,hello.img的前512个字节是空的,而c.img中有一些内容,书上说硬盘的第一个单元是用来存放MBR的,当从硬盘启动时,先将MBR载入到0x7C00,再由MBR读取位于第64个单元的boot程序,因此MBR非常重要。仔细分析后发现原来我们使用bximage产生的hello.img并不自带MBR,所以我将c.img中的前512个字节写入了hello.img,使用下面的代码:
dd if=c.img of=hello.img seek=0 count=1 conv=notrunc
但是运行
bochs -f bxrc
# 执行上面的语句后需要在terminal中输入c,意为continue,bochs才会继续执行
之后仍然出现Boot failed: not a bootable disk.
- 那么出问题一定在setup二进制文件了,因为这个实验中最后起作用的就是setup文件,在屏幕上显示。因此我使用nasm重新编译了setup.asm,编译过程中出现了类似于can‘t open xxx.inc之类的错误,原因就是linux使用../作为上级目录的代替,而windows使用的是..\,只要将..\换为../../就可以编译通过。重新编译setup.asm,将新生成的setup写入hello.img,运行bochs
结果
成功了!!!
总结
1、MBR
2、重新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