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据源

这一章主要讲述遥感数据的四个分辨率、遥感观测对象的时间与空间、光谱特征
(1)遥感数据的特征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识别的最小地物的尺寸或者大小,或者区分两个地物目标的最小角度或者线性距离的测量。
IFOV: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单个探测单元的受光角度 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IFOV取决于遥感器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大小。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像元。
实际地物的可高分辨程度不仅取决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数值,还取决于目标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的亮度、结构的相对差异有关。真正的识别效果,需要考虑环境背景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以及波段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遥感器最大光谱响应所对应的波长)、带宽(用最大光谱响应的半宽度表示),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综合解译较为困难,而多波段的数据分析,可以改善识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
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关于遥感影像时间间隔的一项性能指标。遥感探测器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移系数等参数决定的。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常见卫星的时间分辨率:Landsat4、5为16天,SPOT为1~4天,NOAA为若干小时,静止气象卫星为几十分钟。
辐射分辨率:是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所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量化级数。
(2)遥感研究对象的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任何地学研究对象均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物目标往往受到某种空间分异规律的影响,在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空间组合关系,即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波谱反射特征:地物波谱特征,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强度是随着波长而变化的。地物波谱特征可以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经实验室或野外测得。
常见地物的光谱特征需要掌握植被,水体,土壤,三种典型地物的波谱反射曲线。
植被的光谱特征:
可见光波段叶子的光谱反射率主要受到个各种色素的影响,以0.45um为中心的蓝波段和以0.67um为中心的红波段形成吸收谷,在这两个吸收谷之间(0.54um为中心的绿波段)形成绿色反射峰,因而植物呈现绿色。
近红外波段,主要受叶片内部的结构的影响。在0.74um附近,反射率急剧增加,在近红外0.74um~1…3um谱段内形成高反射,这是由于叶子的细胞壁和细胞空隙的间折射率不同,导致多重反射引起的。
在短波红外波段,主要受叶片内部的水分含量的多少,在1.4、1.9、2.7um附近由于存在水的吸收带,而呈现吸收谷。
水体的波谱特征:在可见光0.6um之前,水的吸收少,反射率低,大量透射。其中水面的反射率为5%,并随着太阳高度角呈现3%~10%不等的变化;水体可见光反射包括水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反射以及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共三个方面的贡献。对于清水,在蓝-绿光波段反射率为4%-5%,在0.6um以下的红光部分反射率降到2%-3%,在近红外-短波红外部分几乎全部吸收入射能量。由于水体在近红外-短波红外的光谱反射特征与植被和土壤不同,所以常在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识别水体较为容易。
土壤的波谱反射特征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是总的来看,土壤的反射率一般都是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此趋势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较为明显。
地物的时相变化特征:地面对象都有时相变化特征,即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有些地物或自然现象在它发展的时间序列中表现出某种周期性重复的规律。遥感信息是瞬时记录。在遥感研究中,必须抓住合适的遥感时间,以达到专题应用的目的。
(3)遥感数据的获取与显示
这一部分主要是电子信息过程,可不作为重点,略过。
***本部分均来自于《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赵英时 第二版

遥感数据源遥感数据源 毛毛真nice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8 · 访问量 2万+ 私信 关注
上一篇:2017国际反病毒大会 亚信安全倡导“消灭移动终端”化解移动威胁


下一篇:Delphi Try Except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