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译器 vs 解释器
编译型语言:
- 在程序执行之前,需要经过编译器的编译过程,并且编译之后会直接保留机器能读懂的二进制文件。
- 每次运行程序时,直接运行该二进制文件,而不需要再次重新编译。
- 如 C/C++、GO 等语言
解释型语言:
- 在每次运行时都需要通过解释器对程序进行动态解释和执行。
- 如 Python、JavaScript 等语言。
编译器
- 运用于编译型语言
- 依次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生成抽象语法树(AST),然后是优化代码,最后再生成处理器能够理解的机器码。
- 如果编译成功,将会生成一个可执行的文件。
- 如果编译过程发生了语法或者其他的错误, 那么编译器就会抛出异常,最后的二进制文件也不会生成成功。
解释器
- 运用于解释型语言
- 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并生成抽象语法树(AST)
- 再基于抽象语法树生成字节码,最后再根据字节码来执行程序、输出结果。
二. V8执行JS代码
V8 在执行过程中既有解释器,又有编译器
1. 生成抽象语法树(AST)和执行上下文
AST:一种数据结构,代码的结构化表示,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后续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它
生成AST的阶段
- 分词(词法分析)。将一行行的源码拆解成一个个 token。
- 解析(语法分析)。是将上一步生成的 token 数据,根据语法规则转为 AST。
token,指的是语法上不可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个字符或字符串
2. 生成字节码
字节码:介于 AST 和机器码之间的一种代码。但是与特定类型的机器码无关,字节码需要通过解释器将其转换为机器码后才能执行。
字节码可以减少系统的内存使用。
- 解释器根据 AST 生成字节码,并解释执行
3. 执行代码
- 解释器会逐条解释执行第一次执行的字节码
- 如果存在热点代码,后台编译器会将这一段字节码编译为高效的机器码。当再次执行这段代码,直接执行编译后的机器码,提升执行效率
热点代码:一段代码被重复执行多次
即时编译(JIT):字节码配合解释器和编译器的技术
三. JS性能优化方向
- 提升单次脚本的执行速度,避免 JavaScript 的长任务霸占主线程,这样可以使得页面快速响应交互;
- 避免大的内联脚本,因为在解析 HTML 的过程中,解析和编译也会占用主线程;
- 减少 JavaScript 文件的容量,因为更小的文件会提升下载速度,并且占用更低的内存。
学习资料
李兵:《14丨编译器和解释器:V8是如何执行一段JavaScript代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