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 本文总计约 10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0 分钟

前言

上篇笔记的 Tarjan 算法笔记讲了求割点,割边等在无向图中的算法,本篇笔记将会介绍求强连通分量这个在有向图中的理论算法。

强连通分量这个算法大多数情况下在 OI 中不会直接考查,但是它的其它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部分 dp 题中,需要将一个有环的有向图缩成一个一个的点从而成为一个 DAG(有向无环图),然后再进行拓扑排序。本文除了要介绍强连通分量之外,还要介绍实现上述步骤的方法— —缩点。

顺便,缩点真的是太恶心了,写完代码简直是一口老血喷出来 QAQ

除此以外,笔者还会介绍 Tarjan 算法的另一个应用,求树上的 LCA(最近公共祖先):利用倍增法求 LCA 的时间复杂度为 \(\mathcal{O}(n\log n)\) 的预处理以及 \(\mathcal{O}(\log n)\) 的在线查询;而如果用 Tarjan 算法求 LCA,就可以实现 \(\Theta(n+q)\) 的离线查询。这是非常优秀的时间复杂度优化。

问题引入

小 \(P\) 酷爱探险。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墓室里。这个墓室有 \(V\) 个房间,编号为 \(1,2,\cdots,V\),第 \(i\) 个房间中有价值为 \(a_i\) 的宝藏。有 \(|E|\) 条甬道将这 \(V\) 个房间连接起来。然而这个墓室的机关设计得很巧妙,甬道只允许单向通行。现在小 \(P\) 可以从任何一个房间进入墓室,也可以从任何一个房间出来。

小 \(P\) 在盗墓探索墓穴时可以拿走所有他所在房间的宝藏,但是如果重复经过一个房间的话,当然没有两份宝藏给他拿。所以小 \(P\) 想问你,他在离开出口前,至少可以拿走价值为多少的宝藏?

形式化地讲述题目:给定一张有向图 \(G(V,E)\),点带权,找到一条路径,使经过的节点权值和最大。可以重复经过一个点,但点权只计算一次。

例如:下面这张图中,黑色数字代表房间编号,绿色代表该房间内宝藏的价值。小 \(P\) 可以走路径 1->2->3->1->4,这样获得的最大价值为 \(a_1+a_2+a_3+a_4=2+3+4+1000=1009\)。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Tarjan 求强连通分量

求强连通分量的思路及步骤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强连通分量的定义:

在一张有向图中,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若干个结点形成点集 \(X\),使这些节点可以相互到达,则称点集 \(X\) 为图的一个连通分量;同时,若对于某个连通分量 \(X\) 不存在任何一个节点 \(u\notin X\),使得 \(X\) 和 \(u\) 依旧形成连通分量,则称 \(X\) 为图的一个强连通分量

(这个概念好像还是有点太拗口了,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简便地描述了 QwQ,我太蒻了)

如果使用 Tarjan 算法的话,依旧可以在 \(\mathcal{O}(|V|+|E|)\) 的时间复杂度内求出所有强连通分量,不过与求割点、割边的算法不大相同的,我们需要维护一个节点被搜到的顺序的。它的步骤如下:

  1. 从源点开始搜索。在搜索的时候,将被搜到的节点入栈;
  2. 维护当前节点的 \(\textit{dfn}\) 值和 \(\textit{low}\) 值。注意维护的方式与割点、割边算法不同:假如目前节点 \(u\) 的出边 \(v\) 指向的节点还在栈内,则我们令 \(\textit{low}[u]=\min(\textit{low}[u],\textit{low}[v])\);
  3. 在当前节点的所有出边都已经搜完(或者当前节点根本出度为 \(0\))的时候回溯,但是不退栈。
  4. 直到当前回溯到的节点的 \(\textit{low}\) 值与 \(\textit{dfn}\) 值相等的时候,将该节点用一种颜色染色。同时,从栈顶弹出元素,一直到这个节点被弹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被弹出的节点都要染上相同的颜色。
  5. 整张图搜完之后,同一个颜色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

好像还是不大好理解 QwQ?我们以下面这张图为例,计算所有的强连通分量。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一步,我们从一号节点开始搜索,\(\textit{dfn}[1]=\textit{low}[1]=1\),同时,节点 \(1\) 入栈。当前栈序列:\(1\);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二步,我们搜到了二号节点,那么 \(\textit{dfn}[2]=\textit{low}[2]=2\),节点 \(2\) 入栈。当前栈序列:\(1,2\);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三步,搜到三号结点的时候,我们发现三号结点可以回到 \(1\) 号节点,所以 \(\textit{dfn}[3]=3\),\(\textit{low}[3]=\textit{low}[1]=1\),节点 \(3\) 入栈,当前栈序列:\(1,2,3\)。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四步,回溯,但因为 \(3\) 的 \(\textit{dfn}\) 和 \(\textit{low}\) 不相等,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回到某个 \(1\) 号节点,有可能与 \(1\) 号节点构成强连通分量,所以不退栈。只更新 \(2\)号节点,\(\textit{low}[2]=\min(\textit{low}[2], \textit{low}[3])=1\)。栈序列依旧是:\(1,2,3\)。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五步,搜索到 \(4\) 号节点,发现 \(4\) 号结点可以达到 \(3\) 号节点,所以 \(\textit{dfn}[4]=4\),\(\textit{low}[4]=\textit{low}[3]=1\),节点 \(4\) 入栈,当前栈序列:\(1,2,3,4\)。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六步,依次搜索到 \(5,6\) 号节点,\(\textit{dfn}[5]=\textit{low}[5]=5\),\(\textit{dfn}[6]=\textit{low}[6]=6\),节点 \(5,6\) 入栈,当前栈序列 \(1,2,3,4,5,6\)。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第七步,发现已经搜到头了,回溯,这个时候 \(\textit{low}[6]=\)\textit{dfn}[6]\(,\)\textit{low}[5]=\(\textit{dfn}[5]\)说明 \(6\) 和 \(5\) 各自形成一个单独的强连通分量,为它们染色,并将它们退栈。当前栈序列:\(1,2,3,4\)。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接下来回到 \(4\) 号节点,\(4\) 号节点找到了 \(6\),但 \(6\) 不在栈里,所以不管它,而且 \(4\) 的 \(\textit{low}\) 值和 \(\textit{dfn}\) 值不相等,所以不将其退栈,栈序列依旧是:\(1,2,3,4\)。
回溯到 \(1\) 号节点,发现 \(\textit{dfn}[1]=\textit{low}[1]\),所以 \(1\) 是强连通分量的一个根,从栈顶弹出元素,直到 \(1\) 被弹出,这个时候,为所有弹出元素染色。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就这样,所有的颜色相同的节点,就构成了一个强连通分量,我们就找到了整张图中所有的强连通分量。

代码

依旧是模拟上述步骤:

#include <cstdio>
#include <stack>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000001;

int top, n, m, cur, tot;
int head[maxN], dfn[maxN], low[maxN], color[maxN];
bool vis[maxN];
stack <int> stac;  //这里用了 STL,如果追求高性能,请使用手写栈或 O2 优化 

struct Edge {
	int to;
	int next;
} edge[maxN];

inline void add_edge(int u, int v) {
	edge[++top].to = v;
	edge[top].next = head[u];
	head[u] = top;
}

void tarjan(int u) {  //Tarjan 求强连通分量 
	dfn[u] = low[u] = ++cur;
	vis[u] = true;
	
	stac.push(u);  //每次搜索新的节点就将其入栈 
	
	for(int ptr = head[u]; ptr; ptr = edge[ptr].next) {
		int curv = edge[ptr].to;
		if(!dfn[curv]) {
			tarjan(curv);
			low[u] = min(low[u], low[curv]); //通过孩子结点更新 low 值 
		}
		else if(vis[curv]) {  //如果找到的节点不在栈中,意味着这个节点已经位于强连通分量中了,不用再更新 low 值了 
			low[u] = min(low[u], low[curv]);
		}
	}
	
	if(dfn[u] == low[u]) {  //dfn[u] == low[u] 就意味着这个点是强连通分量分一个“根”节点 
		color[u] = ++tot;  //染色 
		vis[u] = false;  //退栈操作 
		while(stac.top() != u) {
			color[stac.top()] = tot;
			vis[stac.top()] = false;
			stac.pop();
		}
		stac.pop(); 
	}
}

int main(void) {
	scanf("%d%d", &n, &m);
	
	for(int i = 1; i <= m; ++i) {
		int ui, vi;
		scanf("%d%d", &ui, &vi);
		add_edge(ui, vi);
	}
	
	for(int i = 1; i <= n; ++i) {
		if(!dfn[i]) {  //有向图不一定是强连通图 
			tarjan(i);
		}
	}
	
	for(int i = 1; i <= n; ++i) {
		printf("%d ", color[i]);  //输出每个点所在的强连通分量的编号 
	}
	
	return 0;
}
//by CaO

缩点— —强连通分量的引用

缩点的用途

回到题目引入中的问题:
假如说题目中的墓室里所有的门都不能回到已经走过的墓室,那么基于贪心的思想:我们应该会选择从前面没有房间的房间进入,到无路可走的房间离开— —如果你从一个前面还有房间的地方进入,那你为什么不在前一个房间进呢。

这样的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拓扑排序:每次都找到入度为 \(0\) 的节点,删去这些点,并对它们的 “子” 节点进行记忆化搜索。(如果有时间我会开一个坑,着重讲一下拓扑排序 QwQ,不过现在还是懒)

然而,题目并没有保证这张图是一个 DAG(有向无环图),所以,直接使用拓排,如果遇见了环,就会得到 “无解” 的答案。

我们会想,如果有若干个点连成了一个强连通分量,那么依旧是基于贪心的思想,我们当然是将这个强连通分量里的所有点都走一遍,能拿干嘛不拿。

既然如此,所有的强连通分量,就等效于一个个的点,这个点的权值,就是强连通分量里所有点的权值和,如下图。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这样,我们在找到所有的强连通分量后,把它们缩环为点,就可以得到一张 DAG,我们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拓排辣!QwQ

代码

说实在的,这个代码我真是不想贴上了,写得我神清气爽,终于把洛谷上的板子题 A 了,但是因为写得太乱了,实在是不敢优化 QwQ,凑合着看吧。

/***写完了连自己都不敢调的缩点 QAQ***/ 
#include <cstdio>
#include <stack>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000001;

int top, n, m, cur, tot, ans;
int head[maxN], newhead[maxN];
int dfn[maxN], low[maxN];
int fa[maxN], color[maxN], index[maxN];
int dp[maxN], arr[maxN];
bool vis[maxN];
stack <int> stac;
queue <int> que;

struct Edge {
	int to;
	int next;
} edge[maxN], newedge[maxN];

inline void add_edge(int u, int v) {
	edge[++top].to = v;
	edge[top].next = head[u];
	head[u] = top;
}

inline void add_new(int u, int v) {
	newedge[++top].to = v;
	newedge[top].next = newhead[u];
	newhead[u] = top;
}

void tarjan(int u) {  //Tarjan 求强连通分量 
	dfn[u] = low[u] = ++cur;
	vis[u] = true;
	
	stac.push(u);  //每次搜索新的节点就将其入栈 
	
	for(int ptr = head[u]; ptr; ptr = edge[ptr].next) {
		int curv = edge[ptr].to;
		if(!dfn[curv]) {
			tarjan(curv);
			low[u] = min(low[u], low[curv]); //通过孩子结点更新 low 值 
		}
		else if(vis[curv]) {  //如果找到的节点不在栈中,意味着这个节点已经位于强连通分量中了,不用再更新 low 值了 
			low[u] = min(low[u], low[curv]);
		}
	}
	
	if(dfn[u] == low[u]) {  //dfn[u] == low[u] 就意味着这个点是强连通分量分一个“根”节点 
		color[u] = ++tot;  //染色 
		vis[u] = false;  //退栈操作 
		while(stac.top() != u) {
			color[stac.top()] = tot;
			vis[stac.top()] = false;
			fa[stac.top()] = u;
			stac.pop();
		}
		stac.pop(); 
	}
}

void toposort(void) {
	for(int i = 1; i <= n; ++i) {
		if(index[fa[i]] == 0 && !vis[fa[i]]) {
			vis[fa[i]] = true;
			dp[fa[i]] = arr[i];
			ans = max(dp[fa[i]], ans);  //用入度为 0 的点更新 ans 值 
			que.push(fa[i]);  //入度为 0 的点入栈 
		}
	}
	
	while(!que.empty()) {  //拓扑排序模板 
		int curu = que.front();
		que.pop();
		
		for(int ptr = newhead[curu]; ptr; ptr = newedge[ptr].next) {
			int curv = newedge[ptr].to;
			--index[curv];
			
			if(!index[curv]) {
				que.push(curv);
			}
			
			dp[curv] = max(dp[curv], dp[curu] + arr[curv]);  //每次更新节点的 dp 值时更新答案。 
			ans = max(ans, dp[curv]);
		}
	}
}

int main(void) {
	scanf("%d%d", &n, &m);
	
	for(int i = 1; i <= n; ++i) {
		scanf("%d", &arr[i]);
		fa[i] = i;
	}
	
	for(int i = 1; i <= m; ++i) {
		int ui, vi;
		scanf("%d%d", &ui, &vi);
		add_edge(ui, vi);
	}
	top = 0;
	
	for(int i = 1; i <= n; ++i) {
		if(!dfn[i]) {  //有向图不一定是强连通图 
			tarjan(i);
		}
	}
	
	for(int i = 1; i <= n; ++i) {
		if(fa[i] != i) {
			arr[fa[i]] += arr[i];  //缩点 
		}
		
		for(int ptr = head[i]; ptr; ptr = edge[ptr].next) {  //建立新图 
			if(fa[edge[ptr].to] != fa[i]) {
				add_new(fa[i], fa[edge[ptr].to]);
				++index[fa[edge[ptr].to]];
			}
		}
	}
	
	toposort();  //拓扑排序 
	
	printf("%d", ans);  //输出可获得的最大权值和
	return 0;
}
//by CaO

Tarjan 与 LCA 算法

LCA 问题介绍

所谓 LCA,即树上最近公共祖先Least Common Ancestors)。问题内容是:给定一棵有 \(n\) 个结点的有根树,结点编号为 \(1,2,\cdots,n\)。\(m\) 次询问编号为 \(a_i,b_i\) 的一对节点在树上最近的一级公共祖先为哪个点。

Tarjan 算法求 LCA

Tarjan 算法可以再 \(\Theta(n)\) 的预处理,\(\mathcal{O}(1)\) 查询的复杂度内完成 LCA 的离线算法。算法过程如下:

  1. 保存所有需要查询的点对编号;
  2. 从根节点开始搜索这棵树,在搜索某个点的时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并在回溯时将它的所有孩子结点与之合并(这里需要使用并查集);
  3. 遍历所有与当前节点 \(u\) 有查询关系的节点 \(v\),如果 \(v\) 已经被访问过,那么我们输出 \(u\) 和 \(v\) 的 LCA 为 \(\textit{fa}[v]\)。

还是上图,以这张图为例,求 \(\operatorname{LCA}(4,6)\)(为了方便表示,标记节点被访问过的操作在以下视为染成绿色):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从一号节点开始搜索,一号节点染色,并递归搜索 \(2\) 号节点。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二号节点染绿后,遍历它的子树,遇见四号结点。与四号结点有查询关系的是 \(6\),但其未被查询到,不管它。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回溯的时候,把四号结点和二号节点合并。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再搜索 \(2\) 的另一棵子树,给 \(5\) 号染色,递归找到 \(6\) 号节点,并给 \(6\) 号染色。
【算法笔记】Tarjan 算法 · 下
我们发现 \(6\) 与 \(4\) 有查询关系,而且 \(4\) 已经被访问过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 \(\operatorname{LCA}(6,4)=\textit{fa}[4]=2\)。
像这样的算法,可以在一遍 DFS 内找出任意两个节点的 LCA,与倍增相比更要高效。可以尝试着自己动笔模拟一下。

代码

#include <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00001;

int head[maxN], query[maxN], fa[maxN];
int n, m, top;
bool isRoot[maxN], vis[maxN], answered[maxN];

struct Edge {
	int to;
	int next;
	int num;
} edge[maxN], ans[maxN];  //edge 记录原树,answer 记录所有待查询的点对 

inline void add_edge(int u, int v) {
	edge[++top].to = v;
	edge[top].next = head[u];
	head[u] = top;
}

inline void add_query(int u, int v, int num) {  //添加查询队伍 
	ans[++top].to = v;
	ans[top].next = query[u];
	ans[top].num = num;
	query[u] = top;
}

//并查集模板 
inline void init(int n) {
	for(int i = 1; i <= n; ++i) {
		fa[i] = i;
		isRoot[i] = true;
	}
}

int find(int x) {
	if(fa[x] == x) {
		return x;
	}
	
	else {
		fa[x]=find(fa[x]);
		return fa[x];
	}
}

inline void merge(int x, int y) {
	fa[find(x)] = find(y);  //注意合并的方向是 x 并向 y 
}

void tarjan(int x) {
	vis[x] = true;  //标记该点已访问过 
	
	for(int ptr = head[x]; ptr; ptr = edge[ptr].next) {
		int curv = edge[ptr].to;
		
		tarjan(curv);
		merge(curv, x);  //合并孩子结点 
	}
	
	for(int ptr = query[x]; ptr; ptr = ans[ptr].next) {
		int curv = ans[ptr].to, num = ans[ptr].num;
		
		if(vis[curv] && !answered[num]) {
			printf("LCA(%d, %d) = %d\n", x, curv, find(curv));  //离线输出答案 
			answered[num] = true;  //同一个问题不用回答两次 
		}
	}
}

int main(void) {
	scanf("%d%d", &n, &m);
	
	init(n);
	
	for(int i = 1; i < n; ++i) {
		int ui, vi;
		scanf("%d%d", &ui, &vi);
		
		add_edge(ui, vi);
		isRoot[vi] = false;
	}
	
	top = 0;
	
	for(int i = 1; i <= m; ++i) {
		int ui, vi;
		scanf("%d%d", &ui, &vi);
		
		add_query(ui, vi, i);
		add_query(vi, ui, i);
	}
	
	for(int i = 1; i <= n; ++i) {
		if(isRoot[i]) {  //从根节点开始 DFS 
			tarjan(i);
		}
	}
	
	return 0;
}
//by CaO

例题

本题目列表会持续更新。

上一篇:链表题目:反转链表


下一篇:1888. 使二进制字符串字符交替的最少反转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