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围管理概述
项目范围管理就是要做范围之内的事情,既不少做也不多做。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产品范围是指产品、服务或成果多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项目范围是指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2.范围管理的重要性
范围管理影响到项目的成功,范围蔓延是项目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范围管理的过程
二、规划范围管理
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本过程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1.范围管理计划
通过将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它可以是详细的或概括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它是项目团队的一个行动指导方针。
2.需求管理计划
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它包括发起人、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已量化且书面记录的需求和期望。
需求管理计划,描述将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项目和产品需求,是对项目需求进行定义、确定、记载、核实管理和控制的行动指南。包括如何规划、跟踪和报告各种需求活动,配置管理活动,需求优先级排序过程,需求跟踪结构。
三、收集需求
是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过程。主要作用是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1.需求分类
收集需求旨在定义和管理客户的期望。需求是WBS的基础,成本、进度和质量计划也都要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
需求分为业务需求,相关法需求,解决方案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过渡和就绪需求,项目需求和质量需求。
2.系统交互图与原型法
系统交互图是对产品范围的可视化描绘,显示业务系统及其与人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相关方初步需求,利用产品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产品模型展示给相关方,与相关方进行交流,最终实现相关方需求的产品快速开发的方法。
故事板是一种原型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图像或图示来展示顺序或导航路径。
3.需求文件
描述各种单一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需求文件的格式多种多样,只有明确的、可跟踪的、完整的、相互协调的、且主要相关方愿意认可的需求,才能作为基准。
4.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是将单个需求和其他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逻辑关系建立跟踪,这些元素包括各种类型的需求、业务规划、系统组件、以及帮助文件。
需求跟踪矩阵是将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使用需求跟踪矩阵,将每个需求与业务目标或项目目标联系起来,有助于确保每个需求都具有商业价值。
四、定义范围
制定项目或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的编制、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定义范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详细定义项目的范围边界。
1.可交付成果
项目范围需要定义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是指为完成而必须提交的、可测量的、可验证的项目成果,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
2.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是在以产品为可交付成果的项目上用来定义范围的一种工具。
需求分析就是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已经获取到的需求,以确保所有的项目相关方都明白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漏或其他不足的地方。需求分析的关键在于对业务领域的研究与理解。
3.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它记录了整个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还代表项目相关方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范围说明书的内容包括产品范围描述,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项目的除外责任。
范围说明书的主要作用确定范围,沟通基础,规划和控制依据,变更基础,规划基础。
五、创建WBS
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WBS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工作层级分解,其分解的对象是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提交所需可交付成果而实施的工作。
WBS的作用是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清楚地定义项目的边界,有助于防止项目蔓延。
WBS将项目整体或者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容易管理、方便控制的若干个子项目或者工作包。
1.各个层次
里程碑标志着某个可交付成果或者阶段的正式完成。
工作包是位于WBS每条分支最底层的可交付成果或项目工作组成部分。
WBS词典是针对WBS中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
控制账户是一种管理控制点,是WBS某个层次上的要素,既可以是工作包,也可以是比工作包更高层次上的一个要素,一个控制账户中就包括若干个工作包。
规划包是指在控制账户下,工作内容已知但尚缺详细进度活动的WBS组成部分,规划包是在控制账户之下、工作包之上的WBS要素。
2.分解
一种把项目范围和项目可交付成果逐步划分为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技术。分解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的控制进度,以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要把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为工作包。
分解原则包括功能或者技术原则,组织结构,系统或者子系统(常用划分原则)。
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必须符合项目的范围,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每个元素必须有人负责,作为指导而不是原则、控制在4~6层,包括项目管理工作。
六、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验收每个可交付成果,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确认范围包括与客户或发起人一起审查可交付成果,确保可交付成果已圆满完成,并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正式验收。
确认范围的主要工具与技术是检查和决策。确认范围应贯穿项目的始终。
通常情况下,在确认范围前,项目团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确认范围主要是项目相关方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认和接受的工作。
在确认范围的工作过程也可能会出现范围变更请求,如果这些范围变更请求得到批准,那么也要重新修改项目范围说明书和WBS。
1.确认范围与核实产品
核实产品是针对产品是否完成,在项目(阶段)结束时由发起人或客户来验证,强调产品是否完整。
确认范围是针对项目可交付结果,由客户或发起人在阶段末确认验收的过程。
2.确认范围与控制质量
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结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属于外部干系人对项目可交付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控制质量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质量标准),属于内部检查,由执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
3.确认范围与项目收尾
确认范围强调的是核实与接受可交付成果。
项目收尾强调的是结束项目(阶段)所要做的流程性工作。
七、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过程。对项目范围进行控制,就必须确保所有请求的变更、推荐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都经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处理。
范围控制过程依赖于范围变更控制系统,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项目范围发生变化,则要进行范围变更控制。
2021-09-05 14:45:44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