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头组件
2、磁头驱动机构
3、磁盘片
4、主轴组件
5、前端控制电路
硬盘控制电路
1、主控制芯片
2、数据传输芯片
3、高速数据缓存芯片
硬盘磁头
1、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 ? 2、采用了非接触式结构,加电后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
? ?? 3、读写合一式磁头与分离式磁头 硬盘磁道
1、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硬盘柱面
1、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硬盘扇区
? ?1、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就被称为磁盘的扇区。
硬盘工作原理
? l、硬盘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
? 2、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
? 3、写数据时,正好与此相反
容量和转速
硬盘容量(Capacity)
?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
硬盘转速(Rotationl Speed)
转速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
寻道时间和潜伏期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以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
访问时间和数据传输率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实际开始所用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
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
磁盘缓冲区
也称之为缓存(Cache)
缓冲区的基本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数据传输率,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
硬盘接口类型
IDE(IntegratedDrive Electronics)
SCSI(Small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FC(Fibre Channel )
SATA(SerialATA )
SAS(SerialAttached SCSI )
Linux的目录结构:
/:根目录
/bin:二进制,可执行的命令
/sbin:可执行命令(仅用于管理,通常管理员才有权限使用)
/boot:引导,操作系统用于引导系统启动的文件,内核、grub
/dev:设备文件
Linux的设备类型:
字符设备,c,线性设备
块设备,b,随机设备 读取文件时读取块
/etc:配置文件:
/home:用户的家目录 /home/username,如 /home/jerry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lib, /lib64:库文件
/media:挂载点目录,通常用于挂载便携性设备
/mnt:挂载点目录,挂载额外的文件系统
/misk:备份目录
/opt:可选目录,通常第三方软件偶尔安装于此路径下
/proc:伪文件系统,内存中内核的映射
/selinux:安全加强的Linux
/srv:属于服务的中间数据的存储位置
/sys:伪文件系统,通常用于访问硬件设备属性信息
/tmp:临时文件目录
/usr:存储只读文件
/var:经常会发生变化的文件,如日志等
Linux对硬盘的辨认:
MBR:(Master Boot Record) MBR是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属于引导区
MBR共512bytes(字节) 其中446bytes分配给bootloader(系统启动引导程序)
其中64bytes为分区表, 每16bytes标示一个分区表,所以最多只能建立4个主分区;
最后2个字节固定为55AA,(magic number)被称作“魔数”
现在硬盘分为IDE、SCSI两种接口
其中IDE接口硬盘分为主从盘,即两块硬盘一块为主盘,一块为从盘。
Master(主)
Slave (从)
IDE硬盘用hd表示,且盘符分配从字母 a至z表示
IDE, ATA: /dev/hd[a-z] 如:第一个IDE接主硬盘表示为hda
如:第二个IDE接从硬盘表示为hdb,
SCSI用sd表示,且盘符分配从字母 a至z表示
IDE0 master=/dev/hda IDE0 slave=/dev/hdb
IDE1 master=/dev/hdc IDE1 slave=/dev/hdc
SCSI 0=/dev/sda SCSI 1=/dev/sdb
Linux下/dev设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