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创建新用户
-u:uid用户标识号,此标识必须唯一。
-g:group指定新用户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主组)。
-G:指定新用户的附加组,必须是已经存在的组。附加组对于默认组而言,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登录时 默认组称为主组,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d:home指定新建用户的默认家目录,如果不指定系统会/etc/default/useradd文件指定 的目录下创建用户主目录。
-s:创建系统用户 。
-c:comment对新建用户添加说明信息。
-f:inactive指定账号过期多长时间后会永久停用。当值为0时账号立刻停用。当值为-1时 则关闭此功能。
-M:创建时不生成用户家目录。
2.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u UID #修改用户的指定UID
-g 组名 #修改用户的指定初始组(尽量不修改)
-G 组名 #修改用户的附加组(不管之前设置了多少附加组,都替换掉)(加上-a选项可不替换)
-c 说明 #修改用户的描述信息
-d 目录 #结合 -m 选项直接对源家目录进行改名实现修改家目录 usermod –m –d /home/u4 user4 (用户user的原家 目录是/home/user4)
-s shell类型 #修改用户的登录shell类型
-L(大) 用户名 #锁定用户的密码
-U(大) 用户名 #解锁用户密码
-l 新用户名 旧用户名 #修改用户名
3.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删除用户
-r 删除用户时,连带家目录一起删除
4.passwd 【选项】 用户名
#修改密码
-l 用户名 #锁定用户的密码,使之无法登录系统。
-u 用户名 #解锁用户密码。
-S 用户名 #查看用户账号状态。
第一次对一个用户使用时是为此用户创建密码,第二次使用时是修改密码。
当普通用户没有密码时,自己是修改不了密码的。
非交互式密码设置:
echo "123123" | passwd --stdin user1
用非交互式的方式设置user1的密码为123123
5.groupadd 【选项】 GID 组名
#创建组
-g:指定新建用户组的GID,该GID必须唯一,不能和其他用户组的GID重复。
-o: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中已有的用户组的GID相同。
6.gpasswd 【选项】 用户名 组名
#添加删除小组成员
-a:向指定组内添加一个成员
-d:把指定用户从组内删除
-M:定义组内成员列表,用户之间用,分隔(覆盖式)
7.newgrp 组名
#切换用户组
可以使用exit退出当前有效组。
8.groupdel 组名
#用于删除用户组,如果该用户组中扔包括某些用户,则必须先删除这些用户后,才能删除用户组。
9.groups
查询用户所属哪些组。
10.id 用户名
#显示用户的UID、初始组、附加组列表
11.su 用户名
#切换用户身份
su - 用户名
#su命令和su -命令最大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只是切换了root身份,但Shell环境仍然 是普通用户的Shell;而后者连用 户和Shell环境一起切换成root身份了。su切换成root用户 以后,pwd一下,发现工作目录仍然是普通用户的工作目录; 而用su -命令切换以后,工作 目录变成root的工作目录了。用echo $PATH命令看一下su和su -以后的环境变量有何不同。
以此类推,要从当前用户切换到其它用户也一样,应该使用su -命令。(也可以分别用env 命令查看区别) 小实验:
切换root用户把/etc/passwd文件中user1的shell类型改成/bin/csh。
退出root用户,分别用su和su-切换用户用useradd命令看效果(切换后pwd看到的目录有区 别)。
12.finger:查看用户详细信息。
[root@localhost ~]#finger use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