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预备知识
1.1 新大陆ZigBee模块LED灯电路
从上两的两个电路可知
1.LED1连接在LED-LINK上,而LED-LINK是从CC2530芯片的P1.0端口引出,同样LED2连接在LED-COMM上,而LED-COMM从CC2530芯片P1.1端口引出。
2.两个LED灯正极接的是CC2530芯片,而负极通过1K电阻后接地。根据LED灯单向导电特性,所以CC2530芯片端口为高电平时LED灯便会亮.
1.2 CC2530相关寄存器
寄存器名称 | 寄存器作用 | 寄存器描述 |
---|---|---|
P1 (0x90) | *控制端口1的高低电平 | 端口1.通用I/O。可以通过SFR位寻址 |
P1SEL (0xF4) | 端口1 8个子端口的功能选择 | P1SEL的8个bit分别代表 => P1.7~P1.0的功能选择. 值为 0:代表通用I/0(GPIO)功能. 值为 1 : 代表外设功能 |
P1DIR (0xFE) | 端口1 输入输出选择 | P1DIR的bit定义同P1SEL; 值为 0:代表从外部输入信号至CC2530; 值为 1:代表从CC2530输出信号至外部 |
P1INP (0xF6) | 端口1 输入模式选择 | P1INP定义为P1.7~P1.2的I/O输入模式。其中P1.0和P1.1是没有上拉/下拉功能。 值为 0:上拉/下拉。 值为 1:三态(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 |
注意:端口输入模式选择中的三态分别是(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其中高阻态是让端口电阻无限大,让其外部信号改变不会影响到内部总线。
1.3 寄存器操作技巧
在官方示例文档中,推荐使用 &=~
组合赋值运算将寄存器的某一位置为 0
;使用 |=
组合赋值运算将寄存器的某一位置为 1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了解。
例1:将P1_0设置为GPIO功能并将设置为输出模式。
/*********官方推荐************/
// 将P1_0设置为GPIO
P1SEL &=~ 0x01;
// 将P1_0设置为输出模式
P1DIR |= 0x01;
/*********一般做法**********/
P1SEL = 0x00;
P1DIR = 0x01;
使用官方推荐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我们一般做法有什么好处呢?其实乍一看我们发现官方推荐方式还是比较复杂,其实一般做法比较简介,好像一般做法还更好一些。我们继续看下面的例子。
例2:假设P1SEL初始值为0x31、P1DIR初始值为0xC3.请在不改变初始值的情况下将P1_0设置为GPIO功能并将设置为输出模式。
/*********官方推荐************/
// 将P1_0设置为GPIO
P1SEL &=~ 0x01;
// 将P1_0设置为输出模式
P1DIR |= 0x01;
/*********一般做法**********/
P1SEL = 0x30;
P1DIR = 0xC3;
从例2中大家就可以发现官方推荐做法的好处,如果使用官方推荐的方式,那么只需要关注需修改的那一位,不需要知道其它位到底是怎么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改变某一位的值时不会影响到其它位。
1.4 CPU空转延时
单片机实现延时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是通过执行空指令来实现延时的效果。需知道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和主频。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类51单片机,使用的晶振是32MHz晶振;按照文档说法,执行以下代码可以让其延时1ms.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
void delay_ms(uint ms)
{
for(uint i = 0 ; i < ms ; i ++)
{
for(uint j = 0 ; j < 535 ; j++)
}
}
1.4 操作流程图
本次实验的操作流程如下。
2.程序代码
程序代码中并无特别难的地方,根据流程图和之前的分析程序一目了然。
#include <ioCC2530.h>
#define LED1 P1_0 //P1.0端口控制LED1发光二极管
#define unint unsigned int
void init_gpio()
{
// 设置 gpio
P1SEL &= ~0x01;
// 设置 输出
P1DIR |= 0x01;
// P1端口下拉
P1 = 0;
}
void delay(unint z)
{
for (unint i = 0; i < z; i++)
{
for (unint j = 0; j < 500; j++);
}
}
void main(void) {
init_gpio();
while (1)
{
LED1 = 0; // 熄灭LED1发光二极管
delay(1000);
LED1 = 1; // 点亮LED1发光二极管
delay(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