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学习了ArrayList的源码,
数组是顺序存储结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
但数组的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小,为O(1),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今天学习另外的一种常用数据结构LinkedList的实现,
LinkedList使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链表是线性存储结构,在内存上不是连续的一段空间,
占用内存比较宽松,故空间复杂度很小,但时间复杂度很大,达O(N),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所有的代码都基于JDK 1.6。
>>关于LinkedList
LinkedList继承了AbstractSequentialList,实现了List,Deque,Cloneable,Serializable 接口,
(1)继承和实现
继承AbstractSequentialList类,提供了相关的添加、删除、修改、遍历等功能。
实现List接口,提供了相关的添加、删除、修改、遍历等功能。
实现 Deque 接口,即能将LinkedList当作双端队列使用,可以用做队列或者栈
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即覆盖了函数clone(),能被克隆复制,
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LinkedList支持序列化,能通过序列化传输。
(2)线程安全
LinkedList是非同步的,即线程不安全,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访问LinkedList,可能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1
2
3
4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代码中,modCount记录了LinkedList结构被修改的次数。Iterator初始化时,expectedModCount=modCount。任何通过Iterator修改LinkedList结构的行为都会同时更新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使这两个值相等。通过LinkedList对象修改其结构的方法只更新modCount。所以假设有两个线程A和B。A通过Iterator遍历并修改LinkedList,而B,与此同时,通过对象修改其结构,那么Iterator的相关方法就会抛出异常
>>双向链表结构
和普通的链表不同,双向链表每个节点不止维护指向下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还维护着指向上一个节点的previous指针。
(1)内部实现
LinkedList内部使用Entry<E>来封装双向循环链表结点。
LinkedList头结点的定义:
1
2
3
4
|
//头结点的定义 private transient Entry<E> header = new Entry<E>( null , null , null );
//链表的实际长度
private transient int size = 0 ;
|
Entry是一个静态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E> {
E element;
Entry<E> next;
Entry<E> previous;
Entry(E element, Entry<E> next, Entry<E> previous) {
this .element = element;
this .next = next;
this .previous = previous;
}
}
|
(2)构造函数
LinkedList内部提供了两个构造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初始化一个空的list,可以理解为一个双向循环链表
*/
public LinkedList() {
header.next = header.previous = header;
}
/**
* 使用指定的collection构造一个list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
addAll(c);
}
|
>>常用方法
(1)遍历方式
LinkedList支持多种遍历方式。建议不要采用随机访问的方式去遍历LinkedList,而采用逐个遍历的方式。
(01) 第一种,通过迭代器遍历。即通过Iterator去遍历。for(Iterator iter = list.iterator(); iter.hasNext();) iter.next();(02) 通过快速随机访问遍历LinkedList
int size = list.size(); for (int i=0; i<size; i++) { list.get(i); }(03) 通过另外一种for循环来遍历LinkedList
for (Integer integ:list) ;(04) 通过pollFirst()来遍历LinkedList
while(list.pollFirst() != null) ;(05) 通过pollLast()来遍历LinkedList
while(list.pollLast() != null) ;(06) 通过removeFirst()来遍历LinkedList
try { while(list.removeFirst() != null) ;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 }(07) 通过removeLast()来遍历LinkedList
try { while(list.removeLast() != null) ;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 }
遍历LinkedList时,使用removeFist()或removeLast()效率最高。但用它们遍历时,会删除原始数据;若单纯只读取,而不删除,应该使用第3种遍历方式。
链表的特点是内存空间不连续,插入和删除简单,寻址的时间复杂度较高,随机访问去遍历LinkedList的效率是最低的。
(2)常用方法(从API摘的)
boolean add(E e)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此列表的结尾。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在此列表中指定的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添加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到此列表的结尾,顺序是指定 collection 的迭代器返回这些元素的顺序。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将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从指定位置开始插入此列表。
void addFirst(E e)
将指定元素插入此列表的开头。
void addLast(E e)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此列表的结尾。
void clear()
从此列表中移除所有元素。
Object clone()
返回此 LinkedList 的浅表副本。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如果此列表包含指定元素,则返回 true。
Iterator<E> descendingIterator()
返回以逆向顺序在此双端队列的元素上进行迭代的迭代器。
E element()
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头(第一个元素)。
E get(int index)
返回此列表中指定位置处的元素。
E getFirst()
返回此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E getLast()
返回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int indexOf(Object o)
返回此列表中首次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如果此列表中不包含该元素,则返回 -1。
int lastIndexOf(Object o)
返回此列表中最后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如果此列表中不包含该元素,则返回 -1。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返回此列表中的元素的列表迭代器(按适当顺序),从列表中指定位置开始。
boolean offer(E e)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此列表的末尾(最后一个元素)。
boolean offerFirst(E e)
在此列表的开头插入指定的元素。
boolean offerLast(E e)
在此列表末尾插入指定的元素。
E peek()
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头(第一个元素)。
E peekFirst()
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 null。
E peekLast()
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 null。
E poll()
获取并移除此列表的头(第一个元素)
E pollFirst()
获取并移除此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 null。
E pollLast()
获取并移除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 null。
E pop()
从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栈处弹出一个元素。
void push(E e)
将元素推入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栈。
E remove()
获取并移除此列表的头(第一个元素)。
E remove(int index)
移除此列表中指定位置处的元素。
boolean remove(Object o)
从此列表中移除首次出现的指定元素(如果存在)。
E removeFirst()
移除并返回此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boolean removeFirstOccurrence(Object o)
从此列表中移除第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从头部到尾部遍历列表时)。
E removeLast()
移除并返回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boolean removeLastOccurrence(Object o)
从此列表中移除最后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从头部到尾部遍历列表时)。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将此列表中指定位置的元素替换为指定的元素。
int size()
返回此列表的元素数。
>>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是一个限定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数据结构,具有队列和栈的性质,
双端队列与栈或队列相比,是一种多用途的数据结构,在容器类库中有时会用双端队列来提供栈和队列两种功能。
查看源码的实现,可以发现作为队列和栈时的相关方法。
(1)作为队列使用
add(e) 内部实现是addLast(e)
offer(e) 入队,直接返回add()
remove() 获取并移除列表第一个元素,和poll()相同,内部调用removeFirst()
poll() 出队 获取并移除队头元素 内部实现是调用removeFirst()
element() 返回列表第一个元素但不移除,内部调用getFirst()
peek() 返回列表第一个元素但不移除,和element()相同,内部调用getFirst()
(2)作为栈使用
push(e) 入栈 即addFirst(e)
pop() 出栈 即removeFirst()
peek() 获取栈顶元素但不移除 即peekFirst()
>>源码分析
(1)主要的节点更新操作
源码中的两个私有方法addBefore和remove是维护了节点更新的主要操作,
这一部分主要是数据结构中对链表的操作,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大部分的add、remode等操作都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 在传入节点之前插入新的节点元素
*/
private Entry<E> addBefore(E e, Entry<E> entry) {
//构造一个新的节点
Entry<E> newEntry = new Entry<E>(e, entry, entry.previous);
//调整新节点前后节点的指向
newEntry.previous.next = newEntry;
newEntry.next.previous = newEntry;
size++;
modCount++;
return newEntry;
}
/**
* 在链表中删除这个节点
*/
private E remove(Entry<E> e) {
//e等于初始化时的空节点,抛出异常
if (e == header)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result = e.element;
/**
* 删除操作就是调整前后结点指针的指向,绕过传入节点
* 然后再把传入节点的前后指针以及value都置为null
*/
e.previous.next = e.next;
e.next.previous = e.previous;
e.next = e.previous = null ;
e.element = null ;
size--;
modCount++;
return result;
}
|
(2)List迭代器 通过ListItr内部类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
private class ListIt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E> {
private Entry<E> lastReturned = header;
private Entry<E> next;
private int nextIndex;
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ListItr( int index) {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Index: " +index+
", Size: " +size);
if (index < (size >> 1 )) {
next = header.next;
for (nextIndex= 0 ; nextIndex<index; nextIndex++)
next = next.next;
} else {
next = header;
for (nextIndex=size; nextIndex>index; nextIndex--)
next = next.previous;
}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nextIndex != size;
}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nextIndex == siz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lastReturned = next;
next = next.next;
nextIndex++;
return lastReturned.element;
}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
return nextIndex != 0 ;
}
public E previous() {
if (nextIndex == 0 )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lastReturned = next = next.previous;
nextIndex--;
checkForComodification();
return lastReturned.element;
}
public int nextIndex() {
return nextIndex;
}
public int previousIndex() {
return nextIndex- 1 ;
}
public void remov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Entry<E> lastNext = lastReturned.next;
try {
LinkedList. this .remove(lastReturned);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
if (next==lastReturned)
next = lastNext;
else
nextIndex--;
lastReturned = header;
expectedModCount++;
}
public void set(E e) {
if (lastReturned == header)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checkForComodification();
lastReturned.element = e;
}
public void add(E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lastReturned = header;
addBefore(e, next);
nextIndex++;
expectedModCount++;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
>>fail-fast机制
fail-fast,快速失败是Java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
当多个线程对集合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的操作时,有可能会产生fail-fast机制。
记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例如:假设存在两个线程(线程1、线程2),线程1通过Iterator在遍历集合A中的元素,在某个时候线程2修改了集合A的结构(是结构上面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的修改集合元素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程序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
>>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
ArrayList是一个基于数组的结构,里面的节点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默认的大小是10,最大大小是Integer.MAX_VALUE - 8。
当大小不够时会自动增长,它可以通过get,set来直接获取、修改某一个节点数据。
LinkedList是一个基于双向链表的结构,每一个节点都有两个指针来分别指向上一个节点和下一个节点。它是可变长度的。
这两个实现类的区别在于,ArrayList的get()/set()效率比LinkedList高,而LinkedList的add()/remove()效率比ArrayList高。
具体来说:数组申请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是在编译期间就确定大小的,运行时期不可动态改变,但为什么ArrayList可以改变大小呢,
因为在add如果超过了设定的大小就会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增长率好像是0.5)ArrayList,
然后将原来的list复制到新的list中,并将地址指向新的list,旧的list被GC回收,显然这是非常消耗内存而且效率非常低的。
但是由于它申请的内存空间是连续的,可以直接通过下标来获取需要的数据,时间复杂度为O(1),而链表则是O(n),
而链表结构不一样,它可以动态申请内存空间。在需要加入的节点的上一个节点的指针解开并指向新加节点,再将新加节点的指针指向后一个节点即可。速度很快的。
所以说ArrayList适合查询,LinkedList适合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