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14.1内部类概念
将类写在其他类的内部,可以写在其他类的成员位置和局部位置,这时写在其他类内部的类就称为内部类。其他类也称为外部类。
内部类分为成员内部类与局部内部类。
我们定义内部类时,就是一个正常定义类的过程,同样包含各种修饰符、继承与实现关系等。在内部类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
14.2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中的成员位置。与类中的成员变量相似,可通过外部类对象进行访问
格式:
class 外部类 {
修饰符 class 内部类 {
//其他代码
}
}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名().new 内部类名();
14.3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方法中的局部位置。与访问方法中的局部变量相似,可通过调用方法进行访问
在外部类方法中,创建内部类对象,进行访问
14.4内部类的实际使用——匿名内部类
14.4.1匿名内部类概念
内部类是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类间关系。查看源代码中会涉及到,而在日常业务中很难遇到,这里不做赘述。
最常用到的内部类就是匿名内部类,它是局部内部类的一种。
定义的匿名内部类有两个含义:
n 临时定义某一指定类型的子类
n 定义后即刻创建刚刚定义的这个子类的对象
14.4.2定义匿名内部类的作用与格式
匿名内部类是创建某个类型子类对象的快捷方式。
格式:
new 父类或接口(){
//进行方法重写
};
使用匿名对象的方式,将定义子类与创建子类对象两个步骤由一个格式一次完成,。虽然是两个步骤,但是两个步骤是连在一起完成的。
匿名内部类如果不定义变量引用,则也是匿名对象
例子:
new Person(){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我吃了”);
}
}.eat();
包的声明与访问
15.1包的概念
java的包,其实就是我们电脑系统中的文件夹,包里存放的是类文件。
在项目中,我们将相同功能的类放到一个包中,方便管理。并且日常项目的分工也是以包作为边界。
15.2包的声明格式
格式:
package 包名.包名.包名…;//包的声明,必须在有效代码的第一行
访问修饰符
Java中提供了四种访问权限,使用不同的访问权限时,被修饰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public |
protected |
default |
private |
|
同一类中 |
√ |
√ |
√ |
√ |
同一包中(子类与无关类) |
√ |
√ |
√ |
|
不同包的子类 |
√ |
√ |
||
不同包中的无关类 |
√ |
编写的类、方法、成员变量的访问
l 要想仅能在本类中访问使用private修饰;
l 要想本包中的类都可以访问不加修饰符即可;
l 要想本包中的类与其他包中的子类可以访问使用protected修饰
l 要想所有包中的所有类都可以访问使用public修饰。
l 注意:如果类用public修饰,则类名必须与文件名相同。一个文件中只能有一个public修饰的类。
代码块
17.1局部代码块
局部代码块是定义在方法或语句中
特点:
以”{}”划定的代码区域,此时只需要关注作用域的不同即可
方法和类都是以代码块的方式划定边界的
17.2构造代码块
构造代码块是定义在类中成员位置的代码块
特点:
优先于构造方法执行,构造代码块用于执行所有对象均需要的初始化动作
每创建一个对象均会执行一次构造代码块
17.3静态代码块
静态代码块是定义在成员位置,使用static修饰的代码块。
特点:
它优先于主方法执行、优先于构造代码块执行,当以任意形式第一次使用到该类时执行。
该类不管创建多少对象,静态代码块只执行一次。
可用于给静态变量赋值,用来给类进行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