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基础知识(5)—面向对象(5.2类的成员)

一、属性

1、语法

  数据类型 属性名 【= 属性值】;

2、特点

①属性的数据类型可以为任意类型,包含基本类型或引用类型
②属性可以不用手动赋值,有默认值
  int——0
  double——0.0
  char——\u0000
  boolean——false
  引用类型——null
③属性伴随着对象存放在堆中,不同对象的属性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④变量根据作用域不同,分为以下两类
  全局变量:又称为属性,定义在类体中,作用域为整个类体以及其他类
  局部变量:定义在方法或某个代码块内,作用域为所在的方法或代码块

3、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

  作用域 生命周期 存储位置 访问修饰符 默认值 重命名
局部变量 定义变量的方法或某个代码块中

随着方法或代码块的执行而创建

随着执行的结束而消亡

基本类型:栈

引用类型:对象名存在栈,对象存在堆

 ×  ×  两个局部作用域有交集时,不可以重名
全局变量 整个类体及其他类

随着对象的创建而创建

随着对象的消亡而消亡

 堆  √  √  一个全局和一个局部,可以重名,默认遵循就近原则

二、方法

1、概念

理解:用于描述类或对象的行为或功能,定义在类体中,属于类的成员

2、好处

1、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维护性
2、从调用层面上,调用者不用关心方法的内部实现细节,调用比较简单。只需要知道:
  叫什么(方法名)
  干什么(方法功能)

3、定义语法 ★

[修饰符]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方法体
}

4、方法五要素

(1)修饰符

特点:可选
public 公共的,任意类都可以调用该方法

(2)返回类型

说明:某些行为或功能执行结束后需要返回给调用方一个具体的值,则将值的类型标注成返回类型,如果行为或功能执行结束后没有返回值,则返回类型写成void即可
特点:
  ①一个方法至多有一个返回值,要求返回值的类型和返回类型一致或兼容
  ②返回类型可以为任意类型,包含基本或引用
  ③如果方法有返回值,则方法体中要求必须有return语句,而且return的值的类型必须和返回类型一致或兼容
   如果方法没有返回值,则方法体不用加return语句,如果非加,则写成 return;
  ④如果方法有返回值,则必须保证所有路径下都可以return值;
    public int m(int i){
      if(i>5)
        return 10;
      return 99;
    }

(3)方法名

遵循标识符的命名规则和规范(同变量的规范):见名知义,且遵循驼峰命名法

(4)参数列表

说明:某些方法的执行需要调用方传递源数据,否则无法执行。我们把这些源数据称为参数
特点:
  ①参数可以为多个,语法如下:
    (类型 参数名1,类型 参数名1,...,类型 参数名n)
  ②参数类型可以为任意类型,包含基本类型或引用类型
  ③参数的本质就是一个局部变量,也必须赋值后才能使用,但这个赋值一般是隐式赋值的(传参时)
  ④方法定义时的参数称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方法调用时的参数称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形参和实参的类型、个数必须一致,参数名无要求

(5)方法体

可以包含0条或任意多条逻辑语句。
形式:输入、输出、变量、运算、分支、循环、方法调用

5、调用语法 ★

1、本类内方法调用:方法名(实参列表);
2、跨类中方法调用:对象或类名.方法名(实参列表);
注意:

如果待调用的方法有返回值,则最好用变量接受或做其他处理
如果待调用的方法没有返回值,则不能当成表达式做任何处理

6、调用机制 √

每次方法调用,都伴随“入栈”的操作
每次调用结束,都伴随“出栈”的操作

7、方法的传参 ★

特点:
java中方法按“值”传递。
  参数类型为基本类型,则值代表元素内容,传递是一个拷贝,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
  参数类型为引用类型,则值代表地址,传递是一个地址(引用),形参的改变影响实参
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1,2,3};
    update(arr);
    print(arr);//1 2 3
  }
  public static void update(int[] arr){
    arr = new int[3];
    arr[0]=100;
    print(arr);//100 0 0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 arr){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rr[i]);

    }
  }

8、方法的重载

1、定义:java中提供了一种机制,允许同一个类中多个同名但参数列表不同的方法存在
2、好处:
  ①解决了起名问题
  ②解决了记名麻烦问题
3、要求:

①同一个类中
②方法名必须相同
③参数列表必须不同(参数类型、个数或顺序至少有一样不同)
④返回类型无要求
⑤修饰符无要求

9、可变参数的方法

1、理解:jdk5.0出现的新特性。java中允许将一个类中同名,同参数类型、同返回的多个方法抽取成一个可变参数的方法

2、语法:

  修饰符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类型...参数名){
    //参数当做数组类型去使用
  }

3、好处:

  ①提高重用性
  ②提高维护性和扩展性

4、特点:

①可变参数的实参允许0个或多个参数
②可变参数的实参允许数组类型
③可变参数可以和普通类型的参数同时出现在一个形参列表,但要求可变参数必须放在最后
④一个形参列表中最多有一个可变参数
⑤可变参数的方法、普通类型参数的方法实现了重载(注:不可以和同一类型的数组参数方法构成重载),传参时:
  遵循:先找一致类型——>兼容类型——>可变参数
    A a = new A();
    a.m(10);//执行方法1
    pubic class A{
      public void m(int a){ }   //方法1
      public void m(double a){ }  //方法2
      public void m(int... a){}//方法3
    }

三、构造器

1、理解

构造器又称为构造方法,属于类中的第三大成员。
本质上同"方法",只是没有返回类型,且对于一个对象来讲,只调用一次,并且不是通过对象或类显示调用

2、语法

[修饰符] 构造器名 (参数列表){
  //构造器体
}
注意:
①构造器名与类名一致!
②没有返回类型

3、好处

①用于创建对象
②可以进行初始化的操作,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4、特点

①每一个类都有构造器,如果没有显式声明,系统将默认提供一个无参构造器
②如果显式声明了构造器,则系统将不再提供构造器
③构造器可以重载
④对于一个对象来讲,构造器只调用一次

注意:构造器的调用语法
方式一: 创建一个新对象
  new 构造器名(参数列表); 
方式二:为了进行初始化(注:this或super调用构造器,只能放在构造器的而第一句,而且只能有一个)
  this(参数列表);
  super(参数列表)

四、初始化块

1、理解

初始化块又称为代码块,属于类中的成员,本质上同方法。但没有方法名、没有参数和返回类型,只有方法体,而且不是显式调用的,是创建对象或加载类时隐式调用

2、语法

[static]{
  方法体
}
使用static修饰的,称为静态代码块
没有用static修饰的,称为普通代码块

3、好处

①用于初始化信息,相当于构造器的补充
②当构造器重载时,如果里面有重复的语句,为了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往往将重复的语句提到初始化块中

4、特点 ★

(1)调用时机

静态代码块 是当加载类时,被隐式调用,而且只调用一次
普通代码块 是当对象创建时,被隐式调用,而且可以加载多次

【补充】类的加载时机

①创建对象
②调用静态成员
③加载子类
④反射

(2)顺序(静态代码块和普通代码块)

如果: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静态代码块和多个普通代码块
  静态代码块的  执行  优先于   普通代码块
注意:同一个类别的代码块的执行顺序取决于定义的先后顺序

(3)顺序(静态代码块、普通代码块、属性初始化、构造器)

如果:一个类中有多个静态代码块和多个普通代码块、属性初始化、构造器
  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构造器
注意:同一个类别的代码块的执行顺序取决于定义的先后顺序

(4)顺序(父子类中静态代码块、普通代码块、属性初始化、构造器)

如果:父子类中都有多个静态代码块和多个普通代码块、属性初始化、构造器
  父类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子类静态代码块|子类静态属性
  ——>父类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父类构造器
  ——>子类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子类构造器
注意:同一个类别的代码块的执行顺序取决于定义的先后顺序

(5)静态成员的特点

静态代码块中只能直接访问静态成员,不能直接访问普通成员

五、内部类

1、理解

一个类体中又完整的嵌套了另一个完整的类结构,被嵌套在里面的类,称为内部类。
嵌套其他类的类,称为外部类。
其他类,称为外部其他类。

2、好处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

3、分类

按定义位置不同:
  定义在成员位置上
    成员内部类(无static修饰)
    静态内部类(有static修饰)
  定义在局部位置上
    局部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4、内部类之成员内部类

(1)语法

class Outer{
  class Inner{
  }
}

(2)特点

①成员内部类中可以有五大成员,但不能有静态成员。原因:静态成员的加载时机早于成员内部类!
②成员内部类可以添加访问修饰符,访问权限遵循修饰符的限定
③互访原则:

成员内部类——>外部类 ★
  直接访问,因为里面隐含着一个Outer.this的引用。
  注意:当成员内部类和外部类的成员重名时,默认访问的是内部类的成员,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可以通过Outer.this.成员的方式访问
外部类——>成员内部类
  通过创建对象,去访问
  语法:new Inner().成员
外部其他类——>成员内部类
  通过创建对象,去访问
  语法:Outer.Inner member = new Outer().new Inner(); member.成员 
成员内部类——>外部其他类
  通过创建对象,去访问
  语法:new Other().成员

5、内部类之静态内部类

(1)语法

class Outer{
  static class Inner{
  }
}

(2)特点

1、静态内部类中可以有所有五大成员,包含普通的和静态的
2、静态内部类可以添加访问修饰符,当然也要遵循访问修饰符的权限限定
3、互访原则

静态内部类——>外部类 ★
  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包含私有的。但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普通成员(遵循静态成员的特点)
  注意:如果外部类和静态内部类中有同名成员,访问时遵循就近原则,如果非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通过 (外部类名.成员 )方式访问
外部类——>静态内部类
  情况1:如果访问里面的静态成员,则直接通过静态内部类名去访问
  情况2:如果访问里面的普通成员,则通过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去访问。
    语法:new Inner().成员
外部其他类——>静态内部类
  通过创建对象去访问
  语法:Outer.Inner member = new Outer.Inner();
静态内部类——>外部其他类
  注意:和普通两个类之间的互访一样
  通过创建对象或类名的方式去访问

6、内部类之局部内部类

(1)语法

public void method(){
  for(int i=1;i<10;i++){
    class Inner3{
    }
  }
}

(2)特点

①里面可以有五大普通成员,但不能有静态成员。原因:静态成员的加载时机早于局部内部类!
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
③作用域:比较小,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有效,而且遵循前向引用
④互访原则

局部内部类——>外部类 ★
  情况1:可以访问同一个作用域的局部变量,但不能更新。因为默认是final修饰(jdk8,final是系统自动提供的;jdk8之前,final是手动加入)
      为什么里面只能访问局部常量?
        局部变量的消亡时机早于局部内部类,所以局部内部类中使用的仅仅是局部变量的拷贝。如果备份可以更新,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只能读取,不能更新!
  情况2: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注意: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的成员同名,则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非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通过(外部类.this.成员 )方式访问
外部类——>局部内部类
  创建对象并访问

7、内部类之匿名内部类

(1)语法

new 父类或接口名(){
  //类体
};

(2)特点

①匿名内部类中可以有属性、方法、内部类、初始化块,但不能有构造器和静态成员
②不能添加修饰符
③作用域比较小,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
  注意:匿名内部类的对象只有一个,可以直接拿着对象调用里面的成员或为对象起一个引用名,使用引用名调用通用的成员!
④互访原则

匿名内部类——>外部类
  情况1:访问外部类中同一个作用域的局部变量,但要求局部变量使用final修饰(jdk8之前,final是需要手动添加;jdk8时,final是系统自动添加,不用手动添加)
    原因:匿名内部类的消亡时机晚于局部变量的消亡时机,所以匿名内部类中使用的是局部变量的备份!为了避免数据不一致,所以只能读取不能更新
  情况2: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
    如果出现重名问题,则默认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如果非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需要通过(外部类名.this.成员) 方式访问
外部类——>匿名内部类
  new 类名(){}.成员

(3)应用场景 ★

当做实参传递给形参类型为接口的方法!

上一篇:除非你是BAT,前端开发中最好少造*


下一篇:python中那些双下划线开头得函数和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