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安排出有效的学习,也需要在策略的层面上予以重视。为了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这就是学习策略。其中,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称之为认知策略。在认知策略的支持下,人能够有效地加工与整理学习中得到的信息,并且分门别类地形成记忆。在军事上,对不同的敌人,针对不同的作战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战略战术。这一点,放在学习中同样成立。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
在学习中,我们要接受大量的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需要记忆大量的已有的事实,以及如办事步骤、生产流程等程序性的知识。在学习中为了保持信息,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信息在大脑中长久保持的方法,称作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简单理解就是要记住,针对的是“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有关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对理论性、原理性强的内容,可以采用意义识记法;对于有相互关联的材料,可以采用分类记忆法和比较记忆法;对于实际、具体的知识,借助示意图、曲线等记忆的方法有形象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另外还有编码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很多办法。在实践中,不少同学一说要记住些什么,理解为就是要“背”会,其实到大学后,妄图要用背书的方法完成知识的积累,已经是完全没有可能。而有些同学一听要记忆,不反思记忆效果不佳是因为记忆方式单一,而是立刻放弃,躲在“记不住”的热被窝里享受。
在大学,实际上并非什么都要记住,也非什么都不用记。要记住的东西,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或教科书的指点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要求来确定,同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确定不同的记忆牢固程度。例如基础学科中经典的定义,记忆到在大脑中有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地在潜意识中形成刺激;而在外语学习中,记忆了一些很优美的文章,记忆的目标不是考英语写作文时直接用上,而是通过记忆,将其内化成为语感,将来动笔写、张嘴说时,成为最重要的保障。要记忆的内容的确不少,要重视方法,在不断尝试中,在方法的优化和个性化方面形成自己的特点。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复述这样有些强行记忆味道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率的办法。在很多时候,为了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达到对知识的理解,需要的是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了解事物或者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方法。人的认知关键在于建立联系,而不是简单记忆星星点点的知识。精细加工策略就是要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提取知识的线索就越多,这样知识的“活性”也就越高。在学习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而不是干等着有人布置一道习题去纸上谈兵。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割裂了问题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学知识只与考试挂钩,而到真正应用时却忽略了需要的知识。
在精细加工中,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要求大学生能够主动多去接触学科和行业中的问题,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而与新学的知识有更多的机会产生联系。这反映了在学习中应该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利用精细加工策略,在学习较复杂的知识时,努力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通过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写笔记、解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给出问题,而不是等着记住别人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给所学的信息添加更多细节、事例,和其他问题产生联系或从材料中得出某种推论,这些额外的信息将使所学知识的意义更丰富,更容易记忆。
精细加工策略的目标仍然是在记忆,而组织策略则是将经过精细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认知加工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建构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合理化,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深入理解和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深层意义。在学习中,将学习材料分解并入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这种有序组织的材料会比杂乱无章的材料易学易记,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更高效地被人调动起来。
在学习较常用的组织策略,可以是列提纲,用简要的语句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让较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之中,从而能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来组织知识,使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视化。表格也是一种组织知识的好工具,在总结知识时,利用一览表等形式,对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抽取主要信息,从一个角度将这些信息全部列出来,刻画出其中包含的区别与联系。在大学的学习中,要更善于利用归纳和概括这样的高级组织策略,采用归类的方法简化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用概括的原则略去枝节,抓住本质,删掉冗余,把握精髓,主动构建出学习材料的主题,根据知识间固有的联系,按照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并结合个人的认知经历,使自己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让知识真正发挥作用,让知识真正成为生产力,要用知识解决实践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这需要有问题解决策略。对于一般的简单问题,常采用算法式策略,也就是按成熟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即可。我们讲的问题,常指个人仅凭经验无法直接加以处理的难题,只从记忆中提取出信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思维活动的参加。面对复杂问题,可以采用“目标—手段”策略,在问题和目标之间根据原理性知识,将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进行比较,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这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在多条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最优或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常用的还有顺向工作法,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逐步扩展已有的信息直到问题解决;另一种逆向工作法则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靠近。作为具有挑战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问题需要采用“探究—创新”策略。采用探究式学习,运用创新方法和科学思维,产生创新性成果。
大学生在学习中采取的认知加工策略,决定了自身的学习效果。采用复述之类的表层加工策略的学习,学生学习教师指定的内容,机械地背诵概念、定义等,适合对一些现成的、事实性的知识的记忆。如果这种死读书、啃课本的方式用得多了,那才是后患无穷。采取组织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深层加工策略,将学习内容中的各个部分,不同学科、不同时间学习的材料,新旧学习经历,学习材料与实际生活情境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将是独特的,充满张力的知识网。运用批判性思考,用自己视角处理学习材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达到自如地驾驭学习的程度。
在现实中,很多同学却忽视了在学习中运用的策略,一成不变地用着一种强记的方式,将知识视为能写在试卷上的标准答案,用单一的思维模式对待着大学中迅速扩大的知识量。我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就是在背书上的例题作为其学习的策略。理由是看不懂,记住了,总归比不学强。这完全是在找心理安慰,这样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做法居然也叫做“学”?!要知道这样的方法,真的是连考试也都是成问题的,况且就算通过了考试,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自觉、主动地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灵活地对同样的内容,用多种方法加以处理,构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内部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让学习的内容产生交互,这是学有所得的道路。我们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也要避免到处请教学习方法,然而就是不见实践的做法。学会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正确选择、应用合适的方法,这是在大学中学会学习的关键。适合自己的方法要靠学习的实践得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新方法,才能对学习活动过程实现整体策划和调控,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常与学生谈“学有其法,学贵有法,学无定法”,一方面要追求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另外一方面,也要追求能不拘一格地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如此得来的,才是学习中真正的*。
本文来源:《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要压缩篇幅,将整理过的文字登在些处共享。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