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产生:说到工厂模式,我想大家就能想到简单工厂模式,由于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当需要扩展功能时就需要修改原类,这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而工厂方法模式则将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避免了类的修改,下面是两种模式结构图:

              1、简单工厂模式结构图: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1)        工厂类角色(Creator):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

                           2)        抽象产品角色(Product):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

                           3)        具体产品角色(ConcreteProduct):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

                      2、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1)        抽象工厂角色()Creator):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

                              2)        具体工厂角色(ConcreteCreator):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        抽象产品角色(Product):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

                              4)        具体产品角色(ConcreteProduct):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

              实例引用:

                    用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故事来介绍工厂方法模式:女娲补天,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分析:首先对造人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涉及三个对象:女娲、八卦炉、三种不同肤色的人,女娲可以使用场景类Client来表示,八卦炉类似于一个工厂,负责制造生产产品(即人类):三种不同肤色的人,他们都是同一个接口下的不同实现类,都是人嘛,只是肤色、语言不同,对于八卦炉来说都是它生产出的产品。

                解释:类图比较简单,AbstractHumanFactory是一个抽象类,定义了一个八卦炉都具有的整体功能,HumanFactory为实现类,完成具体的任务:创建人类;Human接口是人类的总称,其三个实现类分别为三类人种;NvWa类是一个场景类,负责模拟这个场景,执行相关的任务。

               理解:结合例子,我们知道工厂方法实现时,客户端需要决定实例化哪个工厂来实现运算类,选择判断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工厂方法模式把简单工厂的内部逻辑判断移到了客户端代码来进行,你想加功能,本来是改工厂类,而现在是改客户端。

                 结合之前对工厂模式的介绍,这个例子就自然而然很清楚啦!


上一篇:《Scala机器学习》一一3.4 机器学习库


下一篇:[工具库]JFileDownloader工具类——多线程下载网络文件,并保存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