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限界笔纸法来源于TW的资深大佬,其本质上是对四色建模法的一种升级,将建模过程用纸和笔记录下来,形成表格。然后从这些表格实例中抽取实体和值对象,确定这些实体和值对象的聚合关系。


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上图是CQRS架构的一个典型架构图,其核心就是将读和写进行分离,同时对写按命令场景去区分,


对读进行统一抽象。


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个架构并不是我们首选的一种方式,后面会讲到。



在我看来洋葱架构很好的表达了DDD在不同架构风格的位置,说白了DDD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核,将需求建模成一个核,底层的技术组件和上层的用户接口以及测试用例都是围绕核来建设的。上图是洋葱架构的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将Object Model和Service融入到核心的外层。


在洋葱架构中其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外层调用只能调用内层,不允许进行跨层调用。


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COLA架构是我很早就接触过的一种架构思想,当时还在2.0阶段,我刚一看到也是一脸不屑,以为跟网易的COLA有啥关系,后来经过详细了解和揣摩之后发现这个架构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及适配性都比较好。当然这个图也很好的融合了整洁架构,适配器架构和洋葱架构的特点。


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3)


很多时候一个大型项目其实不止一种架构风格,比如DDD的分层架构和上述的COLA架构,这里其实可以将DDD的分层架构与CQRS架构进行融合,首先看写调用,调用流程正常走分层架构模式,中间加了一个cmd命令模型,exe执行器模块进行业务逻辑串联,读调用就可以单独走服务接口,正好与读写分离是相通的。



上一篇:基于日志服务构建业务可观测性系统


下一篇:MongoDB基础知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