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
1: 哈希表
2: 有序数组
value(id_card_n3)>value(id_card_n2)>...........>value(id_card_n4)>value(id_card_n1)
3: 搜索树
3.1 二叉树
以InnoDB的一个整数字段索引为例,这个N差不多是1200。这棵树高是4的时候,就可以存1200的3次方个值,这已经17亿了。考虑到树根的数据块总是在内存中的,一个10亿行的表上一个整数字段的索引,查找一个值最多只需要访问3次磁盘。其实,树的第二层也有很大概率在内存中,那么访问磁盘的平均次数就更少了。
3.1 N叉树(B+树)
B树分为B-,B,B+树,这里主要讲解B+树,因为Innodb索引用的就是B+树
1: B+树的生成基本步骤
- 1)若为空树,创建一个叶子节点,然后将记录插入其中,此时这个叶子节点也是根节点,插入操作结束。
- 2)针对叶子类型节点:根据key值找到叶子节点,向这个叶子节点插入记录。插入后,若当前节点key的个数小于等于m-1,则插入结束。否则将这个叶子节点分裂成左右两个叶子节点,左叶子节点包含前m/2个记录,右节点包含剩下的记录,将第m/2+1个记录的key进位到父节点中(父节点一定是索引类型节点),进位到父节点的key左孩子指针向左节点,右孩子指针向右节点。将当前节点的指针指向父节点,然后执行第3步。
- 3)针对索引类型节点:若当前节点key的个数小于等于m-1,则插入结束。否则,将这个索引类型节点分裂成两个索引节点,左索引节点包含前(m-1)/2个key,右节点包含m-(m-1)/2个key,将第m/2个key进位到父节点中,进位到父节点的key左孩子指向左节点, 进位到父节点的key右孩子指向右节点。将当前节点的指针指向父节点,然后重复第3步
举例说明: 以5阶B+树为例(5阶B+树节点最多有4个关键字,最少有2个关键字,其中根节点最少可以只有一个关键字),从初始时刻依次插入数据
1)在空树插入5
2)依次插入8,10,15
3)插入16
此时节点超过关键字的个数,所以需要进行分裂。由于该节点为叶子节点,所以可以分裂出来左节点2个记录,右边3个记录,中间key成为索引节点中的key(也可以左节点3个记录,右节点2个记录),分裂后当前节点指向了父节点(根节点)。结果如下图所示
当前节点的关键字个数满足条件,插入结束
4)插入17
5)插入18
当前节点超过关键字的个数,进行分裂。由于是叶子节点,分裂成两个节点,左节点2个记录,右节点3个记录,关键字16进位到父节点(索引类型)中,将当前节点的指针指向父节点,如下图所示
当前节点的关键字个数满足条件,插入结束
6)同理继续插入6,9,19,细节不再描述
7)继续插入7
当前节点超过关键字的个数,进行分裂。由于是叶子节点,分裂成两个节点,左节点2个记录,右节点3个记录,关键字7进位到父节点(索引类型)中,将当前节点的指针指向父节点,如下图所示
当前节点超过关键字的个数,进行分裂。由于是索引节点,左节点2个关键字,右节点2个关键字,关键字16进入到父节点中,将当前节点指向父节点,如下图所示
当前节点的关键字个数满足条件,插入结束
2: B+树的删除操作
如果叶子节点中没有相应的key,则删除失败。否则执行下面的步骤:
- 1)删除叶子节点中对应的key。删除后若节点的key的个数大于等于Math.ceil(m/2) – 1,删除操作结束,否则执行第2步。
- 2)若兄弟节点key有富余(大于Math.ceil(m/2) – 1),向兄弟节点借一个记录,同时用借到的key替换父结(指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共同的父节点)点中的key,删除结束。否则执行第3步。
- 3)若兄弟节点中没有富余的key,则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合并成一个新的叶子节点,并删除父节点中的key(父节点中的这个key两边的孩子指针就变成了一个指针,正好指向这个新的叶子节点),将当前节点指向父节点(必为索引节点),执行第4步
- 4)若索引节点的key的个数大于等于Math.ceil(m/2) – 1,则删除操作结束。否则执行第5步
- 5)若兄弟节点有富余,父节点key下移,兄弟节点key上移,删除结束。否则执行第6步
- 6)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及父节点下移key合并成一个新的节点。将当前节点指向父节点,重复第4步。
1)初始状态
2)删除22
删除后叶子节点中key的个数大于等于2,删除结束
3)删除15
当前节点只有一个key,不满足条件,而兄弟节点有三个key,可以从兄弟节点借一个关键字为9的记录,同时更新将父节点中的关键字由10也变为9,删除结束。
4)删除7
当前节点关键字个数小于2,(左)兄弟节点中的也没有富余的关键字(当前节点还有个右兄弟,不过选择任意一个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这里我们选择了左边的),所以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合并,并删除父节点中的key,当前节点指向父节点。
此时当前节点的关键字个数小于2,兄弟节点的关键字也没有富余,所以父节点中的关键字下移,和两个孩子节点合并,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上,我们将B+树基本讲解完成了,那么我们一起进入相对偏实战的内容吧
索引:
InnoDB 的索引模型
从图中不难看出,根据叶子节点的内容,索引类型分为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的是整行数据。在InnoDB里,主键索引也被称为聚簇索引(clusteredindex)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内容是主键的值。在InnoDB里,非主键索引也被称为二级索引
索引维护
联合索引
首先,
如果执行的语句是select ID fromTwhere k between 3 and 5,这时只需要查ID的值,而ID的值已经在k索引树上了,因此可以直接提供查询结果,不需要回表。也就是说,在这个查询里面,索引k已经“覆盖了”我们的查询需求,我们称为覆盖索引。
最左前缀原则:
顺序问题: 联合索引存在一个顺序问题,那就是首先以最左的索引对应的值进行排序,在第一个索引相同值的情况下,在对第二个索引排序,一次往下。。 举例:上图中name属于第一索引,所以第一索引是按照name排序的,在name相同的情况下(比如张三),在对第二个索引对应的值进行排序,就如上图的三个张三下age是按照10,10,20排序的.
可以看到,索引项是按照索引定义里面出现的字段顺序排序的。当你的逻辑需求是查到所有名字是“张三”的人,,可以快速定位到ID4,然后向后遍历得到所有需要的结果。如果你要查的是所有名字名为占山并且年龄为10的人,这时,你也能够用上这个索引,查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记录是ID4,然后向后遍历,直到不满足条件为止,这样可以筛选出ID-4道ID-6的值,然后在遍历第二个条件,ID4满足条件,一次向后便利,直到便利道ID-6大于10,遍历结束(并不是因为ID-6在图中是最后一个值才不继续便利的,因为在第一个索引对应的值相等的情况,第二个索引的值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因为ID-6中age已经>10了,如果后面还存在值肯定也是>=20的,那么肯定满足!=10的条件,所以就没必要向后遍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