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http://my.oschina.net/rouchongzi/blog/171046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还要看看System类的API doc文档。
3、Bootstrap Loader(启动类加载器)是最*的类加载器了,其父加载器为nul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World hello = new HelloWorld();
Class c = hello.getClass();
ClassLoader loader = c.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loader);
System.out.println(loader.getParent());
System.out.println(loader.getParent().getParent());
}
}
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addbf1
null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ClassLoader loader = HelloWorld. class.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loader);
//使用ClassLoader.loadClass()来加载类,不会执行初始化块
loader.loadClass( "Test2");
//使用Class.forName()来加载类,默认会执行初始化块
// Class.forName("Test2");
//使用Class.forName()来加载类,并指定ClassLoader,初始化时不执行静态块
// Class.forName("Test2", false, loader);
}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静态初始化块执行了!");
}
}
import java.net.MalformedURLException;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net.URLClassLoader;
/**
* 自定义ClassLoader
*
* @author leizhimin 2009-7-29 22:05:48
*/
public class MyClassLoad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MalformedURL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URL url = new URL( "file:/E://projects//testScanner//out//production//testScanner");
ClassLoader myloader = new URLClassLoader( new URL[]{url});
Class c = myloader.loadClass( "test.Test3");
System.out.println( "----------");
Test3 t3 = (Test3) c.newInstance();
}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Test3的静态初始化块执行了!");
}
}
Test3的静态初始化块执行了!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在java.lang包里有个ClassLoader类,ClassLoader 的基本目标是对类的请求提供服务,按需动态装载类和资
源,只有当一个类要使用(使用new 关键字来实例化一个类)的时候,类加载器才会加载这个类并初始化。
一个Java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类加载器。例如Web Application Server中,Servlet的加载使用开发
商自定义的类加载器, java.lang.String在使用JVM系统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开发商定义的其他类
则由AppClassLoader加载。在JVM里由类名和类加载器区别不同的Java类型。因此,JVM允许我们使用不同
的加载器加载相同namespace的java类,而实际上这些相同namespace的java类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类。这种
机制可以保证JDK自带的java.lang.String是唯一的。
2. 加载类的两种方式:
(1) 隐式方式
使用new关键字让类加载器按需求载入所需的类
(2) 显式方式
由 java.lang.Class的forName()方法加载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boolean initialize,ClassLoader loader)
参数说明:
className - 所需类的完全限定名
initialize - 是否必须初始化类(静态代码块的初始化)
loader - 用于加载类的类加载器
调用只有一个参数的forName()方法等效于 Class.forName(className, true, loader)。
这两个方法,最后都要连接到原生方法forName0(),其定义如下:
private static native Class forName0(String name, boolean initialize,ClassLoader loader)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只有一个参数的forName()方法,最后调用的是:
forName0(className, true, ClassLoader.getCallerClassLoader());
而三个参数的forName(),最后调用的是:
forName0(name, initialize, loader);
所以,不管使用的是new 來实例化某个类、或是使用只有一个参数的Class.forName()方法,内部都隐含
了“载入类 + 运行静态代码块”的步骤。而使用具有三个参数的Class.forName()方法时,如果第二个参数
为false,那么类加载器只会加载类,而不会初始化静态代码块,只有当实例化这个类的时候,静态代码块
才会被初始化,静态代码块是在类第一次实例化的时候才初始化的。
直接使用类加载器
获得对象所属的类 : getClass()方法
获得该类的类加载器 : getClassLoader()方法
3.执行java XXX.class的过程
找到JRE——》找到jvm.dll——》启动JVM并进行初始化——》产生Bootstrap Loader——》
载入ExtClassLoader——》载入AppClassLoader——》执行java XXX.class
ClassLoader是用来处理类加载的类,它管理着具体类的运行时上下文。
1.ClassLoader存在的模块意义:
1)从java的package定义出发:
classloader是通过分层的关联方式来管理运行中使用的类,不同的classloader中管理的类是不相同的,或者即便两个类毫无二致(除了路径)也是不同的两个类,在进行强制转换时也会抛出ClassCastException。所以,通过classloader的限制,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package路径以区别不同的类(注意这里的“不同”是指,命名和实现完全一致,但是有不同的包路径。)。那么也是因为有特定的classloader,我们可以实现具体模块的加载,而不影响jvm中其他类,即发生类加载的冲突。
2)但是,如果两个在不同路径下的类(我们假定,这两个类定义中,不存在package声明,完全一样的两个类),经过不同的classloader加载,这两个类在jvm中产生的实例可以相互转换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这两个类除了存在位置不同之外,都完全一样。经由不同classloader加载的两个类依然是不同的两个对象。通过Class.newInstance()或者Class.getConstructor().newInstance()产生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实例。
以上两种情况,package可以使得我们的软件架构清晰,但那不是最终作用,如果跟classloader结合起来理解,效果更好。
2.ClassLoader的类加载机制:
ClassLoader作为java的一个默认抽象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我们要自己实现相应的类加载算法的话。
每个类都有一个对应的class与之绑定,并且可以通过MyClass.class方式来获取这个Class对象。通过Class对象,我们就能获取加载这个类的classloader。但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一个类,是如何通过classloader加载到jvm中的。
其中有几个关键方法,值得我们了解一番:
protected synchroniz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实例在建立时,例如通过new方式,是经由如此步骤实现:ClassLoader.loadClass("classname",false).newInstance()。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loadClass方法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跟对应的.class文件结合,如何将对应的文件变成我们的Class对象,如何获得我们需要的类?
在ClassLoader类中,已经有了loadClass默认实现。我们结合源代码说明一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protected
boolean
throws
{
//
//作,而findLoadedClass0则是一个native方法,通过底层来查看jvm中的对象。
Class
if
null ) //类还未加载
try
if
null )
//在类还未加载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将加载工作交由父classloader来处理。
c false );
} else
//返回一个由bootstrap
c
}
} catch
//
//
}
if
null )
//
//
c //这里是我们的入手点,也就是指定我们自己的类加载实现
}
}
if
resolveClass(c); //用来做类链接操作
}
return
}
|
在这段代码中,应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那就是jvm会缓存加载的类,所以,在我们要求classloader为我们加载类时,要先通过findLoadedClass方法来查看是否已经存在了这个类。不存在时,就要先由其parent class loader 来loadClass,当然可以迭代这种操作一直到找到这个类的加载定义。如果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对于我们自己实现的class loader而言,可以再交由system
class loader来loadClass,如果再不行,那就让findBootstrapClassOrNull。经历了如此路程,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那就要我们出马来摆平,通过自己实现的findClass(String)方法来实现具体的类加载。
这段实现代码摘自Andreas
Schaefer写的文章中的代码(这篇文章相当精彩)
protected Class findClass( String pClassName )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ry {
System.out.println( "Current dir: " + new File( mDirectory ).getAbsolutePath() );
File lClassFile = new File( mDirectory, pClassName + ".class" );
InputStream lInput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 new FileInputStream( lClassFile ) );
ByteArrayOutputStream lOutp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int i = 0;
while( ( i = lInput.read() ) >= 0 ) {
lOutput.write( i );
}
byte[] lBytes = lOutput.toByteArray();
return defineClass( pClassName, lBytes, 0, lBytes.length );
} catch( Exception e ) {
throw new ClassNotFoundException( "Class: " + pClassName + " could not be found" );
}
}
findClass方法主要的工作是在指定路径中查找我们需要的类。如果存在此命名的类,那么就将class文件加载到jvm中,再由defineClass方法(一个native方法)来生成具体的Class对象。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方式来加载类的话,我们的类可能都在一个classloader中加载完成。但是,再强调一下,那就是如果类有不同路径或者不同包名,那就是不同类定义。
java classLoader 体系结构
- Bootstrap ClassLoader/启动类加载器
主要负责jdk_home/lib目录下的核心 api 或 -Xbootclasspath 选项指定的jar包装入工作。 - Extension ClassLoader/扩展类加载器
主要负责jdk_home/lib/ext目录下的jar包或 -Djava.ext.dirs 指定目录下的jar包装入工作。 - System ClassLoader/系统类加载器
主要负责java -classpath/-Djava.class.path所指的目录下的类与jar包装入工作。 - User Custom ClassLoader/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类)
在程序运行期间, 通过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类动态加载class文件, 体现java动态实时类装入特性。
类加载器的特性:
- 每个ClassLoader都维护了一份自己的名称空间, 同一个名称空间里不能出现两个同名的类。
- 为了实现java安全沙箱模型顶层的类加载器安全机制, java默认采用了 " 双亲委派的加载链 " 结构。
classloader-architecture
classloader-class-diagram
类图中, BootstrapClassLoader是一个单独的java类, 其实在这里, 不应该叫他是一个java类。因为,它已经完全不用java实现了。它是在jvm启动时, 就被构造起来的, 负责java平台核心库。
自定义类加载器加载一个类的步骤
classloader-load-class
ClassLoader 类加载逻辑分析, 以下逻辑是除 BootstrapClassLoader 外的类加载器加载流程:
- // 检查类是否已被装载过
-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 if (c == null ) {
- // 指定类未被装载过
- try {
- if (parent != null ) {
- // 如果父类加载器不为空, 则委派给父类加载
-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 } else {
- // 如果父类加载器为空, 则委派给启动类加载加载
- c = findBootstrapClass0(name);
- }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 启动类加载器或父类加载器抛出异常后, 当前类加载器将其
- // 捕获, 并通过findClass方法, 由自身加载
- c = findClass(name);
- }
- }
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java默认的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是 系统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
- // Now create the class loader to use to launch the application
- try {
- loader = AppClassLoader.getAppClassLoader(extcl);
-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
- "Could not create application class loader" );
- }
- // Also set the context class loader for the primordial 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setContextClassLoader(loader);
以上代码摘自sun.misc.Launch的无参构造函数Launch()。
使用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可以在执行线程中, 抛弃双亲委派加载链模式, 使用线程上下文里的类加载器加载类.
典型的例子有, 通过线程上下文来加载第三方库jndi实现, 而不依赖于双亲委派.
大部分java app服务器(jboss, tomcat..)也是采用contextClassLoader来处理web服务。
还有一些采用 hotswap 特性的框架, 也使用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比如 seasar (full stack framework in japenese).
线程上下文从根本解决了一般应用不能违背双亲委派模式的问题.
使java类加载体系显得更灵活.
随着多核时代的来临, 相信多线程开发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程序员的实际编码过程中. 因此,
在编写基础设施时, 通过使用线程上下文来加载类, 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 好东西都有利弊. 使用线程上下文加载类, 也要注意, 保证多根需要通信的线程间的类加载器应该是同一个,
防止因为不同的类加载器, 导致类型转换异常(ClassCastException)。
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双亲委托模式呢?
-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子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
- 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不使用这种委托模式,那我们就可以随时使用自定义的String来动态替代java核心api中定义类型,这样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而双亲委托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String已经在启动时被加载,所以用户自定义类是无法加载一个自定义的ClassLoader。
java动态载入class的两种方式:
- implicit隐式,即利用实例化才载入的特性来动态载入class
- explicit显式方式,又分两种方式:
- java.lang.Class的forName()方法
- java.lang.ClassLoader的loadClass()方法
用Class.forName加载类
Class.forName使用的是被调用者的类加载器来加载类的。
这种特性, 证明了java类加载器中的名称空间是唯一的, 不会相互干扰。
即在一般情况下, 保证同一个类中所关联的其他类都是由当前类的类加载器所加载的。
-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return forName0(className, true , ClassLoader.getCallerClassLoader());
- }
- /** Called after security checks have been made. */
- private static native Class forName0(String name, boolean initialize,
- ClassLoader loader)
-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上面中 ClassLoader.getCallerClassLoader 就是得到调用当前forName方法的类的类加载器
static块在什么时候执行?
- 当调用forName(String)载入class时执行,如果调用ClassLoader.loadClass并不会执行.forName(String,false,ClassLoader)时也不会执行.
- 如果载入Class时没有执行static块则在第一次实例化时执行.比如new ,Class.newInstance()操作
- static块仅执行一次
各个java类由哪些classLoader加载?
- java类可以通过实例.getClass.getClassLoader()得知
- 接口由AppClassLoader(System ClassLoader,可以由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获得实例)载入
- ClassLoader类由bootstrap loader载入
NoClassDefFoundError和ClassNotFoundException
- NoClassDefFoundError:当java源文件已编译成.class文件,但是ClassLoader在运行期间在其搜寻路径load某个类时,没有找到.class文件则报这个错
- ClassNotFoundException:试图通过一个String变量来创建一个Class类时不成功则抛出这个异常
垃圾回收分为两大步骤:识别垃圾 和回收垃圾
识别垃圾有两大基本方法
1.计数器法
每个对象有一个相应的计数器,统计当前被引用的个数,每次被引用或者失去引用都会更新该计数器。
优点:识别垃圾快,只需判断计数器是否为零。
缺点:增加了维护计数器的成本,无法在对象互相引用的情况下识别垃圾,因此,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
2.追踪法
从根对象(例如局部变量)出发,逐一遍历它的引用。若无法被扫描到,即认定为垃圾,实际情况中一般采用该方法。
回收垃圾最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存碎片。
两种两大基本方法:
1.移动活对象覆盖内存碎片,使对象间的内存空白增大。
2.拷贝所有的活对象到另外一块完整的空白内存,然后一次释放原来的内存。
通常第二种方法能够最大的减少内存碎片,但是缺点是在拷贝过程中会终止程序的运行。
引入分级的概念,通常一个程序中大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很短,只有小部分的对象有比较长的生命。而恰恰使得拷贝方法性能打折扣的是重复拷贝那些长命的对象。因此,把对象分成几个级别,在低级别呆到一定时间就将其升级。相应地越高级别,回收的次数越少。最理想的情况是,每次回收最低级别的对象全部失效,一次性就可以回收该级别所有内存,提高效率。同时,由于每次只回收一个级别,不需遍历所有对象,控制了整个回收的时间。
由于垃圾识别是通过识别引用来达到,为了增加程序对垃圾回收的控制。提供了引用对象的概念,细化了引用的类型,分别是StrongReference,SoftReference,
WeakReference, PhantomReference。其中强引用就是普通的java引用,其他三种类型相当于一个包装器,一方面使得垃圾回收器区分引用类型做不同的处理,另一方面程序通过他们仍然可以得到强引用。
分代垃圾回收机制:
如上图所示,现代GC采用分区管理机制的JVM将JVM所管理的所有内存资源分为2个大的部分。永久存储区(Permanent
Space)和堆空间(The Heap Space)。其中堆空间又分为新生区(Young (New) generation space)和养老区(Tenure (Old) generation space),新生区又分为伊甸园(Eden
space),幸存者0区(Survivor 0 space)和幸存者1区(Survivor 1 space)。具体分区如下图:
那JVM他的这些分区各有什么用途,请看下面的解说。
永久存储区(Permanent Space):永久存储区是JVM的驻留内存,用于存放JDK自身所携带的Class,Interface的元数据,应用服务器允许必须的Class,Interface的元数据和Java程序运行时需要的Class和Interface的元数据。被装载进此区域的数据是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掉的,关闭JVM时,释放此区域所控制的内存。
堆空间(The Heap Space):是JAVA对象生死存亡的地区,JAVA对象的出生,成长,死亡都在这个区域完成。堆空间又分别按JAVA对象的创建和年龄特征分为养老区和新生区。
新生区(Young (New) generation space ):新生区的作用包括JAVA对象的创建和从JAVA对象中筛选出能进入养老区的JAVA对象。
伊甸园(Eden space):JAVA对空间中的所有对象在此出生,该区的名字因此而得名。也即是说当你的JAVA程序运行时,需要创建新的对象,JVM将在该区为你创建一个指定的对象供程序使用。创建对象的依据即是永久存储区中的元数据。
幸存者0区(Survivor 0 space)和幸存者1区(Survivor1
space):当伊甸园的控件用完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此时JVM的垃圾回收器将对伊甸园区进行垃圾回收,将伊甸园区中的不再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进行销毁工作。同时将伊甸园中的还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移动到幸存者0区。幸存者0区就是用于存放伊甸园垃圾回收时所幸存下来的JAVA对象。当将伊甸园中的还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移动到幸存者0区时,如果幸存者0区也没有空间来存放这些对象时,JVM的垃圾回收器将对幸存者0区进行垃圾回收处理,将幸存者0区中不在有其他对象引用的JAVA对象进行销毁,将幸存者0区中还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移动到幸存者1区。幸存者1区的作用就是用于存放幸存者0区垃圾回收处理所幸存下来的JAVA对象。
养老区(Tenure (Old) generation space):用于保存从新生区筛选出来的JAVA对象。
上面我们看了JVM的内存分区管理,现在我们来看JVM的垃圾回收工作是怎样运作的。首先当启动J2EE应用服务器时,JVM随之启动,并将JDK的类和接口,应用服务器运行时需要的类和接口以及J2EE应用的类和接口定义文件也及编译后的Class文件或JAR包中的Class文件装载到JVM的永久存储区。在伊甸园中创建JVM,应用服务器运行时必须的JAVA对象,创建J2EE应用启动时必须创建的JAVA对象;J2EE应用启动完毕,可对外提供服务。
JVM在伊甸园区根据用户的每次请求创建相应的JAVA对象,当伊甸园的空间不足以用来创建新JAVA对象的时候,JVM的垃圾回收器执行对伊甸园区的垃圾回收工作,销毁那些不再被其他对象引用的JAVA对象(如果该对象仅仅被一个没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引用的话,此对象也被归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依此类推),并将那些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JAVA对象移动到幸存者0区。
如果幸存者0区有足够控件存放则直接放到幸存者0区;如果幸存者0区没有足够空间存放,则JVM的垃圾回收器执行对幸存者0区的垃圾回收工作,销毁那些不再被其他对象引用的JAVA对象(如果该对象仅仅被一个没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引用的话,此对象也被归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依此类推),并将那些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JAVA对象移动到幸存者1区。
如果幸存者1区有足够控件存放则直接放到幸存者1区;如果幸存者0区没有足够空间存放,则JVM的垃圾回收器执行对幸存者0区的垃圾回收工作,销毁那些不再被其他对象引用的JAVA对象(如果该对象仅仅被一个没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引用的话,此对象也被归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依此类推),并将那些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JAVA对象移动到养老区。
如果养老区有足够控件存放则直接放到养老区;如果养老区没有足够空间存放,则JVM的垃圾回收器执行对养老区区的垃圾回收工作,销毁那些不再被其他对象引用的JAVA对象(如果该对象仅仅被一个没有其他对象引用的对象引用的话,此对象也被归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依此类推),并保留那些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JAVA对象。如果到最后养老区,幸存者1区,幸存者0区和伊甸园区都没有空间的话,则JVM会报告“JVM堆空间溢出(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也即是在堆空间没有空间来创建对象。
这就是JVM的内存分区管理,相比不分区来说;一般情况下,垃圾回收的速度要快很多;因为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不用扫描整片内存而节省了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