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作业

1、破坏mbr表并修复

一、备份:

  ①、dd if=/dev/sda of=/data/mbr.bak bs=1 count=512

  ②、scp /data/mbr.bak  10.0.0.2:/data

二、破坏: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1 count=512

三、修复:

  ①、reboot

  ②、进入光盘救援模式。选3直接进入shell环境。选1会出错,硬盘根本挂载不起来

  ③、配置临时网络

     ifconfig eth0  10.0.0.1/24

     scp 10.0.0.2:/data/mbr.bak

  ④、dd if=mbr.bak of=/dev/sda bs=1 count=512

  ⑤、exit

2、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

RAID0特性:

1、读写性能提升;

2、可用空间,N*min

3、无容错能力;

4、最小磁盘数2,2+

RAID1特性:

1、读性能提升,写性能略有下降,同一份数据要存两份;

2、可用空间,1*min,磁盘总空间的一半;

3、有冗余能力;

4、最少磁盘数,2,2+;

RAID5特性:

1、读写性能提升;

2、可用空间,N-1*min;

3、有冗余能力;

4、最少磁盘数,3,3+;

RAID10特性:

1、读写性能提升;

2、可用空间,N*min/2;

3、有冗余能力,每组镜像最多只能坏一块;

4、最少磁盘数,4,4+;


3、创建一个2G的文件系统,块大小为2048byte,预留1%可用空间,文件系统 ext4,卷标为TEST,要求此分区开机后自动挂载至/test目录,且默认有acl挂载选项

    mkfs.ext4 -b 2048 -m 1 -L TEST /dev/sdb1

   echo 'UUID=1cb0e1c1-9a46-4429-94fb-114a3aa14a49 /test ext4 acl 0 0'  >> /etc/fstab

   mkdir /test

   mount -a


4、创建一个至少有两个PV组成的大小为20G的名为testvg的VG;要求PE大小 为16MB, 而后在卷组中创建大小为5G的逻辑卷testlv;挂载至/users目录


5、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第五周作业

1.应用层是OSI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的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OP3、SMTP等。

2.表示层提供各种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3.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情求和响应组成。

4.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连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了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TCP、UDP在这一层。这里的端即端口号。

5.网络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传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的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传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也可以叫做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6.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数据链路层地址(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验。数据链路层又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7.物理层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层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常用的设备有集线器、中继器、网线等。




上一篇:Linux学习05


下一篇: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