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长度、时间的测量与处理。
3.掌握居家实验的操作,以及phyphox等工具、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装有phyphox软件的手机
2.卷尺
3.计时工具(即另一部手机自带的秒表)
4.充电线

三.实验原理

用一根细线悬挂一小球形成单摆,细线的变形可忽略不计。在摆角很小(摆角 φ < 5 ° φ<5° φ<5°)时,小球摆动可认为是简谐振动,摆动周期为 T = 2 π L g T=2\pi \sqrt {\frac{L}{g}} T=2πgL​ ​。
其中 g g g为重力加速度, L L L为摆长。将其变形可得 g = 4 π 2 L T 2 g=\frac{4\pi ^2L}{T^2} g=T24π2L​。
为了减少 T T T的测量误差,实验中测定单摆连续摆动50次的时间 t t t, t = 50 T t=50T t=50T,则可得 g = 1 0 4 π 2 L t 2 g=\frac{10^4\pi ^2L}{t^2} g=t2104π2L​
因此,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两个:摆长 L L L和摆动 50 50 50次所需时间 t t t

四.实验内容步骤

1.用充电线将手机捆住。捆好后,用米尺测定细线末端到手机重心的长度 L L L。
2.将手机的phyphox软件打开,选择“摆”这一项,并设置延时五秒后启动.
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3.用另一部手机作为秒表计时,将被捆住的手机视作小球。用手将小球拉至偏离竖直方向的一个小角度( φ < 5 ° φ<5° φ<5°),放手让手机*摆动50次,测出让小球摆动50次的时间 t t t,反复测6次。
4.从phyphox上读取经过计算的数据 g g g,并将其与在1和3步骤中测得的数据t与l通过实验原理中提供的公式进行比对。
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摆长 L L L:

测量次数 i i i 1 2 3
L i / s L_i/s Li​/s 84.02cm 84.15cm 84.10cm

摆长 L L L=84.09cm
Δ L 仪 \Delta_{L_仪} ΔL仪​​=0.050cm
单摆摆动50次时间 t t t

测量次数 i i i 1 2 3 4 5 6 t ‾ / s \overline t/s t/s
t i / s t_i/s ti​/s 45.71s 44.00s 44.87s 45.02s 46.61s 45.94s 44.36s
( t − t ‾ ) 2 / s 2 (t-\overline t)^2/s^2 (t−t)2/s2 1.82 0.13 0.26 0.44 5 1.58 -

σ t 仪 \sigma_{t_仪} σt仪​​=0.55s
g ‾ = 1 0 4 π 2 L t ‾ 2 \overline g=\frac{10^4\pi^2L}{\overline t^2} g​=t2104π2L​=10.54
以下为从phyphox中直接读取的数据:原始数据、周期
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以下为通过软件直接求得的重力加速度 g g g的值:
大学物理实验-居家实验1-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六、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phyphox直接测得的 g g g为 10.15 m / s 2 10.15m/s^2 10.15m/s2,通过正常的实验流程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到g值为 10.54 m / s 2 10.54m/s^2 10.54m/s2,无论是哪种方法,测得的值与真实的重力加速度g值( 9.8 m / s 2 9.8m/s^2 9.8m/s2)的差距都是很大的。
实验误差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利用充电线缠绕手机的方案代替用细线连结小球。充电线本身的体积、质量不可忽略不计。小球的质心在其几何中心,而手机的质心很难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的质心上移,导致 L 测 > L 实 L_测>L_实 L测​>L实​,其中 L 测 L_测 L测​指测量得到的L, L 实 L_实 L实​指细线末端到质心的距离。
2. L 测 L_测 L测​本身存在误差。将耳机线缠绕手机,必定在耳机线和手机的连接处产生空隙。耳机线本身延展性不像细线那样优良,在测量时很难拉紧耳机线。使用皮卷尺使这里的误差进一步加大。
3.由于手机的质量分布不像小球那样均匀,体积也并非球形,其产生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不计。
4.由于缺少固定摆线末端的装置,转为由人拉住摆线末端,人可能在手机摆动过程中施加其他外力。而且摆动位置并非是严格的竖直平面内。
5.其余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导致操作失误的偶然误差。

七、心得体会

上一篇:『迷你教程』机器学习的中心极限定理及Python实现


下一篇:JavaOOP面试题50题(含答案),mysql优化面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