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style></style>

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

写在前面

本学期接触OOP面向对象编程这门课程,三周以来,第一单元的作业(表达式求导)已经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我初次接触到面向对象的思想,锻炼使用这种思想来编程解决一些问题;互测屋这种新的测评方式,也让人感触良多。

第一单元的作业围绕表达式求导,进行了三次逐渐扩展,难度递增的project,下面我将介绍在三次作业中的思路与代码架构,以及一些想法。再根据Metrics度量来分析我的程序架构。然后我将反思我程序的bug和互测屋测试别人的bug,最后思考重构方案,并总结心得体会

一、设计思路与架构

 

Project 1 幂函数多项式求导

第一次作业可以说比较简单,在之前C语言的学习中,我们曾用结构体与链表实现过。可以说思路非常简单。

但不同的是,我们需要解析字符串,构建表达式,并且进行有效性的判断,如果输入表达式非法,需要输出WRONG FORMAT!

对于有效性判断,我练习使用了正则表达式。但是考虑到1000 char的要求,如果全部匹配,会发生爆栈。所以我通过循环匹配每一项,然后再从式中剪切掉,判断能否得到空串来判断有效性。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解析表达式,我使用正则,配合使用Pattern和Matcher,通过不同的捕获组进行表达式的解析。

第一次的作业代码架构,我建立了一个Term类,具有coef(系数)和exp(指数)的成员变量来表示每一个项,并再Poly类使用了ArrayList<Term>来存储表达式的每一项。

定义了Deri(求导)和print(输出)函数来实现求导和输出的功能。由于性能要求表达式尽可能短,所以再Poly中定义了simplify方法,循环对合并同类像对表达式进行化简。

UML第一次作业的构架如下图所示: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Project 2 幂函数与三角函数混合表达式求导

第一次作业中,我还没有什么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写的非常面向过程,结构也没有可扩展性,导致了第二次作业完全重写的情况.......

第二次作业我重写了代码结构,为了尽可能的让程序具有扩展性,以便为第三次作业进行准备。

我建立了Expr(表达式)、Term(项)和Factor(因子)三级结构。其中Factor为抽象类,Power(幂函数),Sin(正弦函数),Cos(余弦函数)三个基本函数继承抽象类Factor。在Expr建立ArrayList<Term>,在Term中建立ArrayList<Factor>来实现三级存储。其结构如下图: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有效性判断依旧使用正则表达式,判断后化简,去除空白字符,处理连续的加减号。

解析表达式使用Pattern & matcher ,在解析时统一结构合并为 A * x^B * sin(x)^C * cos(x)^D,并且固定三个基本因子在ArrayList中的位置,这个合并可以简化求导时的计算。

求导时逐级遍历求导,A*B x^(B-1) * sin(x)^C * cos(x)^D,A*C x^B * sin(x)^(C-1) * cos(x)^(D+1),A*D x^B * sin(x)^(C+1) * cos(x)^(D-1)

在本单元的化简中,我是用了启发式的化简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启发式化简

启发式思想

一个基于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花费(指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组合优化问题每一个实例的一个可行解。

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sin(x)^2 + cos(x)^2= 1

可接受的花费:最大允许CPU时间1秒

每一个实例的一个可行解:记录每一个解的长度及其表达式,选择最优解(最短)输出。

所以,我用使用TreeMap结构存储,因为其有序性,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方便直接取得最优解。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化简的流程为:

(1)随机选择,从TreeMap中随机选择一个表达式,再随机选择表达式中一项开始遍历,如有某项sin(x)因子的指数≥2,将其中的sin(x)\^2变为1-cos(x)\^2,然后调用基本化简,循环此操作。

(2)基本化简,从头遍历表达式各项(双循环)将A * sin(x)\^2 + A * cos(x)\^2化简为A

(3)限定条件,(循环次数或循环)输出得到的最优解,TreeMap. get(TreeMap.firstKey)。

具体代码如下: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总体来说,启发式化简思路简单,易于操作,只有sin(x)\^2+cos(x)\^2=1,这一条语法规则。其不断循环也可以处理高次方的化简问题。其可将表达式化简到最简。很多商业软件就是用的启发式算法进行化简,如Project 3评测采用的sympy。但是随机具有的不确定性,让此方法有些风险。如评测机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TLE,对与统一式子化简得到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结果每次不一样等等。

Project 3 包含幂函数,三角函数,项嵌套的表达式求导

第三次作业在第二次作业中增加了嵌套,我在我第二次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增加了Digit(常数因子)和ExpFactor(表达式因子)继承抽象类Factor,增加了递归以实现了嵌套。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由于此次的递归,无法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所以我学习使用了递归下降来进行表达式有效性判断和解析 。我新建表达式解析类,在其*享数据流,并且新建每一个类对应的方法,返回值式每一个对应的类,表达式因子和三角函数括号内的因子需要将进行递归调用。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由于构架,求导也需要递归,并且各级求导返回都返回表达式(Expr),并且要定义表达式的加法与乘法

对于化简,要进行去括号和合并等操作,都需要递归进行,并且改变存储结构

 

二、基于Metrics度量分析程序结构

使用Metrics来对面向对象程序进行度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Project 1和Project 2 来说,由于代码结构比较简单,所以Metrics度量问题显示的不够明显。到Project 3时,我代码的问题暴露的非常冥想。下面我主要对我第三次作业代码进行Metrics度量的分析。

1、基于CK标准度量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1)CBO 对象类之间的耦合

Metrics测试显示我代码大部分类的耦合度在7及以上,代码的耦合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会对代码的复用性造成影响。

(2)DIT与NOC

从这两项指标可以看出,我的代码深度及继承度都不足。由于初始面向对象,我的思想还比较浅显,代码构架的设计非常简单。虽然也成功解决了问题,但是代码的可扩展性不足。如果本单元还需要继续扩展,我的构架可能难以支持,这是我今后在写码前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3)WMC 加权方法数

从测试中可以看出,我的有些类(如Analysis)的WMC值是非常高的,这是我从面向过程编程带来的问题,习惯吧一整套流程写在一个类中,导致有些类的加权方法数很大,这样会影响代码的通用性和复用性。

(4)RFC 类的响应集的大小

我的代码在此项数据中也有着较高的数值,类中方法被调用的过多,让代码调试变得困难。

2、对方法复杂对的分析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BUAA-OO-第一单元表达式求导作业总结

 

通过对方法复杂度的分析可以看出,Analysis类中的方法,复杂度非常高。这是由于我的主要功能与流程都集中在了此类中。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格,影响了代码的复用性和扩展性,增加了出错的概率和调试的难度。

 

三、我的bug(悲剧啊.......

可以所在三次作业中,我的粗心和测试不足,让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在第一次作业测试中,在输出的方法中,我对 -1*x 形式的量输出的时候会输出 -*x 的导致公测和互测频繁被爆。

在第二次作业测试中,由于我在解析表达式的时候,把正负号相连情况化为一个符号,但是其中存在-+-的情况化为了-号(应为+号),公测没有被测出,但导致互测被

上一篇:BUAA-OO第一单元小结


下一篇:[BUAA软工]第一次结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