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路-pyc

一、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解释性语言:在程序执行之前,先会通过编译器对程序执行一个编译的过程,把程序转变成机器语言。运行时就不需要翻译,而直接执行就可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语言。

编译型语言:没有这个编译的过程,而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通过解释器对程序逐行作出解释,然后直接运行,最典型的例子是Ruby。

总结:因为编译型语言在程序运行之前就已经对程序做出了"翻译",所以在运行时就少掉了"翻译"的过程,所以效率比较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解释性语言也可以通过解释器的优化来对程序做出翻译时对整个程序做出优化,从而在效率上超过编译型语言。

     此外,随着Java等基于虚拟机的语言的兴起,我们又不能把语言纯粹地分成解释性和编译型这两种。用Java来举例,Java首先是通过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文件,然后在运行时通过解释器给解释成机器文件。所以我们说Java是一种先编译后解释的语言。

  解释型:当程序运行时,将代码逐行解释成二进制,再运行。

    优点:排错快,开发效率高,可以跨平台。

    缺点:执行效率相对低。

    典型:python...

  编译型:将代码一次性全部编译成二进制,然后再运行。

    缺点:排错慢,开发效率低,不能跨平台。

    优点:执行效率高。

    典型:C...

二、Python的运行过程

  PyCodeObject和pyc文件

PyCodeObject是Python编译器真正编译成的结果。

当python程序运行时,编译的结果则是保存在位于内存中的PyCodeObject中,当Python程序运行结束时,Python解释器则将PyCodeObject写回到pyc文件中。

当python程序第二次运行时,首先程序会在硬盘中寻找pyc文件,如果找到,则直接载入,否则就重复上面的过程。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定位PyCodeObject和pyc文件,我们说pyc文件其实是PyCodeObject的一种持久化保存方式。

pyc:预编译后的一个字节码文件,不是机器码

上一篇:贾扬清分享_深度学习框架caffe


下一篇:云数据库 Redis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