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nova启动时首先通过命令行或者dashborad填写创建信息,然后通过restful api的方式调用openstack服务去创建虚拟机。数据信息从客户端到达openstack服务器端。
以上的过程看不到openstack调用restful api的详细过程,如果想详细的看到restful api的过程,可以使用postman工具。
postman是一个在验证restful api接口,开发过程中十分方便的工具。上篇博客中使用restful api请求token的过程。
其中标出3点,为restful请求3个要素,分别是:
- 请求方法--->POST
- 请求URL--->http://192.168.252.134:5000/v2.0/tokens
- 请求内容--->username/password
返回信息如下
当restful请求到达openstack之后,openstack是如何处理这条请求呢?具体来说有如下步骤:
- openstack开启相应的WSGI监听服务
- WSGI监听服务接收到restful请求
- WSGI根据配置文件处理不同的URL请求
WSGI简介
以下摘录自“廖雪峰 python教程”:
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网站服务网关接口。
网站程序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称为服务端程序;另一个部分是处理客户端的请求,称为应用程序。
当一个请求过来之后WSGI将请求解析,并根据请求的内容调用处理函数。应用程序接收到参数,处理并返回结果。
因为我们不希望接触到TCP连接、HTTP原始请求,请求定位等,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让我们专心用Python编写Web业务。这个接口就是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
一个简单的restful模型,可以看到WSGI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负责解析URL,将请求发往处理的函数。
例如:http://192.168.252.134:500/v2.0/token请求,WSGI会根据/2.0/token将处理转发到token的处理函数。
WSGI的实现
在python中自带一个WSGI的服务器,实现的方式很简单,分为两步:
- 开启WSGI端口监听
- 实现处理函数
第1步实现代码:
server.py
# 从wsgiref模块导入: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 导入我们自己编写的application函数(函数名任意):
from hello import application # 创建一个服务器,IP地址为空,端口是8000,处理函数是application:
httpd = make_server('127.0.0.1', , application)
print "Serving HTTP on port 8000..." # 开始监听HTTP请求:
httpd.serve_forever()
WSGI封装了底层代码,底层代码是使用网络通讯的socket来实现。
第2步实现代码:
hello.py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h1>Hello,WSGI!</h1>'
这里是server.py中引入的application,该函数的参数有两个:environ、starrt_response。
environ是一次请求的所有的传入参数,包括 URL,请求端IP地址,等。
start_response是一个回调函数,功能是发送http应答的报头,包括状态码 200 ,发送的数据格式text/html。
return是返回http应答的body,一个最简单的网页,显示"hello WSGI!"字符串。
运行该服务:python server.py
通过浏览器访问:
通过postman访问
方法:get
URL:http://192.168.252.134:8000
返回数据包:application函数中return的简单网页。
回过头来看该WSGI例子实现了restful的服务。解析URL:URL其实是http://192.168.252.134:8000/,解析的是最简单的"/",应用程序是:return <h1>hello WSGI!</h1>,没有服务器程序,即没有nginx/apache。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WSGI搭建的过程。在openstack nova创建虚拟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restful ,模型都是从这个最简单的例子演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