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PanoSim(一):智能驾驶汽车仿真软件PanoSim介绍及安装教程
PanoSim(二):智能驾驶汽车仿真软件PanoSim界面及使用说明
PanoSim(三):PanoSim关联Simulink方法及动力学模型信号接口模块
PanoSim(四):基于PanoSim的仿真应用——基于毫米波传感器的AEB实验
文章目录
软件版本
PanoSim V4.2
Matlab 2018a
一、PanoSim仿真场景设计
本次ACC实验采用8字回型地图作为仿真场景。分别添加主车、前车放入场景,设置两车在lane上的相对距离位置。如下图。二、设置前车、主车的驾驶员模型期望动作
由于本实验用于进行主车的纵向ACC控制,因此不考虑各车的横向控制。
2.1 主车横向轨迹预设
为了保证主车在道路上沿道路中心线行驶而不驶离车道,对主车的驾驶员模型进行横向运动控制,使用PanoSim仿真软件内置的驾驶员模型控制主车横向运动。
选中Experiment状态树中主车Veh_1下的Driver,并点开Configure配置窗口。
设置车辆沿道路行驶,选中Closed-Loop→Route→OnRoad,在MapPanel中即显示可行驶路线轨迹。
其中黄色小框框为车辆初始所在位置,车辆预设轨迹以车辆位置作为轨迹起点。
蓝色小框框中有两个轨迹节点,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可行路线的终点。
选中一个当前Lane的轨迹节点后,继续选择下一条Lane的其实节点、终止节点,即可为自车添加预设驾驶员横向控制轨迹。下图展示了部分预设轨迹示意图
2.2 前车预设轨迹
为了模拟主车在定速巡航过程中前方的目标车的出现和消失,设置前车以切入的方式进入主车行驶车道正前方。
设置干扰车辆以48km/h匀速行驶,在主车行车路线上切入和切出。如下图所示,切入点为红色方框1,切出点为红色方框2。前方干扰车辆行车路径如下图所示。
其中,干扰车辆与主车初始相距65m,切入发生在主车起点前方100m处,保证在主车到达该位置之前以48km/h的车速进入主车所在车道形成干扰。切出发生在主车起点前方200~230m处。
三、基于Simulink的ACC算法设计
由于ACC算法根据车辆行车路径前方的目标车辆进行跟随控制(加速和制动),故Simulink中断开原来驾驶员模块对车辆的纵向控制输入(油门开度、制动压力)。
Simulink程序界面如下图所示。算法输入为毫米波雷达信号和主车运动状态信号,输出为油门开度和制动压力信号。
3.1感知模块
ACC实验中用到的传感器为毫米波雷达,其探测目的是自车所在道路的正前方是否存在目标跟随车辆。其传感器信号再上一节AEB实验中已经做了说明,这里不重复介绍。
3.2 控制设计
3.1 主车巡航模式判断
对于此次ACC实验中的主车控制,其控制原则为:
(1) 当主车行车路径上没有干扰车辆时:
巡航模式为速度控制;
(2) 当主车路径上有目标车辆:
a. 目标车辆车速高于主车巡航车速时,巡航模式为速度控制;
b. 目标车辆车速低于主车巡航车速且相对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巡航模式为速度控制;
c 目标车辆车速低于主车巡航车速且相对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巡航模式为速度和距离控制;
其中,安全距离的定义为
D_safety=D_min+V_x*T
D_min为最小安全距离;T为时间间隙;V_x为自车纵向速度。
3.2 纵向控制
根据上一节得到的控制模式,在每一个模式下确定对车辆油门开度、制动压力的控制输入值。最后,将merge整合后的车辆控制信号输入传递至车辆模型。
3.2.1 速度控制模块
根据设定的巡航速度,控制主车以该速度为期望跟踪运动状态。
3.2.2 速度与距离控制模块
根据前车状态,控制主车运动。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后处理
打开PlotBuilder,选择实验车辆Veh_1,并选择相应的X轴、Y轴数据,点击Creat即可在中间空白处绘制X-Y曲线图。
这里横坐标选择仿真时间,纵坐标选择Veh_1的纵向速度,得到数据结果如下图。
从纵向速度可以看出,主车运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1) 在未遭遇干扰车辆时,可看成定速巡航阶段,从10km/h到70km/h的先加速后匀速过程;
(2)当与干扰车辆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距离控制变量介入,算法输出制动信号,使主车减速至与干扰车辆一样,且保证符合安全距离;
(3)当干扰车辆切出路径后,主车恢复定速巡航状态。
总结
- 利用PanoSim建立ACC仿真实验,进行场景搭建和simulink算法设计;
- ACC算法设计;
- 驾驶员模型的横向运动设置
-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 PlotBuilder绘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