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式话题之前需要引入三个概念: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稳态误差: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系统的实际输出量与系统希望的输出量之间的偏差。
终值定理:设有连续函数f(t),当t趋于无穷时,f(t)的极限存在,则有
其中。F(s)是f(t)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的函数,即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位于s的左半平面。对于某个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极点为 p1 和 p2 ,它们都在实轴上,即 p1 = -a , p2 = -b (a 、b均为常数),于是有
当 p1 < 0 , p2 < 0 时
说明这个系统是收敛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可以稳定。
当 p1 与 p2 有一个大于0 时
说明这个系统是发散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无法达到稳定。
当 p1 与 p2 并没有在实轴上,即 p1 = -a + bi , p2 = -a -bi ,此时有
在经过拉普拉斯逆变换,得
正弦函数是等幅振荡函数,而 e^(-at) 会随 t 得增大而减小 ,最终趋向于0,故而 X(t) 是一个振荡衰减函数,最终仍会趋向于 0。图像大概是这个样子
如果 p1 = a + bi , p2 = a -bi ,此时有
此时该函数时振荡发散的,是不稳定的,图像就是上图从右往左看。
比例控制
对于如下比例控制系统,输入是R(s),输出是X(s),
有
于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由这个传递函数可知极点 p = ( -1 - Kp ) / a,我们知道,当 p 位于 s 的左半平面时系统才会稳定,也就是说 Kp > -1 时系统才会稳定。
我们给系统一个输入一个目标值,即 r(t)=r, 于是
则
根据中值定理,有
那么稳态误差为
由上式可知,Kp 趋向于无穷大时,ess 趋向于 0,但实际工程中,Kp 不可能取太大,否则超调量会非常大(一阶系统除外),如果超过了控制器的输出范围,那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在控制器的输出范围内,Kp又不会太大,所以稳态误差还是消除不了,故而一般不单独使用比例控制。
举个实际的例子:
对于系统:
通过以上的推理,该系统在 Kp > -1 时才会稳定,那就在simulink中仿真一下,把输入设置为10,示波器中的黄线代表目标值,蓝线代表输出值:
Kp = - 2 时,系统结构如下
输出曲线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输出值已经跑飞了,系统不可能会稳定下来。
看看 Kp = 2 时的情况
这时候系统已经稳定了,但是稳态误差很大。
再看看 Kp = 100 的情况
此时稳态误差已经很小了,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此时的 Kp 已经非常大了,如果系统此时输出为 9 ,那么偏差就为 1 ,比例控制输出为 100,对于PWM调节的话,占空比最大就是100%,很明显这是不符合实际应用的。当然控制器的输出我们可以不当做占空比直接使用,比如在单片机的PWM的配置过程中,令计数值为1000才代表100%占空比,那么比例控制输出100,对应PWM占空比也才10%,看上去很合理,也符合实际应用,这样一来,系统的调节时间就会变长,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此时 Kp 还较小。所以比例控制一般不单独使用。
积分控制
上面我们研究了比例控制器,他不能消除稳态误差,所以需要设计新的控制器C(s),系统结构框图如下:
求得系统传递函数
我们同样令 r(t) = r ,拉普拉斯变换后, R(s) = r / s,于是有
我们的目标是消除稳态误差,即 ess = 0
继续推导
这个 C(s) 不就是积分嘛,Ki 就是积分增益。我们来验证一下,还是拿前面的系统
设置 Kp =2 , Ki = 1,看看比例控制与积分控制的效果
黄色的直线表示目标值,蓝色的线是比例控制,橙色线是积分控制。由图可以看出,积分控制很明显的消除了稳态误差,但是积分控制的调节时间却比比例控制要长很多,那将比例控制与积分控制放在一起,同时作用,效果又是怎样的?
更改系统框图
最上面一个闭环是比例控制,第二个是积分控制,最下面一个是比例积分控制,为方便对比我们稍稍做下参数调整,将比例积分控制的 Ki 增加到 2,看看效果
这条绿色的线就是比例积分控制,其余三条不变。由图可知,比例积分控制不仅吸取了比例控制的快速响应并稳定特点,还吸取了积分控制能消除稳态误差的特点,所以比例积分控制的有点明显胜于比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