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记录的存储位置=f(关键字)
这里的对应关系f称为散列函数,又称为哈希(Hash函数),采用散列技术将记录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这块连续存储空间称为散列表或哈希表(Hash table)。
哈希表hashtable(key,value):
1. 把Key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函数既所谓的哈希函数转换成一个整型数字,
2. 然后就将该数字对数组长度进行取余,取余结果就当作数组的下标,
3. 将value存储在以该数字为下标的数组空间里。
左边很明显是个数组,数组的每个成员包括一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的头,当然这个链表可能为空,也可能元素很多。
我们根据元素的一些特征把元素分配到不同的链表中去,也是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正确的链表,再从链表中找出这个元素。
Hash Table的查询速度非常的快,几乎是O(1)的时间复杂度。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散列法:元素特征转变为数组下标的方法。
哈希冲突
哈希化之后难免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个散列地址,即同一个数组下标,这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冲突呢?
1. 开放地址法:通过系统的方法找到数组的另一个空位,把数据填入,而不再用哈希函数得到的数组下标,因为该位置已经有数据了;
2. 链地址法: 创建一个存放链表的数组,数组内不直接存储数据,这样当发生冲突时,新的数据项直接接到这个数组下标所指的链表中。
3. 公共溢出区法:建立一个特殊存储空间,专门存放冲突的数据。此种方法适用于数据和冲突较少的情况。
4. 再散列法(再哈希法):准备若干个hash函数,如果使用第一个hash函数发生了冲突,就使用第二个hash函数,第二个也冲突,使用第三个……
Hash函数
hash地址冲突几率,与hash函数密切相关。以下我们看下常用的计算hash地址的函数
(A)直接定址法
取关键字或者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作为Hash地址,即address(key) = a*key + b
; 如果知道学生的学号是从2000开始,最大为4000,则可以将address(key) =key-2000
作为Hash地址。
(B)平方取中法
对关键字进行平方计算,然后取结果的中间几位作为Hash地址,假如有以下关键字序列{421,423,436}
,平方之后的结果为{177241,178929,190096}
,那么可以取中间的两位数{72,89,00}
作为Hash地址。
(C)折叠法
将关键字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将这几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转化形成Hash地址。例如假如知道某图书的SBN号为:8903-241-23
,可以将address(key)=89+03+24+12+3
作为Hash地址。
(D)除留取余法
如果知道Hash表的最大长度为m,可以取不大于m的最大质数p,然后对关键字进行取余运算,address(key)=key % p
。
待更新
参考:https://blog.csdn.net/eson_15/article/details/51138588 https://www.jianshu.com/p/5a2a5f6de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