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在使用lua的过程中的一些笔记
默认key为数字递增
local tb={"A",[3]="C","B"}
这个tb通过下标1,2,3打印出来是:ABC
ipairs和pair
ipair的键是有顺序的从1到n,遇到nil结束遍历,pair是无顺序的,会完整遍历table
某它解释:
ipair是从key=1,开始累加,遇到val是nil就结束循环。
pair输出的结果和table定义的顺序是一致的(非数组不保证与声明的顺序一致)。
table.insert
语法:table.insert(要插入的table,要插入的数据)
next
next(table [, index])
解释:使程序可以遍历表table的所有字段。他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表,第二个参数是一个表中有效的索引。函数会返回表中相对于指定索引的下一个索引和索引位置的值,当我们将第二个参数设置为nil调用函数时,函数会返回这个表的初始索引和该索引位置的值,当我们使用表的最后一个索引或者在空表中使用nil做索引时,函数就会返回nil。当我们省略第二个参数时,它会被默认解释成nil。特别的,你可以使用next(t)的形式来检测表是否为空。
示例:
if next(self.data) then
local item = self.data[1]
else
warn("列表数据为空")
end
sort排序
如果希望第一个参数排在第二个参数前面,应该返回true。如果没有提供,sort使用默认的<操作。
示例:可领取的排在前面,其它按时间进行排序
---NOTE 让vo1在vo2的前面返回true
table.sort(self.data, function(vo1, vo2)
if not canRecv(vo1) and not canRecv(vo2) then
---按时间排序
return vo1.initTime < vo2.initTime
end
if canRecv(vo1) and not canRecv(vo2) then
return true
end
---让vo2在vo1的前面,返回false
if canRecv(vo2) and not canRecv(vo1) then
return false
end
end)
删除table元素
在使用for(遍历)table时,不要对这个table的元素进行删除操作
正确的做法是把需要删除的数据缓存到某个table中,然后再进行删除
示例:
function DropItemModel:DemoRemoveItem()
local tmpTb = {}
for k, v in pairs(self.dropItems) do
local dropModel = DataCenter.models[v]
if v and dropModel then
table.insert(tmpTb, k)
end
end
---进行元素的删除操作
for i = 1, #tmpTb do
self.dropItems[tmpTb[i]] = nil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