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针
双指针的过程:在遍历数组的过程中,定义两个相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的指针进行遍历,根据两个指针所在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首尾指针(对撞指针)
对撞指针是指在数组中,将最左侧的索引(0)定义为左指针(left),最右侧的索引(数组长度-1)定义为右指针(right),然后两个指针都向中间移动遍历数组。
适用场景:连续数组、字符串。
125. 验证回文串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valid-palindrome/
给定一个字符串,验证它是否是回文串,只考虑字母和数字字符,可以忽略字母的大小写。
说明:本题中,我们将空字符串定义为有效的回文串。
示例 1:
输入: "A man, a plan, a canal: Panama"
输出: true
解释:"amanaplanacanalpanama" 是回文串
示例 2:
输入: "race a car"
输出: false
解释:"raceacar" 不是回文串
提示:
1 <= s.length <= 2 * 105
字符串 s 由 ASCII 字符组成
""" 使用双指针。初始时,左右指针分别指向 sgood 的两侧,随后我们不断地将这两个指针相向移动,每次移动一步,并判断这两个指针指向的字符是否相同。当这两个指针相遇时,就说明 sgood 是回文串。 isalnum() # 判断是否由数字或字母组成 isdigit() # 判断全部是由整数组成 isalpha() # 判断是否全部由字母组成 """ class Solution: def isPalindrome(self, s: str) -> bool: # 去除标点空格等,判断是否由数字或字母组成 sgood = "".join(ch.lower() for ch in s if ch.isalnum()) left, right = 0, len(sgood) - 1 while left < right: if sgood[left] != sgood[right]: return False left, right = left + 1, right - 1 return True
167. 两数之和 II - 输入有序数组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two-sum-ii-input-array-is-sorted/
给定一个已按照 非递减顺序排列 的整数数组 numbers ,请你从数组中找出两个数满足相加之和等于目标数 target 。
函数应该以长度为 2 的整数数组的形式返回这两个数的下标值。numbers 的下标 从 1 开始计数 ,所以答案数组应当满足 1 <= answer[0] < answer[1] <= numbers.length 。
你可以假设每个输入 只对应唯一的答案 ,而且你 不可以 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
示例 1:
输入:numbers = [2,7,11,15], target = 9
输出:[1,2]
解释:2 与 7 之和等于目标数 9 。因此 index1 = 1, index2 = 2 。
示例 2:
输入:numbers = [2,3,4], target = 6
输出:[1,3]
示例 3:
输入:numbers = [-1,0], target = -1
输出:[1,2]
提示:
2 <= numbers.length <= 3 * 104
-1000 <= numbers[i] <= 1000
numbers 按 非递减顺序 排列
-1000 <= target <= 1000
仅存在一个有效答案
""" 初始时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第一个元素位置和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每次计算两个指针指向的两个元素之和,并和目标值比较。如果两个元素之和等于目标值,则发现了唯一解。如果两个元素之和小于目标值,则将左侧指针右移一位。如果两个元素之和大于目标值,则将右侧指针左移一位。移动指针之后,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找到答案 """ class Solution: def twoSum(self, number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 left, right = 0, len(numbers) - 1 while left < right: if numbers[left] + numbers[right] > target: right -= 1 elif numbers[left] + numbers[right] < target: left += 1 else: return [left + 1, right + 1] return [-1, -1]
11. 盛最多水的容器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container-with-most-water/
给你 n 个非负整数 a1,a2,...,an,每个数代表坐标中的一个点 (i, ai) 。在坐标内画 n 条垂直线,垂直线 i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i, ai) 和 (i, 0) 。找出其中的两条线,使得它们与 x 轴共同构成的容器可以容纳最多的水。
说明:你不能倾斜容器。
示例 1:
输入:[1,8,6,2,5,4,8,3,7]
输出:49
解释:图中垂直线代表输入数组 [1,8,6,2,5,4,8,3,7]。在此情况下,容器能够容纳水(表示为蓝色部分)的最大值为 49。
示例 2:
输入:height = [1,1]
输出:1
示例 3:
输入:height = [4,3,2,1,4]
输出:16
示例 4:
输入:height = [1,2,1]
输出:2
提示:
n == height.length
2 <= n <= 105
0 <= height[i] <= 104
""" 本题是一道经典的面试题,最优的做法是使用「双指针」。如果读者第一次看到这题,不一定能想出双指针的做法。 我们先从题目中的示例开始,一步一步地解释双指针算法的过程。稍后再给出算法正确性的证明。 题目中的示例为: [1, 8, 6, 2, 5, 4, 8, 3, 7] 在初始时,左右指针分别指向数组的左右两端,它们可以容纳的水量为 min(1, 7) * 8 = 8 # 8是下标的长度,即宽。 此时我们需要移动一个指针。移动哪一个呢?直觉告诉我们,应该移动对应数字较小的那个指针(即此时的左指针)。 这是因为,由于容纳的水量是由: 两个指针指向的数字中较小值 * 指针之间的距离 决定的。 如果我们移动数字较大的那个指针,那么前者「两个指针指向的数字中较小值」不会增加,后者「指针之间的距离」会减小, 那么这个乘积会减小。因此,我们移动数字较大的那个指针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移动 数字较小的那个指针。 所以,我们将左指针向右移动: [1, 8, 6, 2, 5, 4, 8, 3, 7] ^ ^ 此时可以容纳的水量为 min(8,7)*7=49。由于右指针对应的数字较小,我们移动右指针: [1, 8, 6, 2, 5, 4, 8, 3, 7] ^ ^ 此时可以容纳的水量为 min(8,3)*6=18。由于右指针对应的数字较小,我们移动右指针: [1, 8, 6, 2, 5, 4, 8, 3, 7] ^ ^ 此时可以容纳的水量为 min(8,8)*5=40。两指针对应的数字相同,我们可以任意移动一个,例如左指针: [1, 8, 6, 2, 5, 4, 8, 3, 7] ^ ^ 此时可以容纳的水量为 min(6,8)*4=24。由于左指针对应的数字较小,我们移动左指针 按这个规律一直移动指针,直到两个指针重合。 在我们移动指针的过程中,计算到的最多可以容纳的数量为 49,即为最终的答案。 """ class Solution: def maxArea(self, height: List[int]) -> int: max_area = 0 left, right = 0, len(height) - 1 while left < right: if height[left] <= height[right]: area = height[left] * (right - left) max_area = max(max_area, area) left += 1 else: area = height[right] * (right - left) max_area = max(max_area, area) right -= 1 return max_area
快慢指针
快慢指针:两个指针从同一侧开始遍历数组,将这两个指针分别定义为快指针(fast)和慢指针(slow),
两个指针以不同的策略移动,直到两个指针的值相等(或其他特殊条件)为止,如 fast 每次增长两个,slow 每次增长一个。
141. 环形链表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linked-list-cycle/
给定一个链表,判断链表中是否有环。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我们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 如果 pos 是 -1,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
如果链表中存在环,则返回 true 。 否则,返回 false 。
进阶:
你能用 O(1)(即,常量)内存解决此问题吗?
示例 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true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示例 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true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
示例 3:
输入:head = [1], pos = -1
输出:false
解释:链表中没有环。
提示: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 [0, 104]
-105 <= Node.val <= 105
pos 为 -1 或者链表中的一个 有效索引 。
方法1:遍历
"""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遍历所有节点,每次遍历到一个节点时,判断该节点此前是否被访问过。 具体地,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来存储所有已经访问过的节点。每次我们到达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则说明该链表是环形链表,否则就将该节点加入哈希表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我们遍历完整个链表即可。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class ListNode: # def __init__(self, x): # self.val = x # self.next = None class Solution: def hasCycle(self, head: ListNode) -> bool: seen = set() while head: if head in seen: return True seen.add(head) head = head.next return False
方法2:快慢指针
""" 本方法需要读者对「Floyd 判圈算法」(又称龟兔赛跑算法)有所了解。 假想「乌龟」和「兔子」在链表上移动,「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当「乌龟」和「兔子」从链表上的同一个节点开始移动时,如果该链表中没有环,那么「兔子」将一直处于「乌龟」的前方;如果该链表中有环,那么「兔子」会先于「乌龟」进入环,并且一直在环内移动。等到「乌龟」进入环时,由于「兔子」的速度快,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与乌龟相遇,即套了「乌龟」若干圈。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思路来解决本题。具体地,我们定义两个指针,一快一满。慢指针每次只移动一步,而快指针每次移动两步。初始时,慢指针在位置 head,而快指针在位置 head.next。这样一来,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快指针反过来追上慢指针,就说明该链表为环形链表。否则快指针将到达链表尾部,该链表不为环形链表。 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初始时慢指针在位置 head,快指针在位置 head.next,而不是两个指针都在位置 head(即与「乌龟」和「兔子」中的叙述相同)? 观察下面的代码,我们使用的是 while 循环,循环条件先于循环体。由于循环条件一定是判断快慢指针是否重合,如果我们将两个指针初始都置于 head,那么 while 循环就不会执行。因此,我们可以假想一个在 head 之前的虚拟节点,慢指针从虚拟节点移动一步到达 head,快指针从虚拟节点移动两步到达 head.next,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 while 循环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 do-while 循环。此时,我们就可以把快慢指针的初始值都置为 head。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class ListNode: # def __init__(self, x): # self.val = x # self.next = None class Solution: def hasCycle(self, head: ListNode) -> bool: if not head or not head.next: return False slow = head fast = head.next while slow != fast: if not fast or not fast.next: # 无环的时候,快指针能够到达连表末尾 return False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return True
26. 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remove-duplicates-from-sorted-array/
给你一个有序数组 nums ,请你 原地 删除重复出现的元素,使每个元素 只出现一次 ,返回删除后数组的新长度。
不要使用额外的数组空间,你必须在 原地 修改输入数组 并在使用 O(1) 额外空间的条件下完成。
说明:
为什么返回数值是整数,但输出的答案是数组呢?
请注意,输入数组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这意味着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你可以想象内部操作如下:
// nums 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也就是说,不对实参做任何拷贝
int len = removeDuplicates(nums);
// 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 根据你的函数返回的长度, 它会打印出数组中 该长度范围内 的所有元素。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nums[i]);
}
示例 1:
输入:nums = [1,1,2]
输出:2, nums = [1,2]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2 ,并且原数组 nums 的前两个元素被修改为 1, 2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2:
输入:nums = [0,0,1,1,1,2,2,3,3,4]
输出:5, nums = [0,1,2,3,4]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5 , 并且原数组 nums 的前五个元素被修改为 0, 1, 2, 3, 4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提示:
0 <= nums.length <= 3 * 104
-104 <= nums[i] <= 104
nums 已按升序排列
""" 这道题目的要求是:对给定的有序数组 nums 删除重复元素,在删除重复元素之后,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并返回新的长度,上述操作必须通过原地修改数组的方法,使用 O(1) 的空间复杂度完成。 由于给定的数组 nums 是有序的,因此对于任意 i<j,如果 nums[i]=nums[j],则对任意 i≤k≤j,必有 nums[i]=nums[k]=nums[j],即相等的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一定是连续的。利用数组有序的特点,可以通过双指针的方法删除重复元素。 如果数组 nums 的长度为 0,则数组不包含任何元素,因此返回 0。 当数组 nums 的长度大于 0 时,数组中至少包含一个元素,在删除重复元素之后也至少剩下一个元素,因此 nums[0] 保持原状即可,从下标 1 开始删除重复元素。 定义两个指针fast 和 slow 分别为快指针和慢指针,快指针表示遍历数组到达的下标位置,慢指针表示下一个不同元素要填入的下标位置,初始时两个指针都指向下标 1。 假设数组 nums 的长度为 n。将快指针 fast 依次遍历从 1 到 n−1 的每个位置,对于每个位置,如果 nums[fast] != nums[fast-1] 说明 nums[fast] 和之前的元素都不同,因此将 nums[fast] 的值复制到 nums[slow],然后将 slow 的值加 1,即指向下一个位置。 遍历结束之后,从nums[0] 到 nums[slow−1] 的每个元素都不相同且包含原数组中的每个不同的元素,因此新的长度即为 slow,返回 slow 即可。 """ class Solution: def removeDuplicates(self, nums: List[int]) -> int: if not nums: return 0 n = len(nums) fast = slow = 1 while fast < n: if nums[fast] != nums[fast - 1]: nums[slow] = nums[fast] slow += 1 fast += 1 return slow
80. 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II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remove-duplicates-from-sorted-array-ii/
给你一个有序数组 nums ,请你 原地 删除重复出现的元素,使每个元素 最多出现两次 ,返回删除后数组的新长度。
不要使用额外的数组空间,你必须在 原地 修改输入数组 并在使用 O(1) 额外空间的条件下完成。
说明:
为什么返回数值是整数,但输出的答案是数组呢?
请注意,输入数组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这意味着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你可以想象内部操作如下:
// nums 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也就是说,不对实参做任何拷贝
int len = removeDuplicates(nums);
// 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 根据你的函数返回的长度, 它会打印出数组中 该长度范围内 的所有元素。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nums[i]);
}
示例 1:
输入:nums = [1,1,1,2,2,3]
输出:5, nums = [1,1,2,2,3]
解释:函数应返回新长度 length = 5, 并且原数组的前五个元素被修改为 1, 1, 2, 2, 3 。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2:
输入:nums = [0,0,1,1,1,1,2,3,3]
输出:7, nums = [0,0,1,1,2,3,3]
解释:函数应返回新长度 length = 7, 并且原数组的前五个元素被修改为 0, 0, 1, 1, 2, 3, 3 。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提示:
1 <= nums.length <= 3 * 104
-104 <= nums[i] <= 104
nums 已按升序排列
""" 因为给定数组是有序的,所以相同元素必然连续。我们可以使用双指针解决本题,遍历数组检查每一个元素是否应该被保留,如果应该被保留,就将其移动到指定位置。 具体地,我们定义两个指针 slow 和 fast 分别为慢指针和快指针,其中慢指针表示处理出的数组的长度,快指针表示已经检查过的数组的长度,即 nums[fast] 表示待检查的第一个元素,nums[slow−1] 为上一个应该被保留的元素所移动到的指定位置。 因为本题要求相同元素最多出现两次而非一次,所以我们需要检查上上个应该被保留的元素 nums[slow−2] 是否和当前待检查元素 nums[fast] 相同。 当且仅当 nums[slow−2]=nums[fast] 时,当前待检查元素 nums[fast] 不应该被保留(因为此时必然有 nums[slow−2]=nums[slow−1]=nums[fast])。最后 slow 即为处理好的数组的长度。 特别地,数组的前两个数必然可以被保留,因此对于长度不超过 2 的数组,我们无需进行任何处理,对于长度超过 2 的数组,我们直接将双指针的初始值设为 2 即可。 """ class Solution: def removeDuplicates(self, nums: List[int]) -> int: n = len(nums) if n < 3: return n fast = slow = 2 while fast < n: if nums[fast] != nums[slow - 2]: nums[slow] = nums[fast] slow += 1 fast += 1 return s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