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1-OSI模型

rpc-1-OSI模型

第一部分,网络7层协议

1. OSI模型:

开放通信系统互联网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模式。(遵循这个模式,计算机才能联网)



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7层(即网络7层协议



(1)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OSI模型的最高层。

a. 负责操作系统或网络操作程序(如QQ)提供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并不指运行在系统的某个特定程序)。

b.应用层提供 的服务有:文件传输、文件处理、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c.应用层协议代表:HTTP、FTP、SMTP、HTTPS、TELNET等协议

(涉猎)

a.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21;

b.远程终端协议Telnet(Remote Terminal Protocol),端口号为23;

c.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25;

d.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80;



(2)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OSI模型的第6层

a.应用层和网络间的翻译官,负责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转换,确保本应用层的数据能被另一个计算机的应用层所理解。

b.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解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3)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a.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b.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的通信链接的畅通。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同步两个结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中断,以及中断后

从何处开始重新发送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OSI模型的最重要的一层,是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a.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b.代表协议:TCP、UDP、SPX

c.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数据段(segment)



(5)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a.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 路由到 接收方。

b.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c.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路由器(Router)

d.协议代表:IP、ARP、

e.协议数据单元为数据包(packet)



(6)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a.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的通信

b.主要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传输

c.该层作用包括 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d.代表协议:LLC、MAC

e.这一层的互联设备包括:网桥(Bride)、交换机(Repeater)

f.这一层协议的数据单元为帖(Frame)

(7)物理层(Physical Layer):OSI模型的最底层

a.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b.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RS-232、RS-449、RS-485、USB2.0

c.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包括: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等。

d.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比特(bit

上一篇:Halcon学习标定助手


下一篇:JavaScript如何比较两个数组的内容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