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by zhj: 目前组里使用的是前端技术是jQuery + Bootstrap,后端使用的Django,Flask等,模板是在后端渲染的。前后端没有分离,这种做法有几个缺点
1. 模板一般是由前端工程师完成的,但由于模板的渲染是在后端,所以需要学点后端技术。对于我们组来说,就是要学点Python
2. 由于前后端在一起,所以上线也是一起的。即使只修改了前端,后端也要*跟着一起上线,对于大点的系统来说,后端的上线耗时比较长。这有点麻烦
3. 从技术上来讲,前端技术和后端技术是独立发展的,所以他们的交互也自然是前端后分离的。如果不用前后端分离,那前端就无法使用更牛逼的前端技术,
比如Vue,Angular等。
我之前用jQuery + Bootstrap感觉还不错,但学了Vue,感觉Vue的确是比jQuery + Bootstrap更好用,Vue是使用了MVVM模式,MVVM的思想真的很牛逼,
把数据与显示分开处理,通过前端框架(如Angular,Vue)实现数据与显示的绑定,这种分开处理使前端代码更容易开发和维护,逻辑更清晰。看了廖雪峰的
文章才知道,MVVM原来是由微软提出来的,牛逼,赞一个。
作者:luobo_tang
原文:https://www.jianshu.com/p/d3a15a1f94a0
來源:简书
关于双向数据绑定
当我们在前端开发中采用MV*的模式时,M - model,指的是模型,也就是数据,V - view,指的是视图,也就是页面展现的部分。通常,我们需要编写代码,将从服务器获取的数据进行“渲染”,展现到视图上。每当数据有变更时,我们会再次进行渲染,从而更新视图,使得视图与数据保持一致。也就是:
而另一方面,页面也会通过用户的交互,产生状态、数据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则编写代码,将视图对数据的更新同步到数据,以致于同步到后台服务器。也就是:
不同的前端 MV* 框架对于这种 Model 和 View 间的数据同步有不同的处理。在 Backbone 中,Model 到 View 的数据传递,可以在 View 中监听 Model 的 change 事件,每当 Model 更新,View 中重新执行 render。而 View 到 Model 的数据传递,可以监听 View 对应的 DOM 元素的各种事件,在检测到 View 状态变更后,将变更的数据发送到 Model。相较于 Backbone,AngularJS 所代表的 MVVM 框架则更进一步,从框架层面支持这种数据同步机制,而且是双向数据绑定:
不过在不同的 MVVM 框架中,实现双向数据绑定的技术有所不同。
AngularJS 采用“脏值检测”的方式,数据发生变更后,对于所有的数据和视图的绑定关系进行一次检测,识别是否有数据发生了改变,有变化进行处理,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数据的改变,所以这个过程可能会循环几次,一直到不再有数据变化发生后,将变更的数据发送到视图,更新页面展现。如果是手动对 ViewModel 的数据进行变更,为确保变更同步到视图,需要手动触发一次“脏值检测”。
VueJS 则使用 ES5 提供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监控对数据的操作,从而可以自动触发数据同步。并且,由于是在不同的数据上触发同步,可以精确的将变更发送给绑定的视图,而不是对所有的数据都执行一次检测。
参考:
Vue 双向数据绑定实现
数据与视图的绑定与同步,最终体现在对数据的读写处理过程中,也就是 Object.defineProperty() 定义的数据 set、get 函数中。Vue 中对于的函数为 defineReactive,在精简版实现中,我只保留了一些基本特性: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ue) {
var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newVal) {
if (value === newVal) {
return
} else {
value = newVal
dep.notify()
}
}
})
}
在对数据进行读取时,如果当前有 Watcher(对数据的观察者吧,watcher 会负责将获取的新数据发送给视图),那将该 Watcher 绑定到当前的数据上(dep.depend(),dep 关联当前数据和所有的 watcher 的依赖关系),是一个检查并记录依赖的过程。而在对数据进行赋值时,如果数据发生改变,则通知所有的 watcher(借助 dep.notify())。这样,即便是我们手动改变了数据,框架也能够自动将数据同步到视图。
数据绑定关系的识别过程
Vue 和 AngularJS 中,都是通过在 HTML 中添加指令的方式,将视图元素与数据的绑定关系进行声明。例如:
<form id="test">
<input type="text" v-model="name">
</form>
以上的 HTML 代码表示该 input 元素与 name 数据进行绑定。在 JS 代码中可以这样进行初始化:
var vm = new Vue({
el: '#test',
data: {
name: 'luobo'
}
})
代码正确执行后,页面上 input 元素对应的位置会显示上面代码中给出的初始值:luobo。
由于双向数据绑定已经建立,因此:
- 执行
vm.name = 'mickey'
后,页面上 input 也会更新为显示: mickey - 在页面文本框中修改内容为:tang,则通过
vm.name
获取的值为:"tang"
那么初始化的过程中,Vue 是如何识别出这种绑定关系的呢?
通过分析源码,在初始化过程中(new Vue() 执行时),主要执行两个步骤:
- compile
- link
compile 过程中,对于给定的目标元素进行解析,识别出所有绑定在元素(通过 el 属性传入)上的指令。
link 过程中,建立这些指令与对应数据(通过 data 属性传入初始值)的绑定关系,并以数据的初始值进行渲染。绑定关系建立后,就可以双向同步数据了。
除了基本的双向数据绑定,Vue 还提供了更多的特性和功能,如果只是对双向数据绑定感兴趣,可以看下我的精简版实现:
https://github.com/luobotang/simply-vue
基本是从 Vue 代码中精简、改造得到的,主要保留了 Vue 中与双向数据绑定有关的部分(包括 compile、link 相关代码),指令只保留了 input[type="text"] 和普通文本两种类型,用于演示数据绑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