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promise

你应该会用事件加回调的办法来处理这类情况:
 
var img1 = document.querySelector('.img-1');
img1.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
  // 啊哈图片加载完成
});
img1.addEventListener('error', function() {
  // 哎哟出问题了
});
 
这样就不打喷嚏了。我们添加几个监听函数,请求图片,然后 JavaScript 就停止运行了,直到触发某个监听函数。
上面的例子中唯一的问题是,事件有可能在我们绑定监听器之前就已经发生,所以我们先要检查图片的“complete”属性:
 
var img1 = document.querySelector('.img-1');
function loaded() {
  // 啊哈图片加载完成
}
if (img1.complete) {
  loaded();
}
else {
  img1.addEventListener('load', loaded);
}
img1.addEventListener('error', function() {
  // 哎哟出问题了
});
 
这样还不够,如果在添加监听函数之前图片加载发生错误,我们的监听函数还是白费,不幸的是 DOM 也没有为这个需求提供解决办法。而且,这还只是处理一张图片的情况,如果有一堆图片要处理那就更麻烦了。
 
事件机制最适合处理同一个对象上反复发生的事情—— keyup、touchstart 等等。你不需要考虑当绑定监听器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当碰到异步请求成功/失败的时候,你想要的通常是这样:
img1.callThisIfLoadedOrWhenLoaded(function() {
  // 加载完成
}).orIfFailedCallThis(function() {
  // 加载失败
});
 
// 以及……
whenAllTheseHaveLoaded([img1, img2]).callThis(function() {
  // 全部加载完成
}).orIfSomeFailedCallThis(function() {
  // 一个或多个加载失败
});
这就是 Promise。如果 HTML 图片元素有一个“ready()”方法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
 
img1.ready().then(function() {
  // 加载完成
}, function() {
  // 加载失败
});
 
// 以及……
Promise.all([img1.ready(), img2.ready()]).then(function() {
  // 全部加载完成
}, function() {
  // 一个或多个加载失败
});
基本上 Promise 还是有点像事件回调的,除了:
 
一个 Promise 只能成功或失败一次,并且状态无法改变(不能从成功变为失败,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 Promise 成功或者失败之后,你为其添加针对成功/失败的回调,则相应的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
这些特性非常适合处理异步操作的成功/失败情景,你无需再担心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而只需对其做出响应。
 
一个 Promise 的状态可以是:
肯定(fulfilled) 该 Promise 对应的操作成功了 
否定(rejected) 该 Promise 对应的操作失败了 
等待(pending) 还没有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结果,进行中 
结束(settled) 已经肯定或者否定了
规范里还使用 thenable 来描述一个对象是否是“类 Promise”(拥有名为“then”的方法)的。这个术语使我想起来前英格兰足球经理 Terry Venables 所以我尽量少用它。
 
上一篇:SQLserver2008使用表达式递归查询


下一篇:.net学习之多线程、线程死锁、线程通信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委托的简单使用、GDI(图形设计接口)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