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者模式
这个模式用的很少,《设计模式》的作者评价为:
大多情况下,你不需要使用访问者模式,但是一旦需要使用它时,那就真的需要使用了
一、测评系统的需求
1)将观众分为男人和女人,对歌手进行测评,当看完某个歌手表演后,得到他们对该歌手不同的评价(评价 有不同的种类,比如 成功、失败 等)
二、 传统方式的问题分析
1)如果系统比较小,还是 ok 的,但是考虑系统增加越来越多新的功能时,对代码改动较大,违反了 ocp 原则,不利于维护
2)扩展性不好
,比如 增加了 新的人员类型,或者管理方法,都不好做
3)引出我们会使用新的设计模式 – 访问者模式
三、 访问者模式基本介绍
1)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的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2)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解决 数据结构
和操作耦合性
问题
3)访问者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
4)访问者模式主要应用场景是: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操作(这些操作彼此没有关联),同时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可以选用访问者模式解决
四、访问者模式的原理类图
- 对原理类图的说明-即(访问者模式的角色及职责)
1)Visitor :是抽象访问者,为该对象结构中的 ConcreteElement 的每一个类声明一个 visit 操作
2)ConcreteVisitor :是一个具体的访问者 实现每个有 Visitor 声明的操作,是每个操作具体实现的部分.
3)ObjectStructure :能枚举它的元素, 可以提供一个高层的接口,用来允许访问者访问元素
4)Element :定义一个 accept 方法,接收一个访问者对象
5)ConcreteElement :为具体元素,实现了 accept 方法
五、访问者模式应用实例
1)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对歌手进行测评,当看完某个歌手表演后,得到他们对该歌手不同的评价(评价 有不同的种类,比如 成功、失败 等),请使用访问者模式来说实现
2)思路分析和图解(类图)
3)代码实现
Action:抽象的操作类,他里面是抽象的操作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Action {
//得到男性 的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得到女的 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主函数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 = new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attach(new Man());
objectStructure.attach(new Woman());
//成功
Success success = new Success();
objectStructure.display(success);
System.out.println("===============");
Fail fail = new Fail(); objectStructure.display(fail);
System.out.println("=======给的是待定的测评========");
Wait wait = new Wait();
objectStructure.display(wait);
}
}
Fail
public class Fail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失败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失败 !");
}
}
Man
public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action.getManResult(this);
}
}
ObjectStructure: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管理很多人(Man , Woman)
public class ObjectStructure {
//维护了一个集合
private List<Person> persons = new LinkedList<>();
//增加到 list
public void attach(Person p) {
persons.add(p);
}
//移除
public void detach(Person p) {
persons.remove(p);
}
//显示测评情况
public void display(Action action) {
for(Person p: persons) {
p.accept(action);
}
}
}
Person:抽象的人 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
//提供一个方法,让访问者可以访问
public abstract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Success
public class Success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很成功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很成功 !");
}
}
Wait
public class Wait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是该歌手待定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是该歌手待定 ..");
}
}
Woman
//说明
//1. 这里我们使用到了双分派, 即首先在客户端程序中,将具体状态作为参数传递 Woman 中(第一次分派)
//2. 然后 Woman 类调用作为参数的 "具体方法" 中方法 getWomanResult, 同时将自己(this)作为参数
// 传入,完成第二次的分派
public class Woman extends Person{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action.getWomanResult(this);
}
}
六、访问者模式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 优点
1)访问者模式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让程序具有优秀的扩展性、灵活性非常高
2)访问者模式可以对功能进行统一,可以做报表、UI、拦截器与过滤器,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
- 缺点
1)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也就是说访问者关注了其他类的内部细节,这是迪米特法则所不建议的, 这样造成了具体元素变更比较困难
2)违背了依赖倒转原则。访问者依赖的是具体元素,而不是抽象元素
3)因此,如果一个系统有比较稳定的数据结构,又有经常变化的功能需求,那么访问者模式就是比较合适的.
七、理解
通过ObjectStrcure传入对应的person的实现类,并调用其accept(),并传入具体的action的实现类;
Perosn下面的具体实现类,如Man类,他的accept()方法里面又调用了传入的action的方法,并把自己传入(this)
就是man调用accept(),并传入了fail,在man的accept方法中调用了fail的方法,这个fail的方法又想要传入man类,所以就出现了
双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