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管理的历史
人工管理阶段:
不能长期保存数据、数据不能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
文件系统阶段:
可以长期保存数据、有简单的数据管理功能、共享数据能力差、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
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具有了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故障恢复
2.数据库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
每一个子表都只有一个父表与之对应
网状结构模型:
是对层次结构模型的改进,使用网状结构模型的代表是DBTG。一个父表可以没有子表,一个子表也可以有多个父表,可以设置两个表之间的多种关系
关系结构模型: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据模型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像
三级模式:
模式(对应这概念级)、外模式(对应着用户级)、内模式(对应着物理级)
二级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
4.数据库中的相关术语
表:数据库中存放数据用的数据表
视图:是数据库中的虚拟表,在视图中存放的是从数据库表中查询出来的记录,为了方便信息查询、能够缩短查询数据的时间
存储过程:是由SQL语句和控制流语句组成的语句块。存储过程存储在数据库内,可由应用程序通过存储过程的名称调用执行(存储过程在开发软件时,可以把数据操作放在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中)
触发器:由SQL语句和程序控制语句组成,触发器在数据库中不需调用而自动运行
约束:在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库里表中数据完整性的手段
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非空约束
5.数据库设计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
要求表中的主键字段都不能为空或者重复的值
区域完整性:
保证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在有效范围内
参照完整性:
可以保证数据库中相关联的表里面数据的正确性,可以避免误删和错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