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眼中的http这一章分别从前端视角和后端视角来分析前后端所关注的侧重点。前端可以通过抓包工具或者chrome devtools 查看每个请求,同域下的资源请求数量等来找出优化点,更关注的是一个页面的请求数,资源大小等直接影响页面展现速度的因素。而后端则更关注如何更快速的响应请求,以及减小服务器压力。并给出了需要前后端协同工作的一种http优化方案,bigpipe。
程序员就应该配笔记本电脑,为什么必须是笔记本电脑?不可以是台式机么?笔记本电脑之于程序员,就像剑之于剑客。剑客的剑是不应该离开身边的,稍有风吹草动,听风辨器,拔剑出鞘(程序员一言不合就掏出笔记本开始敲代码)。所以招程序员时,若来者不问公司配什么笔记本,一般也就属于大多数普通程序员啦,不太可能是那种「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独孤求败级的高手。而也会有少数提问公司配什么笔记本电脑的,当对公司提供的笔记本感觉不满意时,就会要求是否可以自备笔记本电脑,而由公司给予补贴。这一类我觉着就会比前面那类要强,当然我没有统计数据,纯凭感觉。
并发编程的原则:设计并发编程的目的是为了使程序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但绝不能出现数据一致性(数据准确)问题,如果并发程序连最基本的执行结果准确性都无法保证,那并发编程就没有任何意义。
使用布局页相当于一个母版页,可以将各个页面公用部分,如上方标题区、左侧导航菜单区、下方版权声明及状态显示区以及通用的js及css引用等,集中放到布局页管理,具体功能页面只需关注自己独有的界面元素系布局即可。
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知道,自增组件spinner的初始化不需要写任何的js代码,直接通过配置html里面的data属性即可实现它的初始化,这样给我们的封装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只需要将常用的初始化参数作为扩展方法的参数传进来,然后在后台变成相应的data属性返回到前端。
web发展到今天,岗位越来越细分。开始数据库设计是由相关的RD完成,现在有专门的DBA来操作和管理数据库,而前端也有些公司也分为UI工程师(也叫css重构工程师),JS工程师。细分之后的有点的职业门槛更低,长期在某一个方向上可能会有更深的造诣,然而缺点也很明显,每个人都被圈定在某个title限定的圈子里,接触的知识面变窄,接近的上下游之间,存在一部分灰色地带,职责不是很好划分,项目沟通成本增加。
我毕业那年,腾讯来学校招聘,年薪本科六万,硕士八万,博士十万,都是税前。那时我心中最好的笔记本应该是 IBM 的 ThinkPad T 系列,最差也得 10000+ 起的价格吧。现在十万在一线的北上广深还能招到程序员嘛?而笔记本还是一万,差不多就能买到很不错的了。所以现在的公司在程序员的「剑」上琢磨省钱那绝对是得不偿失了。
如果一个资源(变量,对象,文件,数据库)可以同时被很多线程使用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线程安全问题。这样的资源被称为共享资源或临界区。
为了避免每个页面都要指定Layout这种重复繁琐的操作,MVC为我们提供了MVC视图起始页,我们只需添加一个视图起始页,并在视图起始页里面添加对布局页的引用,即可达到所有页面都使用布局页的目的。
有了上面的数字组件作为基础,接下来就是封装时间组件了。博主同样打算使用data属性去做初始化,可是找了半天文档,datatimepicker里面没有自带data属性初始化的方式,没办法,只有博主自己去做data属性的初始化了。
向移动转型。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向移动端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对前端是有巨大的机会和挑战。我们都知道,H5页面一直在体验上被吐槽,webview加载和渲染性能远远赶不上原生应用,然而,H5的作为web 应用,天然具备的灵活性又是原生应用无法做到的,为了兼具两种应用的优势,Hybrid 便诞生了,对于混合应用,必须要求对原生应用有一定的了解,Scheme协议,H5资源离线化,native 和 h5 之间的通信,才能帮助前端工程师更好和原生应用开发者合作。
我的第一个二手华硕笔记本相比现在的超薄轻快的笔记本,那绝对算得上相反的厚重慢了。所以我把它称为重剑,和独孤前辈不同的是,他老人家是先用轻剑,再用重剑,而我是先用重剑,越用越轻了。曾经用重剑的时候写代码很快,现在却越写越慢了。
但只是一年后我换了公司,这把重剑就还了回去。到了第二家公司,入职后才发现公司不配笔记本电脑,全是台式机。(你看,我就是那种没问公司配什么电脑的普通程序员)考虑当年确实台式机占据主流,笔记本还属于一般程序员至少要两三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台趁手的奢侈品范畴,我也就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