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ter: TextField换行自适应

无论哪种界面框架输入文本框都是非常重要的控件, 但是发现flutter中的输入框TextField介绍的虽然多,但是各个属性怎么组合满足需要很多文章却说不清楚, 再加上控件版本变更频繁很多功能的介绍都是比较陈旧的属性.现在就需要一个类似微信的输入文本框, 这样一个非常实用的效果flutter要如何实现?前提是尽量用已有属性,少写或不写代码.

先明确这种输入文本框有哪些功能点?

  1. 能够自定义各种间距.主要是控件外边距(margin); 内间距(padding);
  2. 能够自定义样式. 输入框边框(圆角(radius),描边(border),颜色); 字样(大小,颜色), 提示字样(hint);
  3. 自适应. 字号变大控件高度也变高同时保持指定的内外边距.
  4. 最重要的功能: 多行文本. 并且控件高度可以随着换行而增高
  5. 自定义最大行数: 即高度不是随着换行无限增高, 指定控件最大行数后,文本框内容就可以滚动. 如果以数值方式指定控件最大高度很容易发生文本被截断的现象.

1,2,3在flutter中是非常方便的, decoration属性可以满足几乎一切自定义样式.

4,也不麻烦, 现在的keyboardType: TextInputType.multiline,属性已经能够比较好的支持多行文本;

5,单独功能也不麻烦,已经支持属性maxLines指定最大行数

麻烦的是这些属性组合起来的效果,却不理想:

  1. 只指定maxLines. 输入框会从一开始显示指定行数的高度, 不是随着换行而增高, 这时需要同时添加minLines: 1属性
  2. 最好显式的添加keyboardType: TextInputType.multiline,属性, 貌似旧版本默认会用TextInputType.text, 这样支持不了多行.
  3. 单行文本时控件过高. 这是因为控件有默认高度导致内边距失效.
  4. 自适应失效. 指定了decoration中的contentPadding属性, 结果控件高度变化后内边距的数值不对

3,4其实是一个问题, 我们期望像Android中的wrap_content属性, 字体的大小自适应,边距不受影响. 这时候需要用到InputDecoration中的isDense, 去掉冗余边距, 只显示指定的contentPadding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 TextField的父节点千万不要ConstrainedBox或者指定Containerconstraints, 现在的控件已经能够自行控制高度了!

上最终结果:

Row(
  children: <Widget>[
    Text('111'),
    Expanded(
      child: TextField(
        keyboardType: TextInputType.multiline,
        maxLines: 5,
        minLines: 1,
        decoration: const InputDecoration(
          hintText: '输入',
          filled: true,
          fillColor: Colors.white,
          contentPadding: const EdgeInsets.symmetric(horizontal: 10, vertical: 5),
          isDense: true,
          border: const OutlineInputBorder(
            gapPadding: 0,
            borderRadius: const BorderRadius.all(Radius.circular(4)),
            borderSide: BorderSide(
              width: 1,
              style: BorderStyle.none,
            ),
          ),
        ),
      ),
    ),
    Text('222'),
  ]
)

另外网上还有通过LayoutBuilder来实现换行自适应高度的, 也是非常强大的思路.
https://*.com/questions/51205333/flutter-textfield-that-auto-expands-when-text-is-entered-and-then-starts-scrolli/54215431#54215431

上一篇:实验十


下一篇:实验十一:图形界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