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值右值的总结
再次来写左值右值相关的东西我的内心是十分惴惴不安的,一来这些相关的概念十分不好理解,二来网上相关的文章实在太多了,多少人一看这类题目便大摇其头,三来也怕说不清反而误导了别人,反复纠缠这些似乎无关大雅的语言细节实在也有成为 language lawyer 之嫌。但我还是决定再总结一次,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学习新东西的一种方式,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写清楚说明白了才是真的理解了,再者也希望自己的经验总结能帮助到有同样困惑的人。
左值右值
我们一直说左值右值,从 c++ 的术语角度来看,这其实并不十分准确,确切地说应该是左值表达式,右值表达式:表达式是有值的,值是有类型的,值是动态的,类型是静态的,这是基本的概念。而我们说的左值右值,是对值的一种分类,这两个称呼也是从 c 时代遗传下来的:左值是指能出现在等号左边的值,右值是指只能出现在等号右边的值。简单来说,左值就是我们平时定义的变量,右值就是一些临时变量。但到了 c++11,这个分类被细化扩充了,如下所示[N3690,3.10.1]:
因此:
一个表达式要么是一个 glvalue(generalized lvalue),要么是一个 rvalue;一个 glvalue 要么是一个 lvalue,要么是一个 xvalue(expiring value);一个 rvalue 要么是一个 xvalue,要么是一个 prvalue (pure rvalue)。
乍一看好像情况变得好复杂,其实不是,图中所说 lvalue 与 c 时代的 lvalue 几乎表达一个意思(不妨称为纯左值),prvalue 与 c 时代的 rvalue 也几乎表达一个意思,所谓纯右值 (pure rvalue),只是多了一个 xvalue,一个介于纯左传与纯右值之间的奇怪物种。本质上来说,xvalue 是 c 时代的 lvalue,它不是中间变量临时变量之类的没有名字的纯右值,之所以再创造出这样一个新的值类型是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将一个纯左值当成临时变量(纯右值)一样来使用,这种被当成纯右值来使用的左值就是 xvalue,说起来很绕,本质上 xvalue 就是一些从程序逻辑上看要 "过时" 的变量(expiring value),它的名字也正是取义自这里。
xvalue 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这两种方式都涉及到将一个左值赋给(转化为)一个右值引用[N3690,3.10.1]:
- 强制类型转化为右值引用,如
static_cast<T&&>(t);
该表达式得到一个 xvalue。 - 返回类型为右值引用的函数调用,如,
T&& fun() { return t; };
, 则调用 fun() 时, 返回一个 xvalue。
对于第 2 点,有一个与之类似的写法值得大家注意:如果一个函数的返回类型是左值引用,那么调用这个函数得到的返回值将是一个 lvalue[N3690,3.10.1],之所以特别地说这个事,是因为如果一个函数的返回值不是引用类型,那调用这个函数得到的结果将是一个临时变量,是个右值,而且是纯右值(prvalue),嗯,不要搞昏了。
值与引用
这是另外两个容易混为一谈的概念,引用在 c++ 里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就我的理解,确切地说引用应是一种类型,和 int, float 等类似,比如说 T& t = v;
, 则 t 是一个变量,它的类型是引用,指向一个左值,因此也称为左值引用,所以 t 本身是一个左值,类型是一个左值引用。与此相对应,我们也有右值引用: T&& t2 = fun();
,同样的 t2 是一个左值,但它的类型是右值引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引用"确切来说应该称作"引用变量"才准确,与"整型变量","字符变量"相对(N3690, 8.5.3.1)。当然引用变量这个说法比较牵强(甚至有些政治不正确),毕竟它和一般变量相比实在太不相似了,比如它一般不占内存,比如对它取地址,得到的不是变量本身的地址,比如定义时必须初始化,且不能再次被赋值等等特殊之处,怎么看都是异类。很多人倾向于把引用与指针并论来理解,它们其实也不一样,虽然实现上基本可以认为引用是一个由编译器自动帮你解引用(deference)的指针。
需要注意的是,左值引用变量只能用左值(lvalue)来初始化,右值引用变量只能用右值(xvalue 及 prvalue)来初始化,唯一的例外是 const 类型的左值引用,它既能接受左值,也能接受右值。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对临时变量的生命周期是有影响的,如前面所说,临时变量是右值,当一个临时变量被一个引用(const 左值引用或右值引用)指向时,它的生命周期会被延长[N3690,12.2.5]。
关于右值引用,还有一个很容易让人迷惑的语义需要说一说,写法上定义一个右值引用变量的语法如右所示:some_type&& rv_ref = some_rvalue;
,但这里要求 somt_type 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类型,而不能是模板参数,auto,或 decltype 等需要推导的类型,如果 T 是一个需要推导的类型,则 T&& u_t_ref
称为 universal reference 或 forwarding reference,根据 reference collapsing 原则及右值引用推导原则,u_t_ref
最后既可能是左值引用也可能是右值引用,具体可以参看这里。
move 与 forward
接下来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 std::move()
与 std::forward()
,对这俩恰恰想总结的却不多,总的来说,以我的浅见,std::move()
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左值转为 xvalue, 它的实现,本质上就是一个 static_cast<>
。而 std::forward()
则是用来配合 forwarding reference 实现完美转发,它主要的作用是将一个类型为引用(左值引用或右值引用)的左值(引用这个变量本身),转化为它的类型所对应的值类型(解引用?),这个说法实在是太无法理解太不知所云了,所以我放弃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了,请参看 cppreference 上的例子。
move 语义
move 语义是一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接受,掌握,并理解好的东西。过去使用 c++ 98/03 我们常说 rule of three,即是:如果一个类定义了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赋值构造函数之一,那么这三个函数都应该要明确定义,目的是为了确保该类的拷贝语义被正确地处理。
到了 c++11,这个 rule of three 得改成 rule of five。我们知道,一个类如果定义了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构造函数,则我们称它为 copyable 的类。同理,如果一个类定义了 move constructor 和 move assignment operator,那么我们称它为 movable 的类。从使用上来说,右值引用是一个很 tricky 的东西,它的正确使用场合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为自定义类型实现 move 语义,一个是配合 forwarding reference 来实现完美转发。当你考虑写一个以右值引用作为参数类型的一般函数时,往往这是错误的开始,正确的作法是为相应的类型定义 move 语义,具有 move 语义的类型在作为参数传递时,要么直接传值(sink parameter),要么传 const 左值引用(read only),根本不需要右值引用这种 tricky 的东西.[2]
因此,能够在适当时候为自定义类型实现 move 语义是一个基本素质,就正如以前处理 copy 语义一样(会不会将一个类继承自 boost::noncopyable 也是基本素质)。STL 中所有的容器算法都妥善定义了对适用类型 move 语义的要求,如只适用于 copyable,或只适用于 movable 等,容器本身更都是 movable 的。一般来说,move 是一个更轻量的操作,对容器其实更友好(内部 copy 可以改为 move,效率更高),比如 vector<>,以前要求其所保存类型必须 copyable,现在 c++11 以后,只 movable(且 noexcept)的类型也被允许了(当然此时用户就不能调用那些需要 copy 的操作了)。所以,明确定义好自定义类型的 move 语义,意义是很大的。
二、move和forward详解
1. move
关于 lvaue 和 rvalue,在 c++11 以前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T& 指向 lvalue (左传引用), const T& 既可以指向 lvalue 也可以指向 rvalue。但却没有一种引用类型,可以限制为只指向 rvalue。这乍看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实际与看起来不一样,右值引用的缺失有时严重限制了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写出更高效的代码。举个粟子,假设我们有一个类,它包含了一些资源:
1 class holder 2 { 3 public: 4 5 holder() 6 { 7 resource_ = new Resource(); 8 } 9 ~holder() 10 { 11 delete resource_; 12 } 13 14 holder(const holder& other) 15 { 16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17 } 18 19 holder(holder& other) 20 { 21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22 } 23 24 holder& operator=(const holder& other) 25 { 26 delete resource_; 27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return *this; 28 } 29 holder& operator=(holder& other) 30 { 31 delete resource_; 32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return *this; 33 } 34 private: 35 36 Resource* resource_; 37 };
这是个 RAII 类,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分别负责资源的获取与释放,因此也相应处理了拷贝构造函数 (copy constructor) 和重载赋值操作符 (assignment operator),现在假设我们这样来使用这个类。
1 // 假设存在如下一个函数,返回值为 holder 类型的临时变量 2 holder get_holder() { return holder(); } 3 4 holder h; 5 foo(h); 6 h = get_holder();
理想情况下(不考虑返回值优化等因素),这一小段代码的最后一条语句做了如下三件事情:
1) 销毁 h 中的资源。
2) 拷由 get_holder() 返回的资源。
3) 销毁 get_holder() 返回的资源。
显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中有些是不必要的:假如我们可以直接交换 h 中的资源与 get_holder() 返回的对象中的资源,那我们就可以直接省略掉第二步中的拷贝动作了。而这里之所以交换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是因为 get_holder() 返回的是临时的变量,是个 rvalue,它的生命周期通常来说很短,具体在这里,就是赋值语句完成之后,任何人都没法再引用该 rvalue,它马上就要被销毁了,它所包含的资源也无法再被访问。而如果是像下面这样的用法,我们显然不可以直接交换两者的资源:
1 holder h1; 2 holder h2; 3 4 h1 = h2; 5 6 foo(h2);
因为 h2 是个 lvalue,它的生命周期较长,在赋值语句结束之后,变量仍然存在,还有可能要被别的地方使用。因此,rvalue 的短生命周期给我们提供了在某些情况优化代码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在 c++11 以前是没法利用到的,因为我们没法在代码中对 rvalue 区别对待:在函数体中,程序员无法分辨传进来的参数到底是不是 rvalue,我们缺少一个 rvalue 的标记。
回忆一下,T& 指向的是 lvalue,而 const T& 指向的,却可能是 lvalue 或 rvalue,我们没有任何方式能够确认当前参数是不是 rvalu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11 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引用类型: some_type_t &&,这种引用指向的变量是个 rvalue, 有了这个引用类型,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 class holder 2 { 3 public: 4 5 holder() 6 { 7 resource_ = new Resource(); 8 } 9 ~holder() 10 { 11 if (resource_) delete resource_; 12 } 13 14 holder(const holder& other) 15 { 16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17 } 18 19 holder(holder& other) 20 { 21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22 } 23 24 holder(holder&& other) 25 { 26 resource_ = other.resource_; 27 other.resource_ = NULL; 28 } 29 30 holder& operator=(const holder& other) 31 { 32 delete resource_; 33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return *this; 34 } 35 36 holder& operator=(holder& other) 37 { 38 delete resource_; 39 resource_ = new Resource(*other.resource_); return *this; 40 } 41 42 holder& operator=(holder&& other) 43 { 44 std::swap(resource_, other.resource_); return *this; 45 } 46 47 private: 48 49 Resource* resource_; 50 };
因为有了右值引用,当我们再写如下代码的时候:
1 holder h1; 2 holder h2; 3 4 h1 = h2; // 调用operator(holder&); 5 h1 = get_holder(); // 调用operator(holder&&)
编译器就能根据当前参数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函数,显然后者的实现是更高效的。写到里,有的人也许会有疑问: some_type_t&& ref 指向的是右值(右值引用),那 ref 本身在函数内是左值还是右值?具体来说就是如下代码中,第三行所调用的是 operator=(holder&) 还是 operator=(holder&&)?
1 holder& operator=(holder&& other) 2 { 3 holder h = other;4 return *this; 4 }
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怎么区分 rvalue? c++11 中对 rvalue 作了明确的定义:
1 Things that are declared as rvalue reference can be lvalues or rvalues. The distinguishing criterion is: if it has a name, then it is an lvalue. Otherwise, it is an rvalue.
如果一个变量有名字,它就是 lvalue,否则,它就是 rvalue。根据这样的定义,上面的问题中,other 是有名字的变量(变量的类型是右值引用),因此是个 lvalue,因此第3行调用的是 operator=(holder&)。好了说了这么久,一直没说到 move(),现在我们来给出它的定义:
1 c++11 中的 move() 是这样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参数,然后返回一个该参数对应的右值引用.
就这么简单!你甚至可以暂时想像它的原型是这样的(当然是错的,正确的原型我们后面再讲)。
1 T&& move(T& val);
那么,这样一个 move() 函数,它有什么使用呢?用处大了!回到前面例子,我们用到了 std::swap() 这个函数,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是怎么想来实现 swap 的呢?
1 void swap(T& a, T& b) 2 { 3 T tmp = a; 4 a = b; 5 b = tmp; 6 }
想像一下,如果 T 是我们之前定义的 holder,这里面就多做了很多无用功,每一个赋值语句,就有一次资源销毁以及一次拷贝!而事实上我们只是要交换 a 与 b 的内容,中间的拷贝都是额外的负担,完全可以考虑消除这些无用功。
1 void swap(T& a, T& b) 2 { 3 T tmp = move(a); 4 a = move(b); 5 b = move(tmp); 6 }
这样一来,如果 holder 提供了 operator=(T&&) 重载,上述操作就相当于只是交换了三次指针,效率大大提升!move() 使得程序员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能把 lvalue 当成右值来对待。
2. forward()
1. 转发问题
除了 move() 语义之外,右值引用的提出还解决另一个问题:完美转发 (perfect forwarding),转发问题针对的是模板函数,这些函数主要处理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模板函数,它的作用是:缓存一些 object,必要的时候创建新的。
1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 2 TYPE* acquire_obj(ARG arg) 3 { 4 static list<TYPE*> caches; 5 TYPE* ret; 6 7 if (!caches.empty()) 8 { 9 ret = caches.pop_back(); 10 ret->reset(arg); 11 return ret; 12 } 13 14 ret = new TYPE(arg); 15 return ret; 16 }
这个模板函数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转发一下参数 arg 给 TYPE 的 reset() 函数和构造函数,除此它就没再干别的事情,在这个函数当中,我们用了值传递的方式来传递参数,显然是比较低效的,多了次没必要的拷贝,于是我们准备改成传递引用的方式,同时考虑到要能接受 rvalue 作为参数,最后做出艰难的决定改成如下样子:
1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 2 TYPE* acquire_obj(const ARG& arg) 3 { 4 //... 5 }
但这样写很不灵活:
1) 首先,如果 reset() 或 TYPE 的构造函数不接受 const 类型的引用,那上述的函数就不能使用了,必须另外提供非 const TYPE& 的版本,参数一多的话,很麻烦。
2) 其次,如果 reset() 或 TYPE 的构造函数能够接受 rvalue 作为参数的话,这个特性在 acquire_obj() 里头也永远用不上。其中1) 好理解,2) 是什么意思?
3) 说的是这样的问题,即使 TYPE 存在 TYPE(TYPE&& other) 这样的构造函数,它在上述 acquire_obj() 中也永远不会被调用,原因是在 acquire_obj() 中,传递给 TYPE 构造函数的,永远是 lvalue(因为 arg 有名字),哪怕外面调用 acquire_obj() 时,用户传递进来的是 rvalue,请看如下示例:
1 holder get_holder(); 2 3 holder* h = acquire_obj<holder, holder>(get_holder());
虽然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传递给 acquire_obj() 的是一个 rvalue,但是在 acuire_obj() 内部,我们再使用这个参数时,它却永远是 lvalue,因为它有名字 --- 有名字的就是 lvalue。acquire_obj() 这个函数它的基本功能本来只是传发一下参数,理想状况下它不应该改变我们传递的参数的类型:假如我们传给它 lvalue,它就应该传 lvalue 给 TYPE,假如我们传 rvalue 给它,它就应该传 rvalue 给 TYPE,但上面的写法却没有做到这点,而在 c++11 以前也没法做到。forward() 函数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forward() 函数的作用:它接受一个参数,然后返回该参数本来所对应的类型的引用。
2. 两个原则
C++11 引入了右值引用的符号:&&,从前面一路看下来,可能有人已经习惯了一看到 T&& 就以为这是右值引用,这确实很容易误解,但事实是,T&& 为右值引用只有当 T 为一个具体的类型时才成立,而如果 T 是推导类型时(如模板参数, auto 等)这就不一定了,比如说如下代码中的 ref_int,根据定义这个变量的类型必定是一个右值引用,但模板函数 func 的参数 arg 则不定是右值引用了,因为此时 T 是一个推导类型。
1 int&& ref_int = get_int(); 2 3 template <typename T> 4 void func(T&& arg) 5 { 6 }
Scott Meyer 曾对 T&& 这个特殊的东西作过一个专门的演讲,他称 T&& 为 universal reference(更新:不久后,c++ 社区认为叫作 forwarding reference 更准确),Universal reference 被实例化后(instantiate),即可能是一个左值引用,也可能是一个右值引用,具体来说,对于推导类型 T, 如果 T&& v 被一个左值初始化,那 v 就是左值引用,如果 v 被右值初始化,那它就是右值引用,很神奇!实现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主要来说,在参数类型推导上,c++11 加入了如下两个原则:
原则 (1):
引用折叠原则 (reference collapsing rule),注意,以下条目中的 T 为具体类型,不是推导类型。
1) T& & (引用的引用) 被转化成 T&.
2)T&& & (rvalue的引用)被传化成 T&.
3) T& && (引用作rvalue) 被转化成 T&.
4) T&& && 被转化成 T&&.
原则 (2):
对于以 rvalue reference 作为参数的模板函数,它的参数推导也有一个特殊的原则,假设函数原型为:
1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 2 TYPE* acquire_obj(ARG&& arg);
1) 如果我们传递 lvalue 给 acquire_obj(),则 ARG 就会被推导为 ARG&,因此如下代码的第二行,acquire_obj 被推导为: TYPE* acquire_obj(ARG& &&)。
1 ARG arg; 2 acquire_obj(arg);
然后根据前面说的折叠原则,我们得到原型如下的函数: TYPE* acquire_obj(ARG&);
2) 如果我们如下这样传递 rvalue 给 acquire_obj(),则 ARG 就会被推导为 ARG。
acquire_obj(get_arg());
最后,模板函数实例化为原型如下的函数:TYPE* acquire_obj(ARG&&);
综上讨论可见,原则 2 其实是有些令人讨厌的,它与一般模板函数的参数类型推导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有些相背(主要在于 top level cv removal principle),这些随处可见的例外增加了语言的复杂性,加大了学习和记忆的难度,是如此令人讨厌,但在 c++ 中这种现象又那么常见,真是无奈。
3.结论
有了以上两个原则,现在我们可以给出理想的 acquire_obj() 原型,以及 forward() 原型。
1 template<class TYPE> 2 TYPE&& forward(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YPE>::type& arg) 3 { 4 return static_cast<TYPE&&>(arg); 5 } 6 7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 8 TYPE* acquire_obj(ARG&& arg) 9 { 10 return new TYPE(forward<ARG>(arg)); 11 }
注意上面 forward 的原型,这里只给出了参数是左值引用的原型,其实还有一个接受右值引用的重载(用来处理传入的参数是右值的情况)。另外需要额外注意的是,forward 的模板参数类型 TYPE 与该函数的参数类型并不直接等价,因此无法根据传入的参数推导模板参数,使得调用方必需显式地指定模板参数的类型,如: forward<ARG>(xx),否则会有编译错误。
下面我们验证一下,上述函数是否能正常工作,假如我们传给 acquire_obj() 一个 lvalue,根据上面说的模板推导原则 2,ARG 会被推导为 ARG&,我们得到如下函数:
1 TYPE* acquire_obj(ARG& && arg) 2 { 3 return new TYPE(forward<ARG&>(arg)); 4 } 5 6 以及相应的 forward()函数。 7 8 TYPE& && 9 forward(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YPE&>::type& arg) 10 { 11 return static_cast<TYPE& &&>(arg); 12 } 13 14 再根据折叠原则,我们得到如下的函数: 15 TYPE* acquire_obj(ARG& arg) 16 { 17 return new TYPE(forward<ARG&>(arg)); 18 } 19 20 以及相应的forward()函数。 21 22 TYPE& forward(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YPE&>::type& arg) 23 { 24 return static_cast<TYPE&>(arg); 25 }
所以,最后在 acquire_obj 中,forward 返回了一个 lvalue 引用, TYPE 的构造函数接受了一个 lvaue 引用, 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 而假如我们传递给 acquire_obj 一个 rvalue 的参数,根据模板推导原则,我们知道 ARG 会被推导为 ARG,于是得到如下函数:
1 TYPE* acquire_obj(ARG&& arg) 2 { 3 return new TYPE(forward<ARG>(arg)); 4 } 5 6 以及相应的 forward() 函数。 7 8 TYPE&& forward(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YPE>::type& arg) 9 { 10 return static_cast<TYPE&&>(arg); 11 }
最后 acquire_obj() 中 forward() 返回了一个 rvalue reference,TYPE 的构造函数接受了一个 rvalue,也是我们所想要的。可见,上面的设计完成了我们所想要的功能,这时的 acquire_obj() 函数才是完美的转发函数。
3.move的原型
显然,move() 必定是一个模板函数,它的参数类型推导完全遵循前面提到两个原则,这就是为何我把它的原型放到现在才写出来,用心良苦啊。
1 template<class T> 2 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type&& 3 std::move(T&& a) 4 { 5 typedef typename remove_reference<T>::type&& RvalRef; 6 return static_cast<RvalRef>(a); 7 }
根据模板推导原则和折叠原则,我们很容易验证,无论是给 move 传递了一个 lvalue 还是 rvalue,最终返回的,都是一个rvalue reference。而这正是 move 的意义,得到一个 rvalue 的引用。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发现,其实就是一个 cast 嘛,确实是这样,直接用 static_cast 也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只是 move 更具语义罢了。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catch/p/3507883.html
https://www.cnblogs.com/catch/p/501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