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效管
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且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三极管,称为场效应管,也称单极型三极管。
场效应管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
特点:单极性器件(一种载流子导电);输入电阻高;工艺简单、易集成、功耗小、体积小;成本低。
结型场效应管
一、结构
N沟道场效应管结构图
在漏极和源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N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电子可以导电。
导电沟道是N型的,称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P沟道场效应管结构图
P沟道场效应管是在P型硅棒的两侧做成高掺杂的N型区(N+),导电沟道为P型,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二、工作原理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用改变U(GS)大小来控制漏极电流I(D)的。
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加反向电压,耗尽层会变宽,导电沟道宽度减小,使沟道本身的电阻值增大,漏极电流I(D)减小,反之,漏极I(D)电流将增加。
耗尽层的宽度改变主要在沟道区。
1.设U(DS)=0,在栅源之间加负电源V(GG),改变V(GG)的大小。观察耗尽层的变化。
2.在漏源极间加正向V(DD),使U(DS)>0,在栅源间加负电源V(GG),观察U(GS)变化时耗尽层和漏极I(D)。
U(GS)=0,U(DG)<,I(D)较大。 U(GS)<0,U(DG)<,I(D)较小。
注意:当U(DS)>0时,耗尽层呈现楔形。
U(GS)<0,U(DG)=,I(D)更小,预夹断 U(GS)<=U(P),U(DG)>,I(D)≈0,夹断
(1)改变U(GS),改变了PN结中电场,控制了I(D),故称场效应管;
(2)结型场效应管栅源之间加反向偏置电压,使PN结反偏,栅极基本不取电流,因此,场效应管输入电阻很高。
三、特性曲线
1.转移曲线(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
U(GS)=0,I(D)最大;
U(GS)越负,I(D)越小;
U(GS)=U(P),I(D)≈0;
两个重要参数:
1.夹断电压U(P)(I(D)=0时的U(GS))
2.饱和漏极电流I(DSS) (U(GS)=0时的I(D))
1.转移特性
结型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的近似公式:
2.漏极特性
当栅源之间的电压U(GS)不变时,漏极电流I(D)与漏源之间电压U(DS)的关系,即
漏极特性也有三个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和击穿区。
场效应管的两组特性曲线之间互相联系,可以根据漏极特性用作图的方法得到相应的转移特性。
结型场效应管栅极基本不取电流,其输入电阻很高,可达10^7Ω以上。如果希望可以得到更高的输入电阻,可采用绝缘型场效应管。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成。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或简称MOS场效应管。
特点:输入电阻可达10^9Ω以上。
U(GS)=0时漏源之间存在导电沟道称耗尽型场效应管;
U(GS)=0时漏源间不存在导电沟道称增强型场效应管。
一、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
1.结构
2.工作原理
绝缘场效应管利用U(GS)来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改变由这些“感应电荷”形成的导电沟道的状况,以控制漏极电流I(D)。
工作原理分析
(1)U(GS)=0
漏源之间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PN结,无论漏源之间加何种极性电压,总是不导电。
(2)U(DS)=0,0<U(GS)<U(T)
P型衬底中的电子被吸引靠近SIO2与空穴复合,产生由负离子组成的耗尽层。增大U(GS)耗尽层变宽。
(3)U(DS)=0,U(GS)>=U(T)
由于吸引了足够多的电子,会在耗尽曾和SIO2之间形成可移动的表面电荷层——反型层、N型导电沟道。U(GS)升高,N沟道变宽。因为U(DS)=0,所以I(D)=0。
U(T)为开始形成反型层所需的U(GS),称开启电压。
(4)U(DS)对导电沟道的影响(U(GS)>U(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