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语言的一些元素(一)

1)标题的六个等级:<h1>,<h2>,<h3>,<h4>,<h5>,<h6>。如果写了诸如:<h7>等,则作为正文显示,实际上<h7>就失效了。

2)段落<p>,预先格式化的一节<pre>,换行<br/>和地址<address>.

首先,相同之处是br和p都是有换行的属性及意思;其次,区别<br />是只需一个单独使用,而<p></p>是一对使用;再次,br标签是小换行提行,p标签是大换行(分段)各行作用,相当于2个br。

具体看:http://www.divcss5.com/html/h78.shtml

pre 元素可定义预格式化的文本。被包围在 pre 元素中的文本通常会保留空格和换行符。而文本也会呈现为等宽字体。

<pre> 标签的一个常见应用就是用来表示计算机的源代码。

可以导致段落断开的标签(例如标题、<p><address> 标签绝不能包含在 <pre> 所定义的块里。尽管有些浏览器会把段落结束标签解释为简单地换行,但是这种行为在所有浏览器上并不都是一样的。

pre 元素中允许的文本可以包括物理样式和基于内容的样式变化,还有链接图像水平分隔线。当把其他标签(比如 <a> 标签)放到 <pre> 块中时,就像放在 HTML/XHTML 文档的其他部分中一样即可。请看下面的例子:

<pre>
&lt;html&gt; &lt;head&gt;
&lt;script type=&quot;text/javascript&quot; src=&quot;loadxmldoc.js&quot;&gt;
&lt;/script&gt;
&lt;/head&gt; &lt;body&gt; &lt;script type=&quot;text/javascript&quot;&gt;
xmlDoc=<a href="dom_loadxmldoc.asp">loadXMLDoc</a>(&quot;books.xml&quot;);
document.write(&quot;xmlDoc is loaded, ready for use&quot;);
&lt;/script&gt; &lt;/body&gt; &lt;/html&gt;
</pre>

在上面的代码中,<pre> 标签中的特殊符号被转换为符号实体,比如 "&lt;" 代表 "<","&gt;" 代表 ">"。另外,请注意蓝色的代码,我们在 <pre> 标签中使用了链接,也就是 <a> 标签。上面这段代码的显示效果如下:

<html>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loadxmldoc.js">
</script>
</head>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xmlDoc=loadXMLDoc("books.xml");
document.write("xmlDoc is loaded, ready for use");
</script> </body> </html>

提示和注释

提示:制表符(tab)在 <pre> 标签定义的块当中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每个制表符占据 8 个字符的位置。但是我们不推荐使用它,因为在不同的浏览器中,Tab 的实现各不相同。在用 <pre> 标签格式化的文档段中使用空格,可以确保文本正确的水平位置。

提示:如果您希望使用 <pre> 标签来定义计算机源代码,比如 HTML 源代码,请使用符号实体来表示特殊字符,比如 "&lt;" 代表 "<","&gt;" 代表 ">","&amp;" 代表 "&"。

提示:在 W3School 中,非常多页面中的源代码实例都是通过 <pre> 标签定义的,您可以参考这些页面,学习如何使用该标签。我们甚至把 <pre> 标签与 <code> 标签结合起来使用,以获得更加精确的语义。

<address> 可定义一个地址(比如电子邮件地址)。您应当使用它来定义地址、签名或者文档的作者身份。

不论创建的文档是简短扼要还是冗长完整,都应该确保每个文档都附加了一个地址,这样做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反馈的渠道,还可以增加文档的可信度。

假设作为一名 W3School 用户服务的工作人员,他的地址可以这样进行标记:

<address>
<a href="mailto:service@w3school.com.cn">用户服务信箱</a><br />
上海赢科投资有限公司<br />
金桥开发区 789 号<br />
</address>

address 通常被呈现为斜体。大多数浏览器会在 address 元素的前后添加一个换行符,不过如果有必要的话,您需要在地址文本的内容添加额外的换行符。

上一篇:C/C++字符串函数之复制函数


下一篇:动手动脑(lesson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