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元素高度塌陷的原因
父容器的高度是内部容器撑开的,当子元素元素浮动后,脱离了正常文档流,导致父容器的高度塌陷,高度变为0px。
2、如何清除浮动
1. overflow: hidden;
原理:BFC(Block Formatting Context)全称是块级格式化上下文。计算BFC的高度时,浮动元素也参与计算。为父元素添加overflow:hidden,使父元素具有BFC特性。
优点:简单,代码少,浏览器支持好。
缺点:必须定义width或zoom:1(含有浮动子元素的元素),不能和position配合使用,因为超出的尺寸会被隐藏。
建议:只推荐没有使用position或对overflow:hidden理解的朋友使用。
2. 结尾处加空div标签,并为其添加属性clear:both
表示在其左右两侧均不允许浮动元素
原理:添加一个空div,利用css的clear:both清除浮动,让父级div能自动获取到高度。
优点:简单,代码少,浏览器支持好,不容易出现怪问题。
缺点:不少初学者不理解原理;如果页面浮动布局多,就要增加很多空div,让人感觉很不爽。
建议:此方法是以前主要使用的一种清除浮动方法。
3. 直接为父级div定义height
原理:父级div手动定义height,就解决了父级div无法自动获取到高度的问题。
优点:简单,代码少,容易掌握。
缺点:只适合高度固定的布局,要给出精确的高度,如果高度和父级div不一样时,会产生问题。
建议:不推荐使用,只建议高度固定的布局时使用。
4. 父级div定义overflow:auto
原理:如果宽度是由内容自适应撑开的,则overflow: auto;
问题:撑开容器至正好显示所有内容时,如果有滚动条,则滚动条会覆盖在内容上方,导致内容宽度再次被缩小,然后出现省略号。由此推测渲染顺序:自适应宽度 → 根据高度显示滚动条 → 重新计算内部元素宽度
建议:不推荐使用,如果你需要出现滚动条或者确保你的代码不会出现滚动条就使用吧。
5.父级div定义伪类:after和zoom
.container: after 表示在container的内容之后插入元素,插入的元素仍在container盒子模型之中
优点:浏览器支持好,不容易出现怪问题(目前:大型网站都有使用,如:腾迅,网易,新浪等等)。
缺点:代码多,不少初学者不理解原理,要两句代码结合使用,才能让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建议:推荐使用,建议定义公共类,以减少CSS代码。
注:使用zoom:1是为了兼容IE6
当设置了zoom的值之后,所设置的元素就会就会扩大或者缩小,高度宽度就会重新计算了,这里一旦改变zoom值时其实也会发生重新渲染,运用这个原理,也就解决了ie下子元素浮动时候父元素不随着自动扩大的问题。
zoom:1能够比较神奇地解决ie下比较奇葩的bug:
外边距(margin)的重叠,浮动的清除,触发ie的 haslayout属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