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安装
iso镜像文件里面有安装信息,第一次装的时候,点击使用ISO镜像文件,就把东西安装到虚拟机目录中去了,安装结束后,这个ISO镜像文件就不需要了。只有下次挂载的时候用得着。
0.快捷键
按住ctrl+?清空当前输入
0.克隆
链接克隆唯一区别就是源虚拟机要是没了,它也没了。其余的和完整克隆都一样。更改互不影响。
0.分区和硬盘
所有的硬件都是设备,分区也是设备,设备都有设备文件名,分区都有设备文件名。注意逻辑分区只能从sda5(文件名)开始。插入u盘后,Linux会给它创建文件名,如/dev/sdb
1.pwd
可立刻得知您目前所在的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名称
2.id
用于显示用户的ID,初始组id,以及所属的所有的组的ID。
3.shutdown
该命令较为安全,关机之前会保存数据,除此之外还有,halt,poweroff,init 0
shutdown -h now:现在关机
shutdown -r now:现在重启
shutdown -h 20:20:到20:20关机
shutdown -c:取消之前的关机命令
3.reboot
重启或者init 6
系统运行级别:
0️⃣:关机
1️⃣:单用户:以root身份登录进去,只启动核心服务,无网络(就是停掉了network服务而已),类似于安全模式,主要用于修复
2️⃣:不完全多用户,不完全命令行,无网络,不含NFS服务(2个Linux系统用于共享文件的服务))(进不去,自动跳到3)
3️⃣:完全多用户,完全命令行,无网络
4️⃣:未分配(进不去,自动跳到3)
5️⃣:图形界面
6️⃣:重启
能通过:cat /etc/inittab来查看(centos7看不到了)
3.runlevel
查看当前运行级别
N 3 :表示前一个级别是none,当前是3,一般进入Linux就是3
3.logout
登录退出
3.ls
注意:目录一般显示为蓝色;文件一般显示为白色;连接一般显示为绿色;红色:压缩文件
以某种方式显示对应目录下的文件 ,隐藏文件就是在文件名前面加了个点。
注意:-d表示显示目录本身的属性,而不是它的内容
ls 目录:列出该目录下的内容
ll 文件:列出文件属性
ll -d 目录:列出该目录的属性
ll -d:默认在本目录中,所以列出本目录的属性
解释:
d是目录文件(-:二进制文件,l:软链接),后面是权限:rwx(owner:可读可写可执行)r-x(group:可读不可写可执行)r-x(other:可读不可写可执行) 2:硬链接数(对于普通文件)或里面的子目录个数(对于目录,里面默认有.和..,然后是其他子目录,所以实际子目录要减去2)。第一栏root:文件拥有者;第二栏:group名字(文件所属的组:组内的成员访问文件时,先看组的权限,再访问);大小;最后一次修改时间;名字
4.mkdir aaa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aaa目录
mkdir -p ./a/b/c或mkdir -p a/b/c:在当前目录创建a,在a目录创建b,在b目录创建c(深度创建)
可以创建多个目录:mkdir {b,c}dir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bdir,cdir目录
6.cat
cat f1.txt,查看f1.txt文件的内容。 cat -n f1.txt,查看f1.txt文件的内容,并且由1开始对所有输出行进行编号。 cat -b f1.txt,查看f1.txt文件的内容,用法与-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tac 反向显示 7.less,more,head,tail more:分页显示,enter一行一行滑,空格或f一页一页滑,q退出 less:除了more的功能,1.可以向上翻页,向上方向键,2.输入/asd,可以进行关键字搜索,按住n可以往下继续找 head显示前面的内容:head -3 a :显示a的前三行,不加-3默认显示前10行 tail显示后面的:tail -3 a:显示a的后三行。 8.rm rm -rf 东西:删掉任意东西,包括目录和文件 rm -rf * :删除当期目录所有文件 9.date date -s(set) 01:01:01 #暂时设置具体时间 date -s 2020-03-08 #暂时更改日期,但同时将时间更新到00:00:00了 date -s "2007-08-03 14:15:00" :暂时同时修改时间和日期,注意空格。 hwclock --set --date '2017-08-16 17:17:00' :这是修改硬件的时间 也就是永久性修改Linux的时间 9.cp cp 文件路径名 目录名 cp -r 目录1 目录2 cp 文件1 文件2 目录名 cp -p file dir:文件的所有属性都复制过去了,连文件修改时间 10.findfind . -name *.c :find 范围 指定名字 文件名,即将目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后缀是c 的文件列出来。
find /etc -name ‘a???':?匹配单个字符,如在/etc里面查找aqqq。若是/,则是全盘查找。注意加单或双引号,单或双引号有时候发挥作用,有时候不发挥作用!!
find . -iname ‘a??? ‘:iname,查找不区分大小写
find / -size +204800:linux以数据块为单位的,1个数据块0.5KB,此处查找大于204800块=102400KB=100MB的文件
find 目录 -name 文件名 | less : 以分页形式显示
find /etc -name init* -a -type f:-a是并且的作用,此时:在/etc下查找名字开头尾init且类型是文件的东西出来
find /etc -name init -exec(对前面的结果执行后面的命令) ls -l {}(固定的) \;(固定的)最终对所有的init文件执行ls -l操作ls。注意分号。
find . -inum 3123:查找i结点号=3123的文件
11.gcc
编译链接C语言
五个步骤:
预处理: gcc -E Test.c -o Test.i
编译: gcc -S Test.i -o Test.s
汇编: gcc -c Test.s -o Test.o
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gcc Test.o -o Test
运行它: ./Test
12.tee
将前面的内容存为文件
ping google.com | tee output.txt : 将ping输出到控制台的信息保存到output.txt中
13.cd
.:当前目录,./也表示当前目录
cd ~:进入家目录=cd,也就是进入到了/下的root目录
cd ..进入上一级目录
cd -:回到上一次路径,只能返回最近的一次
cd -P 链接文件:如果是个目录,则是正常的cd,如果是个链接文件,则cd到文件的链接处
14.touch
touch a:若a存在,则刷新它的最近修改时间,若不存在则创造空文件a。
14.uptime
显示该Linux连续运行了多久
14.who
可以查看当前有哪些用户登录了
各栏目:用户名 tty(本地登录,如虚拟机登录)或pts(远程登录) 登录时间(登录ip)
14.w
显示更为详细的用户信息
IDLE:当前用户闲散(没操作,有多久没动了)时间,JCPU:当前用户累计使用的CPU时间,PCPU:当前命令占用的CPU时间,what:当前正在实行的操作
15.which
which找命令和其位置
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存放在:/bin /usr/bin,只有root能使用的命令存放在:/sbin /usr/sbin
15.whereis
列出命令所在位置,以及帮助文档所在位置
16.whatis
加命令:显示命令的简短信息
17.file
file /sbin/ifconfig:会显示这个应用程序的详细信息
若有一个ELF,表示这是一个二进制可执行程序(类似于windows下的exe)
若有一个text executable:则是一个文本命令
17.umask
touch a时,a的权限并不完全是缺省的umask规定的,还因为所有的新建的文件都不具有x可执行文件,所以要考虑2点。但是目录的初始权限完全能定好。
初始umask值:0022,0是特殊权限
更改umask:umask 0777
查看是什么意思:umask -S
18.windows安装Apache
①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因为只有管理员才可以执行install
②进入C:\aaa2222339\download\httpd-2.4.41-o111c-x64-vc15-r2\Apache24\conf,修改httpd.conf,替换为:
Define SRVROOT "C:\aaa2222339\download\httpd-2.4.41-o111c-x64-vc15-r2\Apache24"
③httpd可执行程序在bin目录下,则先进去再执行httpd,否则找不到httpd命令
注意:httpd是Apache包中提供监听的服务,又被称为web服务器的守护进程。
先:cd C:\aaa2222339\download\httpd-2.4.41-o111c-x64-vc15-r2\Apache24\bin>
再:httpd -k install -n apache2.4
④启动服务
net start Apache2.4
⑤浏览器访问:192.168.10.1
⑥在C:\aaa2222339\download\httpd-2.4.41-o111c-x64-vc15-r2\Apache24\conf\extra中的httpd-vhosts.conf里面的DocumentRoot "${SRVROOT}/htdocs"告诉了index页面放在了htdocs目录下
18.rpm
软件包分为源码包(由C语言编写,包括脚本安装包(windows叫setup.exe,linux叫install.sh))和二进制包(编译后的,即RPM包,在windows里面叫.exe),这些包里都含有安装信息(包括出厂时的安装位置)。要用本地的ISO里面的安装文件的话先得挂载上。源码包安装位置有用户指定,一般是/usr/local/软件名,rpm安装位置是默认定好的,用户不要改,rpm的服务一般安装在/etc/rc.d/init.d/下,若启动httpd服务:/etc/rc.d/init.d/httpd start。
编译安装:由自己的操作系统得将源码包进行编译,再安装
Apache源码包安装:
①下载源码包.tar.gz
②再将其解压,生成解压目录
③进入解压目录,可以看到INSTALL安装说明和README使用说明
④.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2:自定义安装路径
⑤make:将源码进行编译,若报错则,执行make clean清空
⑥make install:编译安装,向安装目录写入数据
⑦根据install中的PREFIX/。。。。 start启动
⑧若出现端口被占用,则先service 那个服务 stop,再start
⑨浏览器访问192.168.10.11
Apache源码包卸载:可直接卸载安装目录:rm -rf /usr/local/apache22
脚本安装:
①下载.tar.gz压缩包,
②解压缩并进入压缩目录
③./setup.sh:这个脚本里面包含有很多集成起来的安装命令
二进制方式安装jdk:
①把.gz压缩包传到linux一个目录下.
②解压它
③有个包的所有者和所属组错误,更改:
④配置环境变量,将Java可执行文件路径添加到path中
vi /etc/profile(对所有用户生效)
加入:
⑤重新加载内容
source /etc/profile
⑥测试
java -version
注意:jdk..rpm包解压后默认安装到了/usr/java/jdk1.8.0_221-amd64/(JAVA_HOME)下,一般再把其下的bin目录添加到PATH中就好了。
同理,再下载上tomcat压缩包进行安装:
13.
依懒性:在装a的时候需要先装b,在装b的时候需要先装c
安装和升级需要包全名,其他只用包名
rpm -ivh 包全名:安装
rpm -e 包名:卸载
rpm -q 包名:查询是否安装了这个包,是包不是包的内容。
rpm -qa:查询所有已经安装的rpm包
rpm -qi 包名:查询软件包详细信息
rpm -ql 包名:查询包中文件的位置
rpm -qlp 包名:查询包即将的安装位置(安装包里有定义)
rpm -qf 系统文件名:查询系统文件(非自己手工创建)所属的包
rpm -qRp 包名:查询未安装软件包的依赖性(得先安装这些包才行)
rpm -V 包名:查看该包中的文件有没有做过修改
显示结果说明:
说明:httpd包中的/etc/...conf,是配置文件。有字母代表被修改了,没有字母代表没有被改过。
rpm安装mysql:
①传入包并解包
②先安装服务端mysql
发现如下冲突:
在不删除依赖的情况下删掉它
重新rpm -ivh安装
③安装客户端
④启动MySQL服务
⑤更改MySQL密码
说明:最后一行的显示是根据安装所提示的信息而打出来的
⑥进入MySQL
⑦授权允许任意外来用户(%)以root身份通过输入密码123456可以连接到node01的MySQL中
19.yum
原理:先找到repo,根据repo里面的指向找到安装包旁边的repodata,从repodata进而得知安装包的位置
yum源(安装工具)放在:/etc/yum.repos.d/目录下,其中CentOS-Base.repo是网络yum源,光盘可以做yum源。
在CentOS-Base.repo中:
[base]:容器(软件池)名称,一定写到[]中
name:容器说明,类似于注释
mirrorlist:镜像站点
baseurl:真正的yum源服务器的地址
enabled:enabled=1:容器生效;=0,不生效。不写就是生效
yum list:查询所有可用软件包列表
yum search 关键字:搜索服务器上所有和关键字相关的包
yum -y(自动) install 包名:安装包,比如包名可以是gcc(C语言编译器,将C进行编译)
yum -y update 包名:升级,若无包名,则升级所有包,升级所有的话必须再配置一点
yum -y remove 包名:卸载该包以及依赖该包的所有包
yum install man man-pages:安装man这个程序,以及一个帮助手册
yum grouplist:查询所有软件组,一个组里面可能有很多包
yum groupremove 软件组名
光盘yum源(CentOS-Media.repo):
①先挂载(光盘有自己的文件系统,而Linux也有自己的文件系统,要使用光盘中的文件,需要将光盘的文件系统挂载到Linux的某个目录下就行,/dev/sr0代表光盘,但是是虚的,不能直接访问,就像2个独立的岛屿)
②cd /etc/yum.repos.d/把除了光盘以外的所有yum源关闭,如果不关闭,则这些repo都会生效。是通过repo才能找到安装包(在里面写enabled=0或删除或改名):
mv ....repo ....bak
③修改光盘yum源
baseurl=file:///mnt/my(光盘挂载点地址)
注释其他多余地址: # file:///...
enabled=1
开启服务:/etc/rc.d/init.d/服务 start
启动服务的简化命令(服务管理命令):service httpd start(默认去rpm默认安装位置下去搜索httpd服务,然后启动它,而他找不到源码包安装,因为是自己随意指定的)
本地yum源安装MySQL:
①采用光盘yum源
(②yum clean all:清楚缓存)
(③yum repolist:查看有多少安装包)
④yum list | grep mysql:先找到安装包
⑤yum install MySQL安装包
制作基于WEB服务器的yum源:
①安装httpd
②启动httpd:service httpd start
③由于/var/www/htm/是httpd的默认主目录,则在此处创建软链接,指向centos镜像文件
④浏览器输入http://node01/centos/,可访问
⑤在yum.repos.d目录中加入网站的repo库,写了repo之后它会自动检测到:
⑥看看有没有加载上
yum clean all
yum repolist
将自己的写好的rpm包放到web服务器上:
①新建目录
mkdir /var/www/html/rpm
②拷贝rpm包过去
cp aaa.rpm /var/www/html/rpm/
③为了使得yum能找到web服务器上对应的包,就得创建repo.data
cd /var/www/html/rpm:跑到这个目录下
createrepo ./:如果没有这个命令,则yum -y install createrepo,再createrepo ./
④确保yum在/etc/yum.repo.d/中所寻找的.repo中baseurl会指向aaa.rpm所在的目录(/var/www/html/rpm)
19.gzip
只能压缩文件,不能压缩目录;压缩过后原文件消失
gzip filename : 压缩成filename.gz
解压缩:gunzip filename.gz
20.tar
可打包压缩目录
tar -cvf dir.tar a b c:将a b c一起打包为dir.tar,之后可以再gzip 生成
设计到zip的就用tar -z....
.tar.gz == tar -zcvf dir.tar.gz dir(常用)
tar -zxvf aaa.tar.gz -C dir:常用解压,解压到./dir目录中
tar -xvf a.tar -C dir
19.wget
从网站上下载文件:
wget http://cn.wordpress.org/wordpress-4.9.4-zh_CN.tar.gz
19.zip
可压缩目录和文件
zip file.zip(结束后的压缩包) file
zip -r(目录) dir.zip dir
unzip 解压缩
19.bzip2
压缩文件,加-k选项可以压缩并保留原文件
bzip2 -k aaa; 生成aaa.bz2
tar -cjf aaa.tar.bz2 aaa:将aaa压缩为aaa.tar.bz2(常用)
bunzip2 -k(保留原压缩文件) aaa.bz2 :将aaa.bz2解压
tar -xjf aaa.tar.bz2:解压它
19.du
(注意ll只能统计目录下的文件名占了多少空间)
文件大小用ll统计,目录大小用du -sh
19.ACL
对于角色太多,如何分配对文件的权限,提出了ACL。用于单独给用户或者组分配对某个文件的权限。
①临时开启ACL权限
②永久开启ACL权限(一般都支持ACL)
再重启系统或者重新挂载文件系统:mount -o remount /
④设定ACL权限
例子:
mkdir t:先建立一个目录
useradd u1:新增2个用户
useradd u2;
groupadd tg:创建一个组
gpasswd -a u2 tg:将u2放到tg里面;
chown u1:tg /t:更改/t所属用户和所属组
chmod 770 /t;
useradd u3:新用户
setfacl -m(添加ACL) u(给用户设定):u3(用户名):rx /t:此时给u3单独分配了权限
利用ll可以查看该目录,发现有+,说明添加了acl
getfacl /t:查看t目录的具体权限
④给组添加ACL权限
⑤最大有效权限
getfacl可以查看到
用来管理组和acl的,管不了所有者
setfacl -m m(设定mask):rx /t/;
⑥删除acl权限
⑦递归ACL
setfacl -m u:u3:rx -R /t/:给目录t及它的所有子文件设定acl权限,对象是目录
⑧默认acl
只针对新来的文件
补充若加-R,则对子文件也加入了默认acl权限。对象也是目录。
⑨SetUid
用户在执行文件时,可以获得文件所有者的身份
ll /usr/bin/passwd:可以发现它有s(SetUID)权限,所以普通用户执行passwd修改密码时,就能有root权限
passwd 123:先判断用户对passwd命令有执行x权限,然后普通用户先化身成root,接着shadow文件看它是root,就允许它被改动了
cat /etc/shadow:cat命令没有转换身份,所有shadow看出是普通用户,拒绝执行
⑩设定SetUID
具体原理:先查看文件的u有没有x权限,若无,则不行,若有,则可以设定s(把x变为s)
chmod 4755 abc:4代表100,给abc文件设定SetUID权限
chmod 755 abc:可以取消之前的SetUID的设定
chmod u+s abc:给添加SetUID权限
chmod u-s abc:取消
⑩SetGID
原理:在locate的时候,先判断普通用户有没有x权限,若有,因为locate有s,则先把普通用户加入到locate所属于的slocate组,然后去操作mlocate.db,由于mlocate.db所属于的组是slocate且有r权限,因此进去查找了
如:
目录的r权限:能ls;x权限:能cd;w权限:能在目录里面新建,删除,修改,移动
⑩Sticky BIT
黏着位,只针对目录
例如:tmp目录有黏着位
18.chattr权限
i属性能锁整个文件,能管住root,a属性能锁文件数据,只能echo追加数据
普通的ll看不见这个权限,需要:
e表示此文件在ext文件系统
19.sudo权限
比suid还牛,执行命令时被视为root。普通用户在用sudo时,必须在/etc/sudoers里面有定义才行。
操作:
①visudo:实际上是修改/etc/sudoers文件, 为了给某个用户添加能使用的命令。==vi /etc/sudoers
编辑:
u1 ALL=/sbin/shutdown -r now:要写出路径的全名。授权u1用户可以在本服务器所控制的所有IP(此处只有自己主机)使用/sbin/shutdown -r now重启服务器
u1 本机ip=/usr/bin/vi:此时u1执行vi时被视为root,很危险
②执行命令:
19.mount
Linux所有可以看到的数据,都是由某个分区,u盘等挂载过来的。
查看当前挂载了哪些分区
mount /dev/sr0 /mnt:将一个文件系统挂载到了Linux文件系统,以后就能去mnt目录下使用外设的数据了
分区是开机就开始挂载了,而u盘,光盘,硬盘不是自动挂载,可以根据/etc/fstab
umount /dev/sr0(或/mnt/cdrom/,2者一一对应,随便哪个都行):卸载掉,分离开
-o选项:
文件系统理解为分区。
mount -o remount,noexec /home:重新挂载并使得/home分区下的所有文件不可执行
mount -o remount,exec /home:可执行
挂载U盘:
启动usb服务:
将鼠标点到Linux系统里面,再插入U盘
fdisk -l:先找到哪个是u盘的文件名
mount -t vfat(手工指定文件系统) /dev/sdb1 /mnt/usb/:挂载就可以了,Linux当中把fat16分区识别为fat,fat32识别为vfat,由于U盘文件系统是fat32,则用vfat。但是Linux默认不支持NTFS系统,因为Linux内核只有一些基本的驱动,没有NTFS的驱动。而Windows没有驱动,更加需要一个一个手工安装。
umount /mnt/sdb1:卸载后再拔掉U盘
若想支持NTFS系统:
①下载NTFS-3G插件,并传到LINUX里面
②安装NTFS-3G
③使用
20.fdisk
手动分区
由于现在的硬盘都已经分配完毕,所以点击虚拟机设置添加新硬盘进行划分分区
fdisk -l:查看系统中有多少可以被识别的硬盘,光盘,U盘。
说明: 第一段是sda硬盘,255个磁头,63个扇区,2610个柱面,下面是对它的分区介绍,被分为5个:sda1,....sda5。sda1从第1(start)个柱面到第26(end)个柱面。Part..表示划分完第一个分区还有剩余的空间。 第二段是没有分区的新硬盘。
fdisk /dev/sdb:开始进行分区。d:删除一个分区。n:新建分区。p:显示分区列表。q:不保存退出。w:保存退出。
分一个主分区:
其余的分给扩展分区:
划分一个逻辑分区:
再输入w保存退出。
输入partprobe重新读取分区表,防止出现重启的警告
fdisk -l:查看一下新分区的情况
mkfs -t ext4 /dev/sdb1:将分区/dev/sdb1格式化(划分为一块块的磁盘块和管理数据)为ext4文件系统。不过扩展分区sdb2不能格式化,它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mkfs -t ext4 /dev/sdb5:格式化sdb5
建立挂载点:
mkdir /disk1
mkdir /disk5
mount /dev/sdb1 /disk1
mount /dev/sdb5 /disk5
自动挂载:
修改/etc/fstab文件:
然后输入mount -a:先挂载,如果错了还能及时修改文件。
万一文件错了:
重启时先输入root密码。
再输入mount -o remount,rw /:重新挂载,同时指定为可写,否则无法直接修改/etc/fstab文件
再修改vi /etc/fstab文件。
重启
19.shell
shell执行命令时就能编译了,不需要把编译分开进行。且可以直接执行Linux命令。
Linux支持的shell在/etc/shells当中有定义,不同shell之间可以切换,输入shell名字即可。
第一个脚本(注意第一行必须写):
执行脚本:
注意Linux回车符是$,Windows回车符是^M$,所以Linux不知道windows在说啥。需要dos2unix aaa.sh
19.history
补充:.bash_history正常情况下只有在用户登录退出才会写入内存保存的命令,但是如果加了-w就会立即写入,-c会清空内存和文件的命令
重新登录使配置文件生效
历史命令的调用:
19.命令别名
执行顺序:
注意:Bash内部命令是shell自带的,没有相关的可执行文件,如cd。别名优先于原始命令。
删除别名:
unalias 别名;
要想要别名永久失效:
对于root用户:vi /root/.bashrc
对于u1:v1 /home/u1/,bashrc
19.常用快捷键
说明:不需要大写字母,蓝色为常用的
19.echo
echo "hello" : 打印hello
选项-e:支持特殊符号
echo -e "ab\bc":去掉b,输出ac
echo -e “a\tb”:输出a b
echo -e "\x61":输出ASCII码十六进制为61的字符
echo $$:$可以取一个变量,在这儿取$的值,结果是打印当前进程id
echo $path
但是正规写法是:echo ${变量名}
echo ${a}haha:打印变量a的值+haha字符串
20.输入输出
重定向:
说明:这里的命令是有输出的命令。
例子:ls > a:把ls的结果输出到a文件中。
说明:前4种都是不管正确与错误,结果的信息都写到文件当中。ls &> /dev/null:是不显示消息的意思。ls >> a 2>> b:如果正确,则写到a文件中,如果错误,则写到b文件中
说明:最后输入Ctrl+d,显示结果,8行,8个单词(按空格算),45个字符
说明:以hello做为一段内容的开始与结束,统计中间的内容
zzz
20.多命令
说明:先输出date的内容,接着从/dev/zero处向/root/testfile处写数据,写100000(count)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1000B,即100MB(这里k=1000)。最后date,可以算出复制数据花费的时间。
说明:如果命令成功执行,则打印yes,如果不成功执行,打印no
20.管道符
前一个命令必须正确
ll -a /etc/ | more:把前面的操作结果作为more的操作对象,即分屏显示内容。
说明:前一个命令是显示当前所有的网络连接
20.通配符
rm -rf *:删除当前目录所有文件
20.特殊符号
说明,如果有空格,需要用单或双引号引起来。单引号中所有的符号都是字符,不发挥作用,而双引号里面的特殊符号会发挥作用。
反引号里面括的都是系统命令,先执行``里面的,abc=$(date)和它效果一样:
说明:\可以把它后面的特殊符号的作用取消
20.变量
分类:
用户自定义变量:
定义它不能以数字开头,默认类型是字符串类型,要用数值必须指定。
高级语言都是强类型语言,编译型的语言都是弱类型语言,不需要定义
叠加:
常量:
也不能unset
变量查看:
set:查看所有变量,包括环境变量
变量删除:
unset 变量名
环境变量:
设置:
export name=jj,也相当于设置了全局变量,这样哪个脚本都能访问。
查看:
env:只看环境变量
删除:
unset 变量名
常见环境变量:
path
输入命令ls时,系统去path定义的路径里面找有没有名字为ls的可执行文件,若有,则执行。若自己写了个脚本,可以将路径放到PATH里面,这样就能直接输入脚本名字执行了
PS1
位置参数变量:
使用:
定义一个脚本:
执行:
$*和$@的区别:
预定义变量:
说明:&将命令放到后台执行时,就会产生相应进程。
read
接受键盘输入:
例子:
说明:-s使得在输入时不会显示出输入的是什么,比如输入passwd时,不会显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