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对象、方法

一、类

1、Java语言把一组对象中相同属性和方法抽象到一个Java源文件就形成了类。

  一个java文件可以有多个类,但是每一个类都会生成一个class字节码文件。 如果class 前加public ,则文件名需和类名保持一致。

2、定义一个类的步骤:

  (1)定义类名;(2)定义类的属性;(3)定义类的方法

3、(1)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确定对象将会拥有的属性和方法。

(2)类是对象的抽象化;对象是类的具体化。

   (3)类是一种数据类型,是对象的数据类型(不同于int等基本类型:类具有方法)

4、类名的命名规则: 符合标识符命名规范; 类名必须使用英文字母,首字母应大写,如Hello、People等。

   当类名由多个”单词”组合而成时,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如 Time、Game、Dog、DateUtil等。

5、类的加载过程

一个对象的创建,需要先加载类文件。

  (1)加载类文件
  (2)将静态变量(类变量)分配内存,同时将静态方法(类方法)分配执行入口,然后执行静态代码块。
  (3)类加载完毕,实例化过程中先将成员变量初始化,如果当前类第一次被实例化,成员方法将被分配执行入口
  (4)执行非静态代码块
  (5)然后执行构造方法内的代码。

  在参考资料时,有看到一个更简洁的叙述(非原创):

  属性、方法、构造方法和*块都是类中的成员,在创建类的对象时,类中各成员的执行顺序:

  1.父类静态成员和静态初始化快,按在代码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2.子类静态成员和静态初始化块,按在代码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3. 父类的实例成员和实例初始化块,按在代码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4.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

  5.子类实例成员和实例初始化块,按在代码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6.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

  最后,生成对象由main线程调用

  再强调一遍:父静态->子静态->父变量->父初始化区->父构造–>子变量->子初始化区->子构造

                                              】

二、对象

1、Java语言中的对象是对现实世界中对象的模拟,现实中的对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Java语言中的对象存在于计算机内存中。

  Java语言中的对象又称为实例。

2、Java中将现实对象中的信息称为属性(也叫全局变量),将现实对象中的功能称为方法。

3、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对象,创建对象又称实例化对象。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使用”.”运算符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student.属性 = 值; student.方法名();

三、方法

格式:

访问控制符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 ) { //方法体 }

1、访问控制符分为四种:public、protected、友好的和private

2、static修饰符用于限制方法的调用方式:

  (1)static修饰的方法可以直接使用类名调用也可以使用类创建的对象调用

  (2)非static修饰的方法只能使用类创建的对象调用。

上一篇:node 创建静态web服务器(下)(处理异步获取数据的两种方式)


下一篇:查看mysql表结构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