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技术发展历程--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_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1 早期的web服务

web技术发展历程--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_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2 CGI程序的出现、发展、凋零到MVC的兴起

  • CGI:通用网关接口技术。
  • 随着CGI技术的出现,web服务端可以通过不同的用户请求产生动态页面内容。

web技术发展历程--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_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 web服务器将请求数据交给CGI程序,CGI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生成HTML输出,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早期的CGI编程语言是perl,高效便捷的开发特性使其成为当时许多网站开发的首选开发语言。
  • CGI程序的缺点:web服务器通过启动独立进程的方式调用CGI程序,消耗许多不必要的系统资源。而目前流行的java Servlet则是以线程方式在java web容器中调用Servlet,和CGI方式相比,消耗的资源更少。这就是CGI技术开始消失的主要原因。
  • 一般来说CGI技术(广义上讲Java Servlet)被称为脚本模式,CGI程序需要解析HTTP请求,处理业务逻辑,并在输出流中构造响应信息的HTML。这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是同一个特性-- 可以在CGI程序中做任何事情。CGI程序在获得最大处理能力的同时,也给开发人员带来了麻烦:负责编写业务逻辑程序的程序员不擅长处理HTML,而负责页面构造的美工人员(现在是前端开发工程师)则对程序束手无策。同样,维护这样的程序就是个噩梦,业务逻辑和页面语言耦合在一起,让人无法下手。
  • PHP及其后来的ASP、JSP的出现改善了这一局面,与CGI在程序中输出HTML流正好相反,开发人员可以在HTML中嵌入程序代码。这种模式被称为服务器页面模式。直到现在,PHP仍然是许多中小型网站建站的首先技术,和Apache、MySQL和Linux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开发平台,被称为LAMP。
  • 既然CGI程序擅长处理请求信息,而服务器页面擅长构造响应的页面,那么能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答案就是MVC模式。控制器接收处理所有的HTPP请求,根据请求信息将其分发给不同的模型对象处理,再根据模式处理结果选择构造视图,得到最终的响应信息。使用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分离模型与视图,使得二者完全解耦,互相影响降到最低。

web技术发展历程--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_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 模型与视图分离为系统开发维护带来了诸多好处,为目前web开发流畅的分层架构模式奠定了基础。分层模式可以更进一步分离关注面和降低系统的耦合性,通过分层,隔离上层对下层的直接依赖,上层设计无需过多的考虑下层实现,各层之间较少耦合,只要保持接口规范不变,各层可以随意替换和复用。web开发中通常将服务端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源层。表现层完成视图展现和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实现系统的核心逻辑;数据源负责数据存储、交换和通信。这种层次划分是逻辑上的,物理部署上多个层会作为一个应用部署在一起。
  • 上面简单的回顾了web开发的技术发展历程和一些早期主要架构模式,这些模式在企业web应用开发中也有许多实践。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需求场景和业务领域都有一些和传统企业应用不同的特点,对系统的可用性、扩展性、响应性能、伸缩性、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站技术架构也和企业应用技术架构脱离,走上了一条更具创新性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关于真机调试DDMS中的data文件夹打不开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大型网站技术架构(四)--核心架构要素 开启mac上印象笔记的代码块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三)--架构模式 JDK8 stream toMap()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Duplicate key异常解决(key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