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智能家居产品 从设计到运营》一书中的第2章,第2.3节,作者:邢袖迪,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3 智能设备互联的语言:通信协议
产品在经过了部分智能化升级之后,设备拥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而实现这些设备之间的互联,则像是让其可以互相通话。本节将首先介绍三种无线互联的语言,也就是通信协议,并对比每种协议的优缺点。此外,还介绍了iBeacon这种新兴技术。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智能家居产品 从设计到运营》一书中的第2章,第2.1节,作者:邢袖迪,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3.1 点对点通信
点对点通信协议,即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协议,其代表是蓝牙协议。蓝牙,是一种基于2.4GHz频段的、短距离通信技术,能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等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通过蓝牙技术,可以将原本没有连网能力的设备间接地连入互联网。基于其低功耗的特点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蓝牙依然是很多智能产品的首选,例如智能秤、运动手环、水杯、音箱等。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3所示,蓝牙协议可以实现一种简单的设备连接方案。智能产品通过蓝牙协议与智能手机相连,进而通过互联网与产品云相连。不过,该连接过程需要手机保持蓝牙功能的开启。通过图2-3也可以看出,由于受蓝牙协议的通信距离的限制,用户只能在家中对产品进行查看与控制,所以该方案不支持远程控制。
2.3.2 星状通信网络
在星状结构中,通常以一个设备为中心,向其他设备节点辐射。其中,Wi-Fi作为一种代表性的通信协议,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值得一提的是,Wi-Fi一词是“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意思是“无线高保真”。基于其广泛普及度和传输速率,Wi-Fi是很多智能产品的首选,例如安防摄像头、电视、智能插
座等。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4所示,Wi-Fi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设备连接方案。家中的智能产品通过Wi-Fi与路由器相连,进而通过互联网接入产品云。用户也可以在手机有网络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去控制智能产品,包括远程查看和控制。不过,由于路由器的限制,智能产品必须位于路由器的信号范围内,且数量不能过多。此外,由于一些智能产品交互界面的限制,把其接入Wi-Fi网络的设置过程始终有着一定的操作门槛。
2.3.3 网状通信网络
网状结构,顾名思义是指设备之间能组成一个网络,更多的设备可以直接互相通信,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拓展性。所以这种协议可以在智能家居中很好地发挥作用,进而也涌现出了多种协议,如Zigbee、Zwave以及后起之秀Thread等。在网状结构中,通常有一个中心设备——网关,它创建并管理着这个网络。有的设备不仅是一个节点,还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转发路径是唯一的,并且需要一定的算法去确定。而有的设备则只是接收数据的节点,大多数时候处于休眠状态,以实现设备的低功耗。在完成组网后,为了进一步把设备接入互联网,还需要把网关和路由器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5所示,网状结构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设备连接方案。家中的智能产品首先通过自组网,直接或间接地与网关连接,而网关又与路由器相连,进而实现了智能产品和产品云的相连。进一步讲,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去进行远程控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图中的智能产品3通过智能产品2,也接入了智能网络,这也是网状结构的一大优势。
2.3.4 通信协议的对比
在分别介绍了三种通信协议之后,本节将对其做一个对比。这种对比,也是厂商在自我宣传时和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常要做的。但其实一种协议就像一门语言,有其丰富各异的特点,而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首先,简单地对比一下两种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如图2-6所示,星状结构对其中心设备的依赖度较高,该设备必须保持连接状态,且其他设备需要在中心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其实,这正是普遍使用的以Wi-Fi为通信协议的智能家居方案,而这里的中心设备就是路由器。当房屋面积过大时,若想使全家设备都实现连接,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扩大Wi-Fi的信号范围。
而相比之下,网状结构则具有较强的抗灾性和可扩展性。设备之间可以自组网,所以即使某设备出现故障,其他设备依然可以互相通信。虽然网状结构依然需要一个中心设备与外界相
连,但基于强大的自组网能力,其通信范围可以无限拓展。此外,星状结构中的设备数量容易受通信效果的限制,而网状结构则具有“设备越多、信号越强”的特点。
下面将通过一些客观的数据去对比这三种通信协议,下表整理自Jin-Shyan Lee的一份研究报告[10]。从表中可以看出,每种协议都有在特定情形下的优点:如果只是简单快捷地尝试一下智能产品,蓝牙协议是一种选择;如果产品对带宽要求较高(如安防摄像头),Wi-Fi便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智能家居系统中有很多设备,且部分设备需要考虑功耗问题,则Zigbee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不同的协议,就像风格迥异的语言,共同丰富着智能设备的互联技术。在设计产品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需求,去选择相应的通信协议,以充分发挥其技术特性,并达到产品性能的提升。
2.3.5 iBeacon技术
iBeacon技术是由苹果公司提出的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BLE)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到iBeacon基站附近智能设备的出现,然后该设备可以根据收到的iBeacon信息执行一些任务[11]。除了苹果的iOS设备外,也支持部分安卓4.3及以上的机型。
iBeacon的传输距离分为3个范围:几厘米、几米和大于10米。因此,可以根据设备与iBeacon之间距离的变化,判断设备携带者的的行为。但是,其局限性是设备必须保持蓝牙功能开启。幸运的是,像智能手环之类的智能设备,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在一起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保持蓝牙开启的习惯。
自2013年该技术提出以来,在零售业中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应用。例如,当你在商场内路过某家店铺时,可能通过该商场的APP收到一条该店铺的打折消息。再如,iBeacon技术已经整合到了微信的“摇一摇—周边”功能里,用户可以在商家附近通过摇取折扣券,以实现更多的消费。
此外,这一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在商店之外发挥更多的作用[12]。比如识别到用户在家中走动;比如嵌入到孩子的棒球手套里,可以确定孩子与家的距离,甚至还可以通过宠物佩戴定位产品,确保其不会走丢。
如图2-7所示,iBeacon在自行车安防方面的应用[13],也能带来一些启发。采用了iBeacon技术的自行车,可以被接入物联网,进而提供一些基于位置的服务。例如,当你走近自行车时,自行车会自动解锁,这省去了繁琐的开
锁操作。例如,当自行车位于其他iBeacon基站时,你可以很容易定位自行车。而当自行车被盗时,也会及时向你的手机推送警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