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慕课,公开课等的课件,仅供学习使用。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部分内容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航等的教材和课件
集合及其运算
数学以其严谨而富有逻辑性闻名于世,其严谨性在于交代清楚问题,对象,概念以及关系等方方面面的事物。而现代数学最为关键的两个部分就是集合论和公理化,故集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集合论诞生于十九世纪 创始人是格奥尔格·康托尔 德国数学家 1845.3.3-1918.1.6 |
1.集合的概念
在朴素集合论中,不能精确地定义什么是集合。我们只能给出集合的直观描述:具有某种属性并且可以彼此区别的对象总体。
集合又称为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聚成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元素。
-
用a ∈ \in ∈A 表示a是A的元素,读作“a属于A”;例如: 1 ∈ N 1\in \mathbb{N} 1∈N
-
用a ∉ \notin ∈/A表示a不是A的元素,读作“a不属于A”。例如: − 1 ∉ R + -1 \notin \mathbb{R^+} −1∈/R+
-
人们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
-
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1) 列举法:按照任意的顺序列出集合中的全体元素,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
例如,A={a,b,c,d},B={1,2,…}。
一般用于说明有限集合
(2) 描述法:设P(x)表示某个与x有关的条件或法则,用{
x
∣
P
(
x
)
x|P(x)
x∣P(x)}表示具有性质P 的集合。
例如,A={x|x=2n+1,n∈
N
\mathbb{N}
N}
一般用于描述无限集合
2.1 常用的数集合
N \mathbb{N} N :自然数集合 N = {0,1,2,3,…}
Z \mathbb{Z} Z:整数集合 Z = { 0 , ± 1 , ± 2 0,\pm1,\pm 2 0,±1,±2,…} = {…,-2,-1,0,1,2,…}
Q \mathbb{Q} Q:有理数集合
R \mathbb{R} R:实数集合
C \mathbb{C} C:复数集合
2.2 集合表示的注意事项
(1) 集合中的元素是各不相同的。
(2) 集合中的元素不规定顺序。
(3) 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 B={2,4,6,…}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B={x|x>0且x是偶数} 或 B={x|x=2(k+1), k为非负整数}。
3.子集和全集
如果集合A的任意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 ⊆ \subseteq ⊆B
在数学讨论中,所讨论的集合都是某个固定集合的子集,则称此固定集合为全集。一般用E来表示。
3.1 真子集
4.空集
定义: 不拥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合,简称为空集,记作 ∅ \varnothing ∅。
定理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
推论 空集是惟一的。
5.集合的运算
(1) 并集:设A,B为二集合,则称由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和B的并集,记作A∪B。
描述法为:A∪B={x|x∈A或x∈B }
文氏图
(2) 交集:设A,B为二集合,则称由A和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和B的交集,记作A∩B。
描述法为:A∩B={x|x∈A且x∈B }
文氏图
(3) 差集 ;(4) 补集:
5.1 集合的并与交运算具有下列的一些性质:
1. 交换律: A∪B = B∪A,A∩B = B∩A.
2. 结合律: A∪(B∪D) = (A∪B)∪D,A∩(B∩D) = (A∩B)∩D
3. 分配律: A∩(B∪D) = (A∩B)∪(A∩D),A∪(B∩D) = (A∪B)∩(A∪D)
6.笛卡尔积
设A,B为二集合,x∈A,y∈B,所有二元有序元素组(x,y)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笛卡尔积,记作A
×
\times
× B
描述法为:A
×
\times
×B={(x,y)|x∈A,y∈B }
例:
设A={1,2,3}, B={2,3}
A
×
\times
×B={(1,2),(1,3),(2,2),(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