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blog.csdn.net/zhangao0086/article/details/45622875
代码的等级:可编译、可运行、可测试、可读、可维护、可复用
前言
一个控件从外在特征来说,主要是封装这几点:
- 交互方式
- 显示样式
- 数据使用
对外在特征的封装,能让我们在多种环境下达到 PM 对产品的要求,并且提到代码复用率,使维护工作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而一个好的控件除了有对外一致的体验之外,还有其内在特征:
- 灵活性
- 低耦合
- 易拓展
- 易维护
通常特征之间需要做一些取舍,比如灵活性与耦合度,有时候接口越多越能适应各种环境,但是接口越少对外产生的依赖就越少,维护起来也更容易。通常一些前期看起来还不错的代码,往往也会随着时间加深慢慢“成长”,功能的增加也会带来新的接口,很不自觉地就加深了耦合度,在开发中时不时地进行一些重构工作很有必要。总之,尽量减少接口的数量,但有足够的定制空间,可以在一开始把接口全部隐藏起来,再根据实际需要慢慢放开。
自定义控件在 iOS
项目里很常见,通常页面之间入口很多,而且使用场景极有可能大不相同,比如一个 UIView
既可以以代码初始化,也可以以 xib
的形式初始化,而我们是需要保证这两种操作都能产生同样的行为。本文将会讨论到以下几点:
- 选择正确的初始化方式
- 调整布局的时机
- 正确的处理 touches 方法
- drawRectCALayer 与动画
- UIControl 与 UIButton
- 更友好的支持 xib
- 不规则图形和事件触发范围(事件链的简单介绍以及处理)
- 合理使用 KVO
如果这些问题你一看就懂的话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设计方针
选择正确的初始化方式
UIView
的首要问题就是既能从代码中初始化,也能从 xib
中初始化,两者有何不同? UIView 是支持 NSCoding
协议的,当在 xib 或 storyboard 里存在一个 UIView 的时候,其实是将 UIView 序列化到文件里(xib 和 storyboard 都是以 XML 格式来保存的),加载的时候反序列化出来,所以:
- 当从代码实例化 UIView 的时候,
initWithFrame
会执行;- 当从文件加载 UIView 的时候,
initWithCoder
会执行。
从代码中加载
虽然 initWithFrame 是 UIView 的Designated Initializer
,理论上来讲你继承自 UIView 的任何子类,该方法最终都会被调用,但是有一些类在初始化的时候没有遵守这个约定,如 UIImageView
的 initWithImage
和 UITableViewCell
的 initWithStyle:reuseIdentifier
: 的构造器等,所以我们在写自定义控件的时候,最好只假设父视图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 被调用。
如果控件在初始化或者在使用之前必须有一些参数要设置,那我们可以写自己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 构造器,如:
- (instancetype)initWithName:(NSString *)name;
- 1
在实现中一定要调用父类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而且如果你有多个自定义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最终都应该指向一个全能的初始化构造器:
- (instancetype)initWithName:(NSString *)name {
self = [self initWithName:name frame:CGRectZero];
return self;
}
- (instancetype)initWithName:(NSString *)name frame:(CGRect)frame {
self = [super initWithFrame:frame];
if (self) {
self.name = name;
}
return self;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并且你要考虑到,因为你的控件是继承自 UIView 或 UIControl 的,那么用户完全可以不使用你提供的构造器,而直接调用基类的构造器,所以最好重写父类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使它调用你提供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 ,比如父类是个 UIView:
- (instancetype)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
self = [self initWithName:nil frame:frame];
return self;
}
- 1
- 2
- 3
- 4
这样当用户从代码里初始化你的控件的时候,就总是逃脱不了你需要执行的初始化代码了,哪怕用户直接调用 init
方法,最终还是会回到父类的 Designated Initializer 上。
从 xib 或 storyboard 中加载
当控件从 xib 或 storyboard 中加载的时候,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首先我们知道有 initWithCoder 方法,该方法会在对象被反序列化的时候调用,比如从文件加载一个 UIView 的时候:
UIView *view = [[UIView alloc] init];
NSData *data = [NSKeyedArchiver archivedDataWithRootObject:view];
[[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setObject:data forKey:@"KeyView"];
[[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synchronize];
data = [[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objectForKey:@"KeyView"];
view = [NSKeyedUnarchiver unarchiveObjectWithData:data];
NSLog(@"%@", view);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执行 unarchiveObjectWithData
的时候, initWithCoder
会被调用,那么你有可能会在这个方法里做一些初始化工作,比如恢复到保存之前的状态,当然前提是需要在 encodeWithCoder
中预先保存下来。
不过我们很少会自己直接把一个 View 保存到文件中,一般是在 xib 或 storyboard 中写一个 View,然后让系统来完成反序列化的工作,此时在initWithCoder
调用之后,awakeFromNib
方法也会被执行,既然在 awakeFromNib
方法里也能做初始化操作,那我们如何抉择?
一般来说要尽量在 initWithCoder
中做初始化操作,毕竟这是最合理的地方,只要你的控件支持序列化,那么它就能在任何被反序列化的时候执行初始化操作,这里适合做全局数据、状态的初始化工作,也适合手动添加子视图。
awakeFromNib
相较于 initWithCoder
的优势是:当 awakeFromNib
执行的时候,各种 IBOutlet
也都连接好了;而 initWithCoder
调用的时候,虽然子视图已经被添加到视图层级中,但是还没有引用。如果你是基于 xib 或 storyboard 创建的控件,那么你可能需要对 IBOutlet 连接的子控件进行初始化工作,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在 awakeFromNib
里进行处理。同时 xib 或 storyboard 对灵活性是有打折的,因为它们创建的代码无法被继承,所以当你选择用 xib 或 storyboard 来实现一个控件的时候,你已经不需要对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了,唯一要做的是要保证用户一定是通过 xib 创建的此控件,否则可能是一个空的视图,可以在 initWithFrame
里放置一个 断言
或者异常来通知控件的用户。
最后还要注意视图层级的问题,比如你要给 View 放置一个背景,你可能会在 initWithCoder
或 awakeFromNib
中这样写:
[self addSubview:self.backgroundView]; // 通过懒加载一个背景 View,然后添加到视图层级上
- 1
你的本意是在控件的最下面放置一个背景,却有可能将这个背景覆盖到控件的最上方,原因是用户可能会在 xib 里写入这个控件,然后往它上面添加一些子视图,这样一来,用户添加的这些子视图会在你添加背景之前先进入视图层级,你的背景被添加后就挡住了用户的子视图。如果你想支持用户的这种操作,可以把 addSubview
替换成 insertSubview:atIndex:
。
同时支持从代码和文件中加载
如果你要同时支持 initWithFrame
和 initWithCoder
,那么你可以提供一个 commonInit
方法来做统一的初始化:
- (id)initWithCoder:(NSCoder *)aDecoder {
self = [super initWithCoder:aDecoder];
if (self)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id)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
self = [super initWithFrame:frame];
if (self)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void)commonInit {
// do something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awakeFromNib
方法里就不要再去调用 commonInit
了。
调整布局的时机
当一个控件被初始化以及开始使用之后,它的 frame
仍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也需要接受这些变化,因为你提供的是 UIView
的接口,UIView
有很多种初始化方式:initWithFrame
、initWithCoder
、init
和类方法 new
,用户完全可以在初始化之后再设置 frame
属性,而且用户就算使用initWithFrame
来初始化也避免不了 frame
的改变,比如在横竖屏切换的时候。为了确保当它的 Size 发生变化后其子视图也能同步更新,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把布局写死(使用约束除外)。
基于 frame
如果你是直接基于 frame 来布局的,你应该确保在初始化的时候只添加视图,而不去设置它们的frame,把设置子视图 frame 的过程全部放到layoutSubviews
方法里:
- (instancetype)initWithCoder:(NSCoder *)aDecoder {
self = [super initWithCoder:aDecoder];
if (self)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instancetype)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
self = [super initWithFrame:frame];
if (self)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void)layoutSubviews {
[super layoutSubviews];
self.label.frame = CGRectInset(self.bounds, 20, 0);
}
- (void)commonInit {
[self addSubview:self.label];
}
- (UILabel *)label {
if (_label == nil) {
_label = [UILabel new];
_label.textColor = [UIColor grayColor];
}
return _label;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这么做就能保证 label 总是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
使用 layoutSubviews 方法有几点需要注意:
- 不要依赖前一次的计算结果,应该总是根据当前最新值来计算
- 由于
layoutSubviews
方法是在自身的bounds
发生改变的时候调用, 因此UIScrollView
会在滚动时不停地调用,当你只关心 Size 有没有变化的时候,可以把前一次的 Size 保存起来,通过与最新的 Size 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改善性能
基于 Auto Layout 约束
如果你是基于 Auto Layout 约束来进行布局,那么可以在 commonInit
调用的时候就把约束添加上去,不要重写 layoutSubviews 方法,因为这种情况下它的默认实现就是根据约束来计算 frame。最重要的一点,把 translatesAutoresizingMaskIntoConstraints
属性设为 NO,以免产生NSAutoresizingMaskLayoutConstraint
约束,如果你使用 Masonry
框架的话,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mas_makeConstraints
方法会首先设置这个属性为 NO
:
- (void)commonInit {
...
[self setupConstraintsForSubviews];
}
- (void)setupConstraintsForSubviews {
[self.label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支持 sizeToFit
如果你的控件对尺寸有严格的限定,比如有一个统一的宽高比或者是固定尺寸,那么最好能实现系统给出的约定成俗的接口。
sizeToFit 用在基于 frame 布局的情况下,由你的控件去实现 sizeThatFits: 方法:
- (CGSize)sizeThatFits:(CGSize)size {
CGSize fitSize = [super sizeThatFits:size];
fitSize.height += self.label.frame.size.height;
// 如果是固定尺寸,就像 UISwtich 那样返回一个固定 Size 就 OK 了
return fitSize;
}
- 1
- 2
- 3
- 4
- 5
- 6
然后在外部调用该控件的 sizeToFit 方法,这个方法内部会自动调用 sizeThatFits 并更新自身的 Size:
[self.customView sizeToFit];
- 1
在 ViewController 里调整视图布局
当执行 viewDidLoad
方法时,不要依赖 self.view
的 Size。很多人会这样写:
- (void)viewDidLoad {
...
self.label.width = self.view.width;
}
- 1
- 2
- 3
- 4
这样是不对的,哪怕看上去没问题也只是碰巧没问题而已。当 viewDidLoad 方法被调用的时候,self.view 才刚刚被初始化,此时它的容器还没有对它的 frame 进行设置,如果 view 是从 xib 加载的,那么它的 Size 就是 xib 中设置的值;如果它是从代码加载的,那么它的 Size 和屏幕大小有关系,除了 Size 以外,Origin 也不会准确。整个过程看起来像这样:
当访问 ViewController 的 view 的时候,ViewController 会先执行 loadViewIfRequired 方法,如果 view 还没有加载,则调用 loadView,然后是 viewDidLoad 这个钩子方法,最后是返回 view,容器拿到 view 后,根据自身的属性(如 edgesForExtendedLayout、判断是否存在 tabBar、判断 navigationBar 是否透明等)添加约束或者设置 frame。
你至少应该设置 autoresizingMask
属性:
- (void)viewDidLoad {
...
self.label.width = self.view.width;
self.label.autoresizingMask = UIViewAutoresizingFlexibleWidth;
}
- 1
- 2
- 3
- 4
- 5
或者在 viewDidLayoutSubviews
里处理:
- (void)viewDidLayoutSubviews {
[super viewDidLayoutSubviews];
self.label.width = self.view.width;
}
- 1
- 2
- 3
- 4
- 5
如果是基于 Auto Layout 来布局,则在 viewDidLoad 里添加约束即可。
正确的处理 touches 方法
如果你需要重写 touches
方法,那么应该完整的重写这四个方法:
- (void)touchesBegan:(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void)touchesMoved:(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void)touchesEnded:(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void)touchesCancelled:(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1
- 2
- 3
- 4
当你的视图在这四个方法执行的时候,如果已经对事件进行了处理,就不要再调用 super 的 touches 方法,super 的 touches 方法默认实现是在响应链里继续转发事件(UIView 的默认实现)。如果你的基类是 UIScrollView
或者 UIButton
这些已经重写了事件处理的类,那么当你不想处理事件的时候可以调用 self.nextResponder
的 touches
方法来转发事件,其他的情况就调用 super
的 touches
方法来转发,比如 UIScrollView
可以这样来转发 触摸
事件:
- (void)touchesBegan:(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if (!self.dragging) {
[self.nextResponder touchesBegan: touches withEvent:event];
}
[super touchesBegan: touches withEvent: event];
}
- (void)touchesMoved...
- (void)touchesEnded...
- (void)touchesCancelle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这么实现以后,当你仅仅只是“碰”一个 UIScrollView 的时候,该事件就有可能被 nextResponder
处理。
如果你没有实现自己的事件处理,也没有调用 nextResponder
和 super
,那么响应链就会断掉。另外,尽量用手势识别器去处理自定义事件,它的好处是你不需要关心响应链,逻辑处理起来也更加清晰,事实上,UIScrollView
也是通过手势识别器实现的:
@property(nonatomic, readonly) UIPanGestureRecognizer *panGestureRecognizer NS_AVAILABLE_IOS(5_0);
@property(nonatomic, readonly) UIPinchGestureRecognizer *pinchGestureRecognizer NS_AVAILABLE_IOS(5_0);
drawRect、CALayer 与动画
drawRect
方法很适合做自定义的控件,当你需要更新 UI 的时候,只要用 setNeedsDisplay
标记一下就行了,这么做又简单又方便;控件也常常用于封装动画,但是动画却有可能被移除掉。
需要注意的地方:
-
在
drawRect
里尽量用CGContext
绘制 UI。如果你用addSubview
插入了其他的视图,那么当系统在每次进入绘制的时候,会先把当前的上下文清除掉(此处不考虑clearsContextBeforeDrawing
的影响),然后你也要清除掉已有的subviews
,以免重复添加视图;用户可能会往你的控件上添加他自己的子视图,然后在某个情况下清除所有的子视图(我就喜欢这么做):[subviews makeObjectsPerformSelector:@selector(removeFromSuperview)];
- 1
-
用
CALayer
代替UIView
。CALayer
节省内存,而且更适合去做一个“图层”,因为它不会接收事件、也不会成为响应链中的一员,但是它能够响应父视图(或layer
)的尺寸变化,这种特性很适合做单纯的数据展示:CALayer *imageLayer = [CALayer layer];
imageLayer.frame = rect;
imageLayer.contents = (id)image;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imageLayer];- 1
- 2
- 3
- 4
如果有可能的话使用
setNeedsDisplayInRect
代替setNeedsDisplay
以优化性能,但是遇到性能问题的时候应该先检查自己的绘图算法和绘图时机,我个人其实从来没有使用过setNeedsDisplayInRect
。-
当你想做一个无限循环播放的动画的时候,可能会创建几个封装了动画的 CALayer,然后把它们添加到视图层级上,就像我在
iOS 实现脉冲雷达以及动态增减元素 By Swift
中这么做的:
效果还不错,实现又简单,但是当你按下 Home 键并再次返回到 app 的时候,原本好看的动画就变成了一滩死水:这是因为在按下 Home 键的时候,所有的动画被移除了,具体的,每个 layer 都调用了 removeAllAnimations 方法。
如果你想重新播放动画,可以监听
UIApplicationDidBecomeActiveNotification
通知,就像我在上述博客
中做的那样。 -
UIImageView
的drawRect
永远不会被调用:Special Considerations
The UIImageView class is optimized to draw its images to the display. UIImageView will not call drawRect: in a subclass. If your subclass needs custom drawing code, it is recommended you use UIView as the base class.
-
UIView
的drawRect
也不一定会调用,我在 12 年的博客:定制UINavigationBar
中曾经提到过 UIKit 框架的实现机制:众所周知一个视图如何显示是取决于它的 drawRect 方法,因为调这个方法之前 UIKit 也不知道如何显示它,但其实 drawRect 方法的目的也是画图(显示内容),而且我们如果以其他的方式给出了内容(图)的话, drawRect 方法就不会被调用了。
注:实际上 UIView 是 CALayer 的delegate,如果 CALayer 没有内容的话,会回调给 UIView 的 displayLayer: 或者 drawLayer:inContext: 方法,UIView 在其中调用 drawRect ,draw 完后的图会缓存起来,除非使用 setNeedsDisplay 或是一些必要情况,否则都是使用缓存的图。
UIView
和CALayer
都是模型对象,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给出内容的话,drawRect
也就不会被调用了:self.customView.layer.contents = (id)[UIImage imageNamed:@"AppIcon"];
// 哪怕是给它一个 nil,这两句等价
self.customView.layer.contents = nil;- 1
- 2
- 3
我猜测是在
CALayer
的setContents
方法里有个标记,无论传入的对象是什么都会将该标记打开,但是调用setNeedsDisplay
的时候会将该标记去除。
UIControl 与 UIButton
如果要做一个可交互的控件,那么把 UIControl
作为基类就是首选,这个完美的基类支持各种状态:
- enabled
- selected
- highlighted
- tracking
- ……
还支持多状态下的观察者模式:
@property(nonatomic,readonly) UIControlState state;
- (void)addTarget:(id)target action:(SEL)action forControlEvents:(UIControlEvents)controlEvents;
- (void)removeTarget:(id)target action:(SEL)action forControlEvents:(UIControlEvents)controlEvents;
- 1
- 2
- 3
- 4
这个基类可以很方便地为视图添加各种点击状态,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将 UIViewController
的 view
改成 UIControl
,然后就能快速实现resignFirstResponder
。
UIButton
自带图文接口,支持更强大的状态切换,titleEdgeInsets
和 imageEdgeInsets
也比较好用,配合两个基类的属性更好,先设置对齐规则,再设置 insets:
@property(nonatomic) UIControlContentVerticalAlignment contentVerticalAlignment;
@property(nonatomic) UIControlContentHorizontalAlignment contentHorizontalAlignment;
- 1
- 2
UIControl
和 UIButton
都能很好的支持 xib,可以设置各种状态下的显示和 Selector,但是对 UIButton 来说这些并不够,因为 Normal
、Highlighted
和 Normal | Highlighted
是三种不同的状态,如果你需要实现根据当前状态显示不同高亮的图片,可以参考我下面的代码:
- (void)updateStates {
[super setTitle:[self title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super setImage:[self image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super setTitle:[self title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super setImage:[self image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
- 1
- 2
- 3
- 4
- 5
- 6
- 7
或者使用初始化设置:
- (void)commonInit {
[self setImage:[UIImage imageNamed:@"Normal"] 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self setImage:[UIImage imageNamed:@"Selected"] 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self setImage:[UIImage imageNamed:@"Highlighted"] forState: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self setImage:[UIImage imageNamed:@"Selected_Highlighted"] forState:UIControlStateSelected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
- 1
- 2
- 3
- 4
- 5
- 6
总之尽量使用原生类的接口,或者模仿原生类的接口。
大多数情况下根据你所需要的特性来选择现有的基类就够了,或者用 UIView + 手势识别器
的组合也是一个好方案,尽量不要用 touches
方法(userInteractionEnabled
属性对 touches
和手势识别器
的作用一样),这是我在 DKCarouselView
中内置的一个可点击的 ImageView,也可以继承 UIButton,不过 UIButton 更侧重于状态,ImageView 侧重于图片本身:
typedef void(^DKCarouselViewTapBlock)();
@interface DKClickableImageView : UIImageView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BOOL enable;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DKCarouselViewTapBlock tapBlock;
@end
@implementation DKClickableImageView
- (instancetype)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
if ((self = [super initWithFrame:frame]))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instancetype)initWithCoder:(NSCoder *)aDecoder {
if ((self = [super initWithCoder:aDecoder])) {
[self commonInit];
}
return self;
}
- (void)commonInit {
self.userInteractionEnabled = YES;
self.enable = YES;
UITapGestureRecognizer *tapGesture = [[UITapGestureRecognizer alloc] initWithTarget:self action:@selector(onTap:)];
[self addGestureRecognizer:tapGesture];
}
- (IBAction)onTap:(id)sender {
if (!self.enable) return;
if (self.tapBlock) {
self.tapBlock();
}
}
@en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更友好的支持 xib
你的控件现在应该可以正确的从文件、代码中初始化了,但是从 xib 中初始化以后可能还需要通过代码来进行一些设置,你或许觉得像上面那样设置 Button 的状态很恶心而且不够直观,但是也没办法,这是由于 xib 虽然对原生控件,如 UIView
、UIImageView
、UIScrollView
等支持较好(想设置圆角、边框等属性也没办法,只能通过 layer 来设置),但是对自定义控件却没有什么办法,当你拖一个 UIView 到 xib 中,然后把它的 Class 改成你自己的子类后,xib 如同一个瞎子一样,不会有任何变化。————好在这些都成了过去。
Xcode 6 引入了两个新的宏:IBInspectable
和 IBDesignable
。
IBInspectable
该宏会让 xib 识别属性,它支持这些数据类型:布尔、字符串、数字(NSNumber)、 CGPoint、CGSize、CGRect、UIColor 、 NSRange 和 UIImage。
比如我们要让自定义的 Button 能在 xib 中设置 UIControlStateSelected | 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状态的图片,就可以这么做:
// CustomButton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BInspectable UIImage *highlightSelectedImage;
- (void)setHighlightSelectedImage:(UIImage *)highlightSelectedImage {
_highlightSelectedImage = highlightSelectedImage;
[self setImage:highlightSelectedImage forState:UIControlStateHighlighted | UIControlStateSelected];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只需要在属性上加个 IBInspectable
宏即可,然后 xib 中就能显示这个自定义的属性:
xib 会把属性名以大驼峰样式显示,如果有多个属性,xib 也会自动按属性名的第一个单词分组显示,如:
通过使用 IBInspectable
宏,你可以把原本只能通过代码来设置的属性,也放到 xib 里来,代码就显得更加简洁了。
IBDesignable
xib 配合 IBInspectable
宏虽然可以让属性设置变得简单化,但是只有在运行期间你才能看到控件的真正效果,而使用 IBDesignable
可以让Interface Builder
实时渲染控件,这一切只需要在类名加上 IBDesignable
宏即可:
IB_DESIGNABLE
@interface CustomButton : UIButton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BInspectable UIImage *highlightSelectedImage;
@end
- 1
- 2
- 3
- 4
- 5
- 6
这样一来,当你在 xib 中调整属性的时候,画布也会实时更新。
关于对 IBInspectable / IBDesignable 的详细介绍可以看这里:http://nshipster.cn/ibinspectable-ibdesignable/
这是 Twitter 上其他开发者做出的效果:
相信通过使用 IBInspectable / IBDesignable
,会让控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加有趣。
不规则图形和事件触发范围
不规则图形在 iOS 上并不多见,想来设计师也怕麻烦。不过 iOS 上的控件说到底都是各式各样的矩形,就算你修改 cornerRadius
,让它看起来像这样:
也只是看起来像这样罢了,它的实际事件触发范围还是一个矩形。
问题描述
想象一个复杂的可交互的控件,它并不是单独工作的,可能需要和另一个控件交互,而且它们的事件触发范围可能会重叠,像这个选择联系人的列表:
在设计的时候让上面二级菜单在最大的范围内可以被点击,下面的一级菜单也能在自己的范围内很好的工作,正常情况下它们的触发范围是这样的:
我们想要的是这样的:
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对事件分发有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们来想想,当触摸屏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当触摸屏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当屏幕接收到一个 touch 的时候,iOS 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来处理事件( touch 或者手势),要寻找这个对象,需要用到这个方法: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1
该方法会首先在 application
的 keyWindow
上调用(UIWindow
也是 UIView
的子类),并且该方法的返回值将被用来处理事件。如果这个view
(无论是 window
还是普通的 UIView
) 的 userInteractionEnabled
属性被设置为 NO
,则它的 hitTest:
永远返回 nil
,这意味着它和它的子视图没有机会去接收和处理事件。如果 userInteractionEnabled
属性为 YES
,则会先判断产生触摸的 point
是否发生在自己的 bounds
内,如果没有也将返回 nil
;如果 point
在自己的范围内,则会为自己的每个子视图调用 hitTest:
方法,只要有一个子视图通过这个方法返回一个 UIView
对象,那么整个方法就一层一层地往上返回;如果没有子视图返回 UIView
对象,则父视图将会把自己返回。
所以,在事件分发中,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 如果父视图不能响应事件(userInteractionEnabled 为 NO),则其子视图也将无法响应事件。
- 如果子视图的 frame 有一半在外面,就像这样:
则在外面的部分是无法响应事件的,因为它超出了父视图的范围。- 整个事件链只会返回一个 Hit-Test View 来处理事件。
- 子视图的顺序会影响到 Hit-Test View 的选择:最先通过 hitTest: 方法返回的 UIView 才会被返回,假如有两个子视图平级,并且它们的 frame 一样,但是谁是后添加的谁就优先返回。
了解了事件分发的这些特点后,还需要知道最后一件事:UIView
如何判断产生事件的 point
是否在自己的范围内? 答案是通过 pointInside
方法,这个方法的默认实现类似于这样:
// point 被转化为对应视图的坐标系统
- (BOOL)pointInside:(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return CGRectContainsPoint(self.bounds, point);
}
- 1
- 2
- 3
- 4
所以,当我们想改变一个 View
的事件触发范围的时候,重写 pointInside
方法就可以了。
回到问题
针对这种视图一定要处理它们的事件触发范围,也就是 pointInside
方法,一般来说,我们先判断 point 是不是在自己的范围内(通过调用 super
来判断),然后再判断该 point 符不符合我们的处理要求:
这个例子我用 Swift 来写
override func pointInside(point: CGPoint, withEvent event: UIEvent?) -> Bool {
let inside = super.pointInside(point, withEvent: event)
if inside {
let radius = self.layer.cornerRadius
let dx = point.x - self.bounds.size.width / 2
let dy = point.y - radius
let distace = sqrt(dx * dx + dy * dy)
return distace < radius
}
return inside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如果你要实现非矩形的控件,那么请在开发时处理好这类问题。
这里附上一个很容易测试的小 Demo:
class CustomView: UIControl {
override init(frame: CGRect) {
super.init(frame: frame)
self.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required init(coder aDecoder: NSCoder) {
super.init(coder: aDecoder)
self.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override func layoutSubviews() {
super.layoutSubviews()
self.layer.cornerRadius = self.bounds.size.width / 2
}
override func beginTrackingWithTouch(touch: UITouch, withEvent event: UIEvent) -> Bool {
self.backgroundColor = UIColor.grayColor()
return super.beginTrackingWithTouch(touch, withEvent: event)
}
override func endTrackingWithTouch(touch: UITouch, withEvent event: UIEvent) {
super.endTrackingWithTouch(touch, withEvent: event)
self.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override func pointInside(point: CGPoint, withEvent event: UIEvent?) -> Bool {
let inside = super.pointInside(point, withEvent: event)
if inside {
let radius = self.layer.cornerRadius
let dx = point.x - self.bounds.size.width / 2
let dy = point.y - radius
let distace = sqrt(dx * dx + dy * dy)
return distace < radius
}
return insid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合理使用 KVO
某些视图的接口比较宝贵,被你用掉后外部的使用者就无法使用了,比如 UITextField
的 delegate
,好在 UITextField
还提供了通知和UITextInput
方法可以使用;像 UIScrollView
或者基于 UIScrollView 的控件,你既不能设置它的 delegate,又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法可以使用,对于像以下这种需要根据某些属性实时更新的控件来说,KVO
真是极好的:
这是一个动态高度 Header 的例子(DKStickyHeaderView):
这个是一个固定在 Bottom 的例子(DKStickyFooterView):
两者都是基于 UIScrollView、基于 KVO ,不依赖外部参数:
override func observeValueForKeyPath(keyPath: String, ofObject object: AnyObject, change: [NSObject : AnyObject], context: UnsafeMutablePointer<Void>) {
if keyPath == KEY_PATH_CONTENTOFFSET {
let scrollView = self.superview as! UIScrollView
var delta: CGFloat = 0.0
if scrollView.contentOffset.y < 0.0 {
delta = fabs(min(0.0, scrollView.contentOffset.y))
}
var newFrame = self.frame
newFrame.origin.y = -delta
newFrame.size.height = self.minHeight + delta
self.frame = newFrame
} else {
super.observeValueForKeyPath(keyPath, ofObject: object, change: change, context: contex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对容器类的 ViewController
来说也一样有用。在 iOS8 之前没有 UIContentContainer
这个正式协议,如果你要实现一个很长的、非列表、可滚动的 ViewController,那么你可能会将其中的功能分散到几个 ChildViewController
里,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一来,这些 ChildViewController
既能被单独作为一个 ViewController 展示,也可以被组合到一起。作为组合到一起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至少有以下两个方法的协议:
- 提供一个统一的输入源,大多是一个 Model 或者像 userId 这样的
- 能够返回你所需要的高度,比如设置 preferredContentSize 属性
ChildViewController
动态地设置 contentSize
,容器监听 contentSize
的变化动态地设置约束或者 frame。如何设计一个 iOS 控件?(iOS 控件完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