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流程(重点需记忆)
软件测试一般情况下,按照下面步骤进行操作
- 分析测试需求:测试人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软件要做什么,怎么做,进而确定将来怎么 测试。
- 编写测试计划:测试计划的内容 包含产品概述、测试范围/测试区域/测试项、 测试目标/被测特征、测试优先 级、测试配置/测试资源(硬件、软件、人力、技术等)、测试周期、进度安 排(测试任务、人员安排)、 测试策略、测试方法/途径、测试交流、风险分 析、测试标准、需交付文档等内容。
- 设计与编写测试用例 :设计用例主要反映在编写测试点上,根据公司格式或者选择一些模板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告诉我们测试什么,怎么测。
- 评审测试用例:测试负责人评审我们写的测试用例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是否需要修改
- 搭建测试环境:安装好测试目标软件需要的各种软件
- 部署程序安装包:从开发部门拿到开发好的软件包,将其部署在测试环境中
- 冒烟测试:测试主体功能是否有问题
-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用例,一步步去执行。详细记录每一个测试数据。提交缺陷。
- 回归测试:提交缺陷之后,拿到开发已经修改好的代码,再次进行测试:
- 评估与总结 分析实际测试与计划的偏差,收集并提交各种测试文档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是否继续测试还是终止测试结论,总结经验教训。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重点需记忆)
V 模型
1980 年, Paul Rook (保罗•洛克)提出,旨在改进瀑布模型的开发效率和效果。 “V”的左端表示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而“V”的右端表明相应的测试阶段。揭示了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优点
- V 模型明确地将测试分为不同的级别或阶段。
- 每个阶段都与开发的各阶段相对应。
- V 模型的测试策略包括低层测试和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 性,高层测试是为了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缺点
- V模型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
- 需求的满足情况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验证;
- 没有体现出“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
W 模型(重中之重)
基于尽早和不断测试的原则,W 模型既强调了测试方案设计,也强调了测试 执行。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优点
- W 模型从 V 模型演化过来,实际上开发是 V,测试是并行的 V,测试与开发 同步进行。
- 测试伴随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尽早发现软件缺陷可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 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
缺点
- W 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同时,测试和开发活动 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 工作。这样就无法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特点
它将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 试执行活动清晰地体现出来。测试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 进行。
- 软件测试不仅仅指测试的执行,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活动(计划、需求分析、用 例设计、环境搭建、提交缺陷、评估总结等)。
- 当某个测试时间点就绪时,软件测试即从测试准备阶段进入测试执行阶段。
- 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
- 软件测试是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的。不同层次的测试活动可以是按 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反复的。
X模型
X模型也是对V模型的改进,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
软件测试理念
尽早测试
- 测试人员早期参与软件项目。
- 尽早的开展测试执行工作。
全面测试
- 对软件的所有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
- 软件开发及测试人员(有时包括用户)全面的参与到测试工作中。
全过程测试
- 测试人员要充分关注开发过程。
- 测试人员要对测试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
独立的、迭代的测试
- 测试活动是独立的。
- 测试活动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