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四)档案与目录管理

1. 目录与路径
  1.1 相对路径与绝对路径
  1.2 目录的相关操作: cd, pwd, mkdir, rmdir
  1.3 关于执行文件路径的变量: $PATH
2. 档案与目录管理
  2.1 档案与目录的检视: ls
  2.2 复制、移动与删除: cp, rm, mv
  2.3 取得路径的文件名称与目录名称
3. 档案内容查阅:
  3.1 直接检视档案内容: cat, tac, nl
  3.2 可翻页检视: more, less
  3.3 资料撷取: head, tail
  3.4 非纯文字文件: od
  3.5 修改档案时间与建置新档: touch
4. 档案与目录的预设权限与隐藏权限
  4.1 档案预设权限:umask
  4.2 档案隐藏属性: chattr, lsattr
  4.4 档案特殊权限:SUID/SGID/Sticky Bit
  4.3 档案类型:file
5. 档案的搜寻:which, whereis, locate, find

. 代表此层目录
.. 代表上一层目录
- 代表前一个工作目录
~ 代表『目前使用者身份』所在的家目录
~account 代表 account 这个使用者的家目录

常见的处理目录的指令:   

•  cd:变换目录
  •  pwd:显示目前的目录
  •  mkdir:建立一个新的目录
  •  rmdir: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cd (变换目录)

pwd

[root@linux ~]# pwd [-P]
参数:
-P :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连结 (link) 路径。
范例:
[root@linux ~]# pwd
/root <== 显示出目录啦~
[root@linux ~]# cd /var/mail
[root@linux mail]# pwd
/var/mail
[root@linux mail]# pwd -P
/var/spool/mail <== 怎么回事?有没有加 -P 差很多~
[root@linux mail]# ls -l /var/mai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Jun 25 08:25 /var/mail -> spool/mail
# 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为啥了吧?因为 /var/mail 是连结档,连结到 /var/spool/mail
# 所以,加上 pwd -P 的参数后,会不以连结文件的数据显示,而是显示正确的完整路径啊!

mkdir

[root@linux ~]# mkdir [-mp] 目录名称
参数:
-m :设定档案的权限喔!直接设定,不需要看预设权限 (umask) 的脸色~
-p :帮助你直接将所需要的目录递归建立起来!
范例: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mkdir test <== 建立一名为 test 的新目录
[root@linux tmp]# mkdir test1/test2/test3/test4
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test1/test2/test3/test4':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没办法直接建立此目录啊!
[root@linux tmp]# mk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 加了这个 -p 的参数,可以自行帮您建立多层目录!
[root@linux tmp]# mkdir -m 711 test2
[root@linux tmp]# ls -l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 仔细看上面的权限部分,如果没有加上 -m 来强制设定属性,系统会使用预设属性。
# 那么您的预设属性为何?这要透过底下介绍的 umask才能了解喔! ^_^

rmdir (删除『空』的目录)

[root@linux ~]# rmdir [-p] 目录名称
参数:
-p :连同上层『空的』目录也一起删除
范例:
[root@linux tmp]# ls -l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root@linux tmp]# rmdir test
[root@linux tmp]# rmdir test1
rmdir: `test1': Directory not empty
[root@linux tmp]# rm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root@linux tmp]# ls -l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 瞧!利用 -p 这个参数,立刻就可以将 test1/test2/test3/test4 一次删除~
#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 rmdir 仅能『删除空的目录』

如果要将所有目录下的东西都杀掉呢?! 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 rm -rf test

关于执行文件路径的变量: $PATH

[root@linux ~]# echo $PATH
/sbin:/usr/sbin:/bin:/usr/bin:/usr/X11R6/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将 /root 的路径加入 PATH 当中

[root@linux ~]# PATH="$PATH":/root

使用完整文件名来下达指令, 亦即直接使用相对或绝对路径来执行,例如:

[root@linux ~]# /root/ls
[root@linux ~]# ./ls

档案与目录的检视: ls

[root@linux ~]# ls [-aAdfFhilRS] 目录名称
[root@linux ~]# ls [--color={none,auto,always}] 目录名称
[root@linux ~]# ls [--full-time] 目录名称
参数:
-a :全部的档案,连同隐藏档( 开头为 . 的档案) 一起列出来~
-A :全部的档案,连同隐藏档,但不包括 . 与 .. 这两个目录,一起列出来~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内的档案数据
-f :直接列出结果,而不进行排序 (ls 预设会以档名排序!)
-F :根据档案、目录等信息,给予附加数据结构,例如:
*:代表可执行档; /:代表目录; =:代表 socket 档案; |:代表 FIFO 档案;
-h :将档案容量以人类较易读的方式(例如 GB, KB 等等)列出来;
-i :列出 inode 位置,而非列出档案属性;
-l :长数据串行出,包含档案的属性等等数据;
-n :列出 UID 与 GID 而非使用者与群组的名称 (UID 与 GID 会在账号管理提到!)
-r :将排序结果反向输出,例如:原本档名由小到大,反向则为由大到小;
-R :连同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来;
-S :以档案容量大小排序!
-t :依时间排序
--color=never :不要依据档案特性给予颜色显示;
--color=always :显示颜色
--color=auto :让系统自行依据设定来判断是否给予颜色
--full-time :以完整时间模式 (包含年、月、日、时、分) 输出
--time={atime,ctime} :输出 access 时间或 改变权限属性时间 (ctime)
而非内容变更时间 (modification time)
范例一: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档案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文件)
[root@linux ~]# ls -al ~
total 252
drwxr-x--- 9 root root 4096 Jul 16 23:40 .
drwxr-xr-x 24 root root 4096 Jul 16 23:45 ..
-rw------- 1 root root 1491 Jun 25 08:53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12543 Jul 18 01:23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24 Dec 4 2004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91 Dec 4 2004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395 Jul 4 11:45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5976 Jun 25 08:53 install.log.syslog
drwx------ 2 root root 4096 Jul 4 16:03 .ssh
-rw------- 1 root root 12613 Jul 16 23:40 .viminfo
# 这个时候您会看到以 . 为开头的几个档案,以及目录文件 ./../.ssh 等等,
# 不过,目录文件都是以深蓝色显示,有点不容易看清楚就是了。
范例二:承上题,不显示颜色,但在文件名末显示出该文件名代表的类型(type)
[root@linux ~]# ls -alF --color=never ~
total 252
drwxr-x--- 9 root root 4096 Jul 16 23:40 ./
drwxr-xr-x 24 root root 4096 Jul 16 23:45 ../
-rw------- 1 root root 1491 Jun 25 08:53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12543 Jul 18 01:23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24 Dec 4 2004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91 Dec 4 2004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395 Jul 4 11:45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5976 Jun 25 08:53 install.log.syslog
drwx------ 2 root root 4096 Jul 4 16:03 .ssh/
-rw------- 1 root root 12613 Jul 16 23:40 .viminfo
# 注意看到显示结果的第一行,嘿嘿~知道为何我们会下达类似 ./command
# 之类的指令了吧?因为 ./ 代表的是『目前目录下』的意思啊!至于什么是 FIFO/Socket ?
# 请参考前一章节的介绍啊!
范例三:完整的呈现档案的修改时间 *(modification time)
[root@linux ~]# ls -al --full-time ~
total 252
drwxr-x--- 9 root root 4096 2005-07-16 23:40:13.000000000 +0800 .
drwxr-xr-x 24 root root 4096 2005-07-16 23:45:05.000000000 +0800 ..
-rw------- 1 root root 1491 2005-06-25 08:53:37.000000000 +0800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12543 2005-07-18 01:23:33.000000000 +0800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24 2004-12-04 05:44:13.000000000 +0800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91 2004-12-04 05:44:13.000000000 +0800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395 2005-07-04 11:45:16.000000000 +0800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68495 2005-06-25 08:53:34.000000000 +0800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5976 2005-06-25 08:53:28.000000000 +0800 install.log.syslog
drwx------ 2 root root 4096 2005-07-04 16:03:24.000000000 +0800 .ssh
-rw------- 1 root root 12613 2005-07-16 23:40:13.000000000 +0800 .viminfo
# 请仔细看,上面的『时间』字段变了喔!变成较为完整的格式。
# 一般来说, ls -al 仅列出目前短格式的时间,有时不会列出年份,
# 藉由 --full-time 可以查阅到比较正确的完整时间格式啊!

复制、移动与删除: cp, rm, mv

上一篇:HDU 1715 大菲波数(JAVA, 简单题,大数)


下一篇:hdu 1253 胜利大逃亡(简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