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中显示的「大小」和「占用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小」是指所选文件或文件夹的实际体积,而「占用空间」是指这些内容在硬盘上占据的存储空间的多少。
这两个值在很多时候都是不等的,「占用空间」会大于「大小」。这主要取决于硬盘存储数据的原理。在硬盘上创建分区并使用某种文件系统格式化之后,格式化工具会在这部分硬盘空间上划分大量容量相同的「块」,也叫做簇。在存储数据时,会将文件按照簇的大小拆分保存在多个簇上。
假设每个簇的大小为 4KB,但有一个 5KB 的文件需要存储,这个文件将占据两个簇,其中一个簇会存满,但另一个簇会有 3KB 空间是闲置的。但问题在于,其他文件不能写入这闲置的 3KB 空间中。那么这个例子里,每存储一个 5KB 的文件,会浪费掉 3KB 的硬盘空间。如果有一万个 5KB 的文件需要存储的话...
而 NTFS 压缩机制的目的就是让簇中闲置的这 3KB 空间可以用来存储其他文件。因此启用这个功能的文件或文件夹,其「大小」和「占用空间」会尽可能相等,可以提高硬盘容量的利用率。
关于你提到的「但没有像文件属性所描述的那样减少占用,反而扩展了近一倍」,我注意到你提供的截图里是把 E 盘和 D 盘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的... 能否针对同一个文件夹或同一个硬盘分区,提供压缩前和压缩后的对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