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xios的基本使用
例子中使用到的url仅作为示例,不一定有效,想要复现代码需要使用能够提供数据的有效服务器接口url
1.1.什么是axios
axios:ajax i/o system;是用于在Vue.js中发送网络请求的第三方框架;
可通过许多方式发送网络请求比如:
- 选择一:传统的Ajax,配置和调用方式十分混乱,不推荐;
- 选择二:jQuery-Ajax,基于jQuery框架,不适合在Vue.js中使用;
- 选择三:官方在Vue1.x时推出的Vue-resource,由于官方不再维护,不推荐;
- 最佳选择:Vue.js作者尤雨溪推荐的axios,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
1.2.安装axios
想要使用axios首先要在node中安装axios,由于运行时依赖axios,所以采用‘--save’的安装方式。
npm install axios --save
1.3.axios的基本使用
//首先要引入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1.最基本的使用方式,method表示请求数据的方法,res为请求到的数据,可在then()中处理。(url仅为示例,表示的服务器接口并不一定存在)
axios({
url: 'http://123.207.32.32:8000/home/multidata',
method: 'get'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2.进行参数拼接
axios({
url: 'http://123.207.32.32:8000/home/data',
// 专门针对get请求的参数拼接
params: {
type: 'pop',
page: 1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1.4.axios发送并发请求
以下为使用全局的axios和对应的配置进行网络请求,其中的url都要拼接上baseURL。这种方式只能向固定的服务器接口地址'http://123.207.32.32:8000' 请求数据,不能满足向不同的分布式服务器请求数据的需求。
//定义全局的baseURL和请求时间timeout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123.207.32.32:8000'
axios.defaults.timeout = 5000
//使用axios.all()进行并发的数据请求,同样使用then()处理请求到的数据
axios.all([axios({
url: '/home/multidata'
}), axios({
url: '/home/data',
params: {
type: 'sell',
page: 5
}
})])
.then(axios.spread((res1, res2) => {
console.log(res1);
console.log(res2);
}))
1.5.创建axios实例请求数据
通过创建axios实例,每一个被创建的实例都有各自的配置,可以向不同ip地址的服务器请求数据,彼此互不干扰。
//创建第一个axios实例:instance1
const instance1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实例instance1可单独的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并进行处理
instance1({
url: '/home/multidata'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也可以采用拼接参数的方式请求数据,实例instance1拥有自己的配置
instance1({
url: '/home/data',
params: {
type: 'pop',
page: 1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如果有其他请求可以再创建一个axios的实例:instance2,这样就可以向其他ip地址的服务器接口请求数据了
const instance2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222.111.33.33:8000',
timeout: 10000,
// headers: { }//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对应的headers
})
二、axios的应用
2.1.不规范的写法
在组件App.vue中按如下方式请求数据,并进行展示:
<template>
<div id="app">
<!-- 打印请求到的数据 -->
<div>{{result}}</div>
</div>
</template>
<script>
// 引入axio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 {
},
data(){
return {
// 对请求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这里省略)
result:''
}
},
//生命周期函数created():在Vue实例创建的时候就调用。在这里实现,Vue实例一创建便发送数据请求
created(){
axios({
url: 'http://123.207.32.32.:8000/api/home/multidate'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将请求到的数据res存储到data中
this.result = res;
})
}
}
</script>
<style>
</style>
虽然这种方法也可以正常请求到数据,但是,如果每一个组件都使用这种方式请求数据,就会对第三方框架axios产生过度的依赖。一旦axios框架不再维护或出现重大bug不再修复,想要在原有项目中去除对第三方框架axios的依赖使用其他框架就会变得十分复杂。所以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虽可行,但是非常不规范。不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程序设计思想。
2.2.axios的规范用法
单独封装一个axios组件进行数据请求(模块化思想)。如图,这样即使第三方框架axios更改了,只需要修改封装的组件x即可。所以,当我们使用第三方框架的时候,最好采用这种方式,减小对第三方框架的依赖,便于维护。
首先在,项目目录的src(源码)文件夹下新建network文件夹,再在里面新建request.js文件,专门用于放置axios数据请求组件:
以下示例为,在request.js文件中封装axios数据请求模块,在main.js中进行数据请求。
方式一:
在request.js中:
//导入第三方框架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1.创建axios的实例(不要使用全局的方式)并进行相应配置
/*
为了考虑扩展性,不要用export default 直接导出axios对象。而是一函数形式导出,函数里面可有多个axios实例
传入三个参数:其中success和failure分别是表示请求成功和失败后的处理函数,负责把请求到的数据通过回调传出去
*/
export function request(config, success, failure) {
//该函数的基本配置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2.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在该函数的相同配置下可创建不同的实例);
/*
这里axios实例instance的参数config是在request函数基本配置基础上的配置:传入config中的url: '/home',那么加上request函数的基本配置,最后请求数据的url:'http://123.207.32.32:8000/home';相当于request函数确定请求的服务器地址,request函数里的axios实例请求同一服务器上的其他接口(分页)数据。
*/
instance(config)
.then(res => {
// 通过回调传入的success函数的方式把请求到的数据传出去
success(res)
})
.catch(err => {
// 同上
failure(err)
})
}
/* 可传出包含多个实例的多个函数
export function instance2() {
}
在main.js文件中请求数据:
//导入第三方框架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 引入request函数.
import { request } from "./network/request";
//调用request函数,传入三个参数
request(
// 参数1:config
{
url: '/home/multidata'
},
// 参数2:success函数
/*
补充:如何实现回调?
1.把success函数当作参数传入request函数;
2.request函数调用传进来的success函数,并传入请求到的数据:success(res);
3.success(res)相当于函数调用,回到了这里调用success函数,并成功地把res传了过来.
*/
res => {
console.log(res);//处理代码
},
// 参数3:failure函数
err => {
console.log(err);
}
)
方式二:
只给request函数传入一个参数config:
在request.js中:
// 导入axios框架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要求传入的config中包含success和failure两个函数
export function request(config) {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2.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config.baseConfig负责传入各axios实例的配置
instance(config.baseConfig)
.then(res => {
// 通过config调用success函数
config.success(res)
})
.catch(err => {
config.failure(err)
})
}
在main.js文件中请求数据:
// 引入request函数.
import { request } from "./network/request";
//仅传入一个参数:config对象
request ({
baseConfig: {
// 基本配置
},
success: function(res){
//处理代码
},
failure: function (err){
//处理代码
}
})
方式三(更优雅):
上面的两种方式都是采用回调函数的方式,不够优雅。更加优雅的方式是采用ES6的Promise实现:
在request.js中:
// 导入axios框架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function request(config) {
//在函数中返回一个新建的Promise对象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1.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2.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config.baseConfig负责传入基本配置
instance(config)
.then(res => {
//通过Promise对象的resolve和reject函数把请求到的数据传出去
resolve(res)
})
.catch(err => {
reject(err)
})
})
}
在main.js文件中请求数据:
// 引入request函数.
import { request } from "./network/request";
//注意request函数返回了一个Promise对象,所以可以直接.then()进行处理
request({
url: '/home/multidata',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方式四(最优雅):
以为就只有上面三种封装方法?还有对优雅的封装方式呢:
在request.js中:
export function request(config) {
//1.创建axios实例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2.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
// 实际上instance(config)返回的即是一个Promise,不必像方式三一样在函数中封装一层Promise并返回出去
return instance(config)
}
在main.js文件中请求数据:
// 引入request函数.
import { request } from "./network/request";
request({
url: '/home/multidata',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总结:封装的方式推荐使用方式四,最灵活也最简洁。封装完毕之后,想要发送网络请求只需要引入并调用request()函数就行了。这样,即使axios框架不维护了,也只是需要更改request()函数而已,十分利于维护。
三、axios拦截器
axios提供了拦截器,用于在每次发送完请求或者得到响应后,进行对应的处理。
拦截器一共提供了四种拦截:
- 请求成功后拦截
- 请求失败后拦截
- 响应成功后拦截
- 响应失败后拦截
在上面封装好的request.js基础上添加拦截器:
export function request(config) {
//1.创建axios实例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123.207.32.32:8000',
timeout: 5000,
// headers:{}
})
/*
2.axios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全局拦截器
局部拦截器(仅拦截instance实例)
use()的两个参数都为函数
*/
/*
2.1.请求拦截:
成功发出请求时,使用use()第一个参数(函数)处理;
发出请求失败时,使用use()第而个参数(函数)处理
*/
instance.interceptors.request.use(
//拦截到的时config配置信息
config => {
console.log(config);//打印拦截信息
/*
这里可以对拦截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
//拦截完config之后一定要返回,不然请求就发不出去了
return config;
},
err => {
console.log(err);
}
);
/*
2.2.响应拦截:
响应成功,使用use()第一个参数(函数)处理;
响应失败,使用use()第而个参数(函数)处理
*/
instan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
//拦截到的是服务器返回的数据res
res => {
console.log(res);
// 同样处理完后一定要返回被拦截的结果res,这里只返回res.data即可,因为服务器的响应一般是数据
return res.data;
},
err => {
console.log(err);
}
)
//3.发送真正的网络请求
return instance(config)
}
在main.js中调用request函数发送网络请求:
// 引入request函数.
import { request } from "./network/request";
request({
url: '/home/multidata',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请求拦截:
可以看到当成功发出请求时,在request.js中的第88行打印了请求拦截的信息就是出传入的config相关配置。当发送请求失败时,由use()的第二个参数(函数)打印失败信息。
响应拦截:
当服务器响应失败时,由use()的第二个参数(函数)打印失败信息。
为什么需要请求拦截?/请求拦截的作用
当config中的一些信息不符合服务器的要求时。比如修改headers信息,除了可以在创建axios实例时修改时,还可以拦截之后进行修改。
当每次发送网络请求时,都希望在界面中显示一个请求的图标。就可以在拦截后通过show()显示出来,请求成功后,再在相应拦截中进行隐藏。
某些网络请求(比如登录(token)),必须携带一些特殊的信息。